第8章 曾子立事第四十九(1 / 2)

曾子曰:“君子攻其惡,求其過,強其所不能,去私欲,從事於義,可謂學矣。

君子愛日以學,及時以行,難者弗辟,易者弗從,──唯義所在。日旦就業,夕而自省思,以歿其身,亦可謂守業矣。

君子學必由其業,問必以其序,問而不決,承閑觀色而複之,雖不說,亦不強爭也。

君子既學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習也,既習之,患其無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既能行之,貴其能讓也;君子之學,致此五者而已矣。

君子博學而孱守之,微言而篤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後人,君子終身守此悒悒。

行無求數有名,事無求數有成;身言之,後人揚之;身行之,後人秉之;君子終身守此憚憚。

君子不絕小,不殄微也;行自微也,不微人;人知之,則願也;人不知,苟吾自知也;君子終身守此勿勿也。

君子禍之為患,辱之為畏,見善恐不得與焉,見不善恐其及己也,是故君子疑以終身。

君子見利思辱,見惡思詬,嗜欲思恥,忿怒思患,君子終身守此戰戰也。

君子慮勝氣,思而後動,論而後行,行必思言之,言之必思複之,思複之必思無悔言,亦可謂慎矣。

人信其言,從之以行,人信其行,從之以複;複宜其類,類宜其年,亦可謂外內合矣。

君子疑則不言,未問則不言,兩問則不行其難者。

君子患難除之,財色遠之,流言滅之,禍之所由生自孅孅也,是故君子夙絕之。

君子己善,亦樂人之善也;己能,亦樂人之能也;己雖不能,亦不以援人。

君子好人之為善,而弗趣也,惡人之為不善,而弗疾也;疾其過而不補也,飾其美而不伐也,伐則不益,補則不改矣。

君子不先人以惡,不疑人以不信;不說人之過,成人之美;存往者,在來者,朝有過,夕改,則與之;夕有過,朝改,則與之。

君子義則有常,善則有鄰;見其一,冀其二;見其小,冀其大;苟有德焉,亦不求盈於人也。

君子不絕人之歡,不盡人之禮;來者不豫,往者不慎也,去之不謗,就之不賂;亦可謂忠矣。

君子恭而不難,安而不舒,遜而不諂,寬而不縱,惠而不儉,直而不徑,亦可謂知矣。

君子入人之國,不稱其諱,不犯其禁,不服華色之服,不稱懼惕之言。故曰:與其奢也寧儉,與其倨也寧句。

可言而不信,寧無言也。君子終日言,不在尤之中;小人一言,終身為罪。

君子亂言而弗殖,神言弗致也,道遠日益雲。眾信弗主,靈言弗與,人言不信不和。

君子不唱流言,不折辭,不陳人以其所能;言必有主,行必有法,親人必有方。

多知而無親,博學而無方,好多而無定者,君子弗與也。君子多知而擇焉,博學而算焉,多言而慎焉。

博學而無行,進給而不讓,好直而俓,儉而好者,君子不與也。

誇而無恥,強而無憚,好勇而忍人者,君子不與也。

亟達而無守,好名而無體,忿怒而為惡,足恭而口聖,而無常位者,君子弗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