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秀場
清談,又稱玄談,“玄”有深奧、玄妙之意,取自《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清談淵源於中國東漢末年批評朝政、臧否人物的清議。魏晉時代,社會動蕩,戰亂頻仍,士人轉向疏離國家與社會,而注重個體生命的存在和人生價值的思考,清議也轉化為談論脫離時務的抽象玄理的清談。自曹魏正始年間,以何晏、王弼高談“老”、“莊”為標誌,經過西晉竹林七賢的發揚光大,直到東晉和南朝,清談成為文人士大夫縱論人生、展露學識、尋覓知音、寄托思緒的方式和美妙絕倫的精神享樂。
時尚透視
魏晉玄學是清談的主要內容。名士們正是從《周易》《老子》《莊子》這“三玄”中提出一係列哲學命題,意在探求玄遠之世界,脫離塵世之苦海,探得生存之奧秘。人們對清談的熱情,在於玄學提倡滌蕩世俗之氣,以無求有,無為而為,鑄就一種淡泊虛靜的精神境界。
清談也是一種高雅的智力遊戲和高層次的社交方式。名士聚會,分為賓主兩方,主方提出的論題或觀點,稱為“通”;各方就其論證進行詰辯,稱為“難”;雙方一個回合下來,稱為“一交”或“一番”。一個論題,往往要經過數“番”交鋒,才能決出勝負,勝方為“勝”,敗方為“屈”。取勝之處或在於“拔新領異”,也就是自創新的理論、論據或表達方式,或在於析理深入幽境,了然於心。清談也貴“辭約旨達”、“辭條豐蔚”,前者是言辭簡約、意義深長,後者是酣暢淋漓、口若懸河。
時尚衝擊
清談,不僅開啟了人生智慧之門,將玄學家們的論辯水準發揮到極致,同時,在中國思想史上形成了繼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後的又一次崇尚自由、追求真理的治學風尚。清談完全是一種各抒己見、唯理是存的學術討論,完全打破門第之見、地位之尊,這種學術的創新,恐怕今人也自愧不如。
宗白華先生說:“漢末魏晉六朝是我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痛苦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於智慧、最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清談無疑成為了魏晉時代精神的最好詮釋。
相關鏈接
麈尾的作用
為了顯示瀟灑脫俗的風度,士人們常常手執麈尾做的拂塵以助談鋒。麈屬於鹿類,尾毛十分漂亮,於是“揮麈談玄”、“奮擲麈尾”也成為風流名士的典型形象。這種充滿詩意的清談由此將玄學“究天人之際”的形而上學的追問轉化成暢神娛心的審美生活。
當時的談士多是有地位有聲望的豪門望族,都有服“五石散”的習慣,為了“散發”藥力,狀似羽扇的麈尾則正好用來搖動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