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令人在胎不為不淨
如令在淨不為不淨汙
如令苦不為多無有數
假令如是誰不樂世者
如令人老形不若幹變
如令善行者不為惡行
如令愛別離不為苦痛
假令如是誰不樂世者
如令病瘦無複有大畏
如令後世無有諸惡對
如令墮地獄無有苦痛
假令如是誰不樂世者
如令年少形不變壞者
如令所不可不以著心
如令死至時無有眾畏
假令如是誰不樂世者
如令愚癡不以為厚冥
如令嗔恚不為強怨家
如令五樂心不為染惡
假令如是誰不樂世者
如令不與諸癡人共居
如令眾癡法自遠離人
如令諸癡人無有思想
假令如是誰不樂世者
如令諸惡種不若幹輩
如令諸惡盡滅自離人
如令諸惡念無有思想
假令如是誰不樂世者
如令世間惡為最尊上
如令惡行已滅不複生
如令諸惡行盡無有實
假令如是誰不樂世者
如令諸天食福常不動
如令世人壽命得常存
如令諸處所不為行趣
假令如是誰不樂世者
如令諸蔭蓋不為怨家
如令諸六入無有苦惱
如令一切世間為不苦
假令如是誰不樂世者
於是如諸君言。不當預憂。使我為王。老到病至若當死時。寧有代我受此厄者不。如無有代。胡可勿憂。天下有慈父孝子。愛徹骨髓。至當死時不得相代。若此偽身。苦至之日。雖居高位。六親在側。如為盲人設燭。何益於無眼者。吾睹眾行。一切無常。皆化非真。榮少苦多。身非己有。世間虛無。難得久居。物生有死。事成有敗。安則有危。得則有亡。萬物紛擾。皆當歸空。精神無形。躁濁不明。行致死生之厄。非直一受而已也。但為貪愛。蔽在癡網。沒生死河。莫之能覺。故吾欲入山。一心思四空淨。度色滅恚。斷求念空。無所適莫。是將反其原而歸其本。始出其根。如我願得乃可大安。瓶沙王及諸耆長。歡喜意解。太子誌妙。世間難有。必得佛道。願先度我。太子默然而逝。複前念言。今我入山。當用寶衣為。世間癡人。皆為財所危。即便見獵師驅遊被法衣。太子喜念言。此則真人衣。度世慈悲服。獵者何故著。心念欲貿易成我誌所願便持金鏤衣。貿所法震越。獵者內歡喜。菩薩亦俱然。太子被震越。柔軟鮮且潔。顧視僧伽梨過佛無差別。於是遂入山。菩薩得法服欣喜光。照耀山林。諸道士。一名為阿蘭。二名為迦蘭。學來積年。四禪具足。獲致五通。見光驚怖。此何瑞應。便共出觀。遙見太子是為悉達。今果出家。善來悉達便坐是榻。冷泉美果今可食之。而作頌曰
日王初出時 在於山頂上
是故慧明照 一切諸群生
若有觀麵像 終竟不知厭
是故道德最 無雙無有比
是時菩薩而說頌曰
雖修四定意 不知無上慧
道心正為本 不在事邪神
行俗謂為真 長夜求梵天
是故不識道 輪轉墮生死
於是菩薩。行起慈心。遍念眾生老耄專愚。不免疾病死喪之痛。欲令解脫。以一其意而起悲心。湣傷一切。皆有饑渴寒暑得失罪咎艱難之患。欲令安隱。以一其意而起喜心。念諸世間。皆有憂苦恐怖遭逢之患。欲令淡泊。以一其意而起護心。欲度五道八難眾生。愚蔽曚闇。不見正道。念欲成濟使得無為。以一其意得善不喜。逢惡不憂。舍世八事。利衰毀譽。稱譏苦樂。不以傾動。成二禪行。複前到斯那川。其川平正。多眾果樹。處處皆有流泉浴池。其中清潔。無有蚑蜂蚊虻蠅蚤。川中道士。名為斯那。教授弟子等五百人。修其所術。於是菩薩坐娑羅樹下。便為一切誌求無上正真之道。諸天奉甘露。菩薩一不肯受。自誓日食一麻一米。以續精氣。端坐六年。形體羸瘦。皮骨相連。玄精靜寞。寂默一心。內思安般。一數二隨三止四觀五還六淨。遊誌三四出十二門。無分散意。神通妙達。棄欲惡法。無複五蓋。不受五欲。眾惡自滅。念計分明。思視無為。譬如健人得勝怨家。意以清淨。成三禪行。天帝釋意念言。菩薩坐樹下。六年已滿。形體羸瘦。今當使世間人。奉轉輪王食。補六年之饑虛。便感斯那二女。使於夢中見天下盡成為水。中有一花七寶光色。須臾便萎。失其本色。見有一人。以水灑上。更生如故。水中眾花。始生萌芽。覆水而出。二女夢寤。怪未曾有。即啟語父。其父不解。盡問耆年。皆不能說。天帝複下化作梵誌。為女解夢言。汝見天下水中生一花者。是白淨王太子初生時。今在樹下六年。身羸形瘦。是花萎時。見一人水灑更生者。是能獻食者。小花萠芽欲出者。是五道生死人也。時天帝釋。即說偈言
六年不傾猗 亦不念饑寒
精進無所著 形瘦骨皮連
汝等修敬意 奉獻於菩薩
現世獲大福 後世受果報
女言。獻食者其法雲何。梵誌答言。當取五百牛乳。展轉相飲。至於一牛。[(殼-一)/牛]一牛湩。持用作糜。乳糜湧沸。出高七仞。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斟糜入缽。釜杓不汙。二女恭肅。奉獻菩薩。菩薩意念。欲先沐浴然後受糜。行詣流水側。洗浴身形。浴訖欲出水。天神按樹枝。二女奉乳糜。得色氣力充。咒願福無量。令女歸三尊。食畢洗手漱口。澡缽已還擲水中。逆流未至七裏。天化作金翅鳥飛來捧缽去。並發一處。供養起塔。即複前行。當渡尼連禪河。是時菩薩。便說偈言
渡水尼連禪 慈湣一切人
五道三毒垢 使除如水淨
菩薩興是念 一切癡墮冥
當持八直水 洗除三毒垢
是如始上岸 青雀有五百
飛來繞菩薩 三匝悲鳴去
於是複前行。當過瞽龍池時。龍大歡喜。踴出見菩薩。便說偈言
善哉見悉達 來救何以晚
本請一切眾 無上甘露漿
行步地震動 眾樂自然鳴
正與過佛等 於我無有疑
今持無上慧 降伏諸魔怨
今當佛日照 覺諸群生眠
於是複前行。望見叢林山。其地平正。四望清淨。生草柔軟。甘泉盈流。花香茂潔。中有一樹。高雅奇特。枝枝相次。葉葉相加。花色蓊鬱。如天莊飾。天幡在樹頂。是則為元吉。眾樹林中王。於是小前行。見一刈草人。菩薩便問曰。今汝名何等。我名為吉祥。今刈吉祥草。今汝施我草。十方皆吉祥。時人吉祥即說偈言
以棄聖王位 七寶玉女妻
金銀之床榻 氍氀錦繡褥
吉祥哀樂聲 八部真音響
超越過梵天 今用芻草為
菩薩以偈答言
發願阿僧祇 欲度五道人
今往滿本願 是故欲得草
人與把亂草 便持向樹王
世間意皆亂 我當正其誌
即持草灑地 齊正如所言
菩薩便坐上 一切蒙其恩
菩薩作三要 心坐及其樹
若我不得道 終不離三誓
言我肌骨枯 不動會當成
過佛得道時 皆悉出一心
於是菩薩。安坐入定。棄苦樂意。無憂喜想。心不依善。亦不附惡。正在其中。如人沐浴淨潔覆以白褻。中外俱淨。表裏無垢。喘息自滅。寂然無變。成四禪行。以得定意。不舍大悲。智慧方便。究暢要妙。通三十七道品之行。何謂三十七品。一為四意止。二為四意斷。三為四神足。四為五根。五為五力。六為七覺意。七為八直行。周而複始。苦空非常。無想無願。我念世間。貪愛嗜欲。墮生死苦。少能自覺本從十二因緣起。何等為十二本。從癡行便有識。緣識行便有名字。從名字行便有六入。緣六入行便有更樂。緣更樂行便有痛。緣痛行便有愛。緣愛行便有受。緣受行便有有。緣有行便有生。緣生行便有老死憂悲苦痛心惱大患。具有精神。從是轉墮生死。欲得道者。當斷貪愛。滅除情欲。無為無起。然則癡滅。癡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字滅。名字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更樂滅。更樂滅則痛滅。痛滅則愛滅。愛滅則受滅。受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痛心惱大患皆盡。是謂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