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委托中介,上市融資(3 / 3)

1.小肥羊成長曆程

早在發展初期,小肥羊在全國各地設立了省、市、縣級總代理及單獨加盟店,而在北京、上海、深圳等重點城市實行直營戰略。這種“加盟為主、重點直營”的模式,使小肥羊在短短兩三年內遍布全國,為小肥羊早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但隨著加盟者越來越多,暴露出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加盟者素質、服務、管理質量參差不齊,加盟連鎖服務係統也不盡完善。與此同時,由於小肥羊深受消費者的歡迎,各地出現了不少冒牌者,這都嚴重地損害了小肥羊品牌的形象。

從2002年底開始,小肥羊開始采取一係列措施來規範加盟,保護小肥羊品牌的美譽度。首先是調整加盟政策,由原來的以“加盟為主,重點直營”調整為以“直營為主,規範加盟”。應該說,這是一個180度的大轉彎。接著,小肥羊做出暫停加盟的決定,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小肥羊幾乎沒有新增加盟店。經過2003年後一係列的清理、整頓和規範,小肥羊的連鎖店數量由最高峰時期的七百多家減少到了三百多家,其中直營店一百多家,加盟店兩百多家。

2.小肥羊上市前資本運作

(1)尋找資本運作專家。

在內蒙古,最著名的是“一隻牛”和“一隻羊”。這“一隻牛”是指蒙牛,“一隻羊”是指小肥羊。小肥羊一開始對資本運作與上市並不熟悉,於是從蒙牛引來了熟悉資本運作的專家盧文兵。

盧文兵原來在蒙牛工作,幫助內蒙古的蒙牛融資、上市。盧文兵加盟小肥羊前,在蒙牛負責投資、融資工作,是蒙牛香港上市的策劃者、推動者。

起初,小肥羊董事長張鋼相中了蒙牛的另一個副總裁孫先紅,力邀其加盟。在張鋼三番五次發出邀請後,孫先紅終於答應到小肥羊看看。孫先紅考察小肥羊時,請精通財務的盧文兵一同前往,幫助“看看小肥羊的家底”。考察的結果是,盧文兵對小肥羊的前景大為看好。

就這樣,張鋼將小肥羊5%的股權讓給了孫先紅,孫先紅拿出其中的2%給了盧文兵,兩人正式成為小肥羊的股東。2004年,盧文兵任小肥羊常務副總裁,繼續整頓混亂的加盟市場,同時,也開始了為小肥羊融資、上市的工作。2007年4月,盧文兵升任小肥羊總裁。

(2)引入私募投資者。

2005年,小肥羊開始物色合適的投資者,並先後接觸了近20家投資者。最終,小肥羊選定了來自英國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3i集團。

2006年6月底,小肥羊與3i集團、普凱基金達成投資協議,3i出資兩千萬美元,普凱出資500萬美元,合計占小肥羊30%的股份。於是小肥羊成為內蒙古地區繼蒙牛之後又一家成功引進國際資本的民營企業。

(3)海外擴張。

小肥羊向中國內地以外地區的擴展是從香港開始的。小肥羊采取了直營店的形式,由小肥羊全資控股海外分支機構,而沒有采取當時正在國內實行的以加盟為主的經營模式。從內地到香港距離近,原料的供應、輸出方便,加上全資控股,主動權基本上掌握在小肥羊自己手裏,因此,收效顯著。此後,小肥羊將分店擴展到加拿大、美國等國家的華人居住集中區。由於對當地市場了解不夠,小肥羊采取了合資的形式,但控股權在小肥羊手裏。結果,加拿大小肥羊店深受當地居民的追捧,這無疑增強了小肥羊向海外擴張的信心。上市前,小肥羊在中國香港、中國台灣以及美國、日本、加拿大、印尼等地擁有16家國際連鎖火鍋店。

3.小肥羊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

2008年6月12日,小肥羊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這是首個在中國香港上市的中國內地品牌餐飲企業,被譽為“中國火鍋第一股”。此次募集資金淨額約為4.62億港元。

盡管在開市時跌破發行價近8.81%,但到最後仍以3.18港元收盤,維持了招股價水平,而且盤中最高價曾達3.4港元,主動買盤占52%,全日成交2.23億股,顯示出了投資者對該公司的信心。小肥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董事張鋼表示:“香港上市是小肥羊發展的一個重要裏程碑,小肥羊歡迎來自香港和全球的投資者加入,與小肥羊共建一個世界級的連鎖餐廳營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