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置換是指公司進行全部或部分資產的交換、出售與剝離,目的是在改變公司資產負債情況的同時,增加公司的贏利能力。無論是資產置換還是資產剝離,都涉及公司資產的變更,隻是資產置換往往表現為從小到大的擴張性重組,而資產剝離往往表現為從大到小的分立式重組。
重組的意義在於,它是企業實現規模經濟和進行產業整合的重要手段,可以使企業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綜合競爭力得到提高。對於中小企業來說,重組是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手段,通過重組進行資源配置會創造更好的業績。
並購重組經典案例
總部位於江蘇的雨潤集團曾經在一個月收購兩家香港上市公司,5年內並購19家國有企業,它的當家人祝義才被稱作為“收購狂人”,其“雨潤”品牌更是響徹大江南北。
1991年3月,祝義才投資450萬元在合肥成立了華潤肉食品加工廠,一年無果後,祝變賣機器設備攜資300萬元轉戰南京,投資設立了南京雨潤肉食品公司,此後,以每年2~3倍的速度發展。雨潤集團從創業至今,其業務範圍從最初的專門從事肉食品加工擴展為以食品加工為主業,同時涉及房地產、投融資、高新技術、酒店業、生化製藥等多個行業。
雨潤最初並購南京罐頭廠是因為其產品供不應求,解決擴大生產的當務之急而實施的。1996年,雨潤肉食品係列深受市場歡迎,廠裏的機器24小時滿負荷運轉,產品剛一下線,立刻被排隊等候在外的運貨車拉走。企業亟須擴大生產,但要想拿到土地批文卻比登天還難,於是退而求其次,雨潤租下了南京罐頭廠的兩間閑置廠房,並就地招聘了罐頭廠的部分下崗職工。投產當月,這間廠房便開始有了贏利。熱火朝天、忙忙碌碌的場麵與罐頭廠其他冷清的車間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雨潤能有這麼大的市場需求量,而南京罐頭廠連飯碗都保不住,1997年,雨潤以零資產收購了總資產7000多萬元的南京罐頭廠。經評估,收購資金為4800萬元,用於代償債務以及原廠1400多名下崗工人的安置工作,開創了江蘇省民營企業收購國企的先河。
雖然這個並購方案可以讓多方受益,但被收購的國企員工卻有巨大的心理落差,這令他們難以承受。在收購開始後的一個月內,公司接連遭遇了6次封門事件,廠裏的電話線多次被人為破壞。夾著子彈頭的恐嚇信竟然寄到了祝義才的手中。麵對此景,祝義才鄭重承諾:原罐頭廠1442名職工(包括600多名離退休人員)一個不剩地接收,而且保證工資高於南京市國企職工平均工資水平;原罐頭廠拖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費將分批下發;雨潤集團報銷拖欠已久的20個重病職工的74萬元醫療費。公司用行動實現了承諾。
並購南京罐頭廠的成功,讓雨潤集團深刻地認識到,瀕臨倒閉的國有企業蘊藏著很大的潛在價值,能為企業的壯大提供前所未有的機會。自1998年起,雨潤相繼在江蘇、安徽、四川、河北、遼寧等地通過收購、兼並等方式,參與了19家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改革,企業規模迅速擴大,市場影響力明顯增強。而雨潤集團收購的每家國企無論是破爛不堪,還是已破產多年,都能當年實現贏利,難怪當地政府官員感慨,祝義才是創造神話的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