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降低成本,內部融資(1 / 3)

內部融資戰略技巧

內部融資即公司內部融通的資金,它主要由留存收益等構成,是指企業不斷將自己的儲蓄(主要包括留存盈利和定額負債)轉化為投資的過程。內部融資對企業的資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和抗風險的特點,是企業生存與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上,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內部融資是企業首選的融資方式,是企業資金的重要來源。當然,作為中小企業來說,企業內部融資,優點有如下幾個:

(1)自主性。內部融資來源於自有資金,公司在使用該資金時具有很大的自主性,隻要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批準即可,基本不受外界的製約和影響。

(2)融資成本較低。公司外部融資,無論采用股票、債券還是其他方式都需要支付大量的費用,比如券商費用、會計師費用、律師費用等。而利用未分配利潤則無須支付這些費用。因此,在融資費用相對較高的今天,利用未分配利潤融資對公司非常有益。

(3)不會稀釋原有股東的每股收益和控製權。通過未分配利潤融資而增加的權益資本不會稀釋原有股東的每股收益和控製權,同時還可以增加公司的淨資產,支持公司擴大其他方式的融資。

(4)使股東獲得稅收上的好處。如果公司將稅後利潤全部分配給股東,則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相反,少發股利則可能引發公司股價上漲,股東可出售部分股票來代替其股利收入,而所繳納的資本利得稅一般遠遠低於個人所得稅。

當然,內部融資也不是萬能的,其缺點如下:

(1)內部融資受公司盈利能力及積累的影響,融資規模受到較大的製約,不可能進行大規模的融資。

(2)分配股利的比例會受到某些股東的限製,他們可能從自身利益考慮,要求股利支付比率要維持在一定水平上。

(3)股利支付過少不利於吸引股利偏好型的機構投資者,會減少公司投資的吸引力。

(4)股利過少,可能影響到今後的外部融資。股利支付很少,可能說明公司盈利能力較差,公司現金較為緊張,不符合一些外部融資的條件。

留存盈利,積累資金

對於中小企業來講,其創業過程必須依靠自身盈利積累資金,不斷將利潤轉化為投資,才可能把企業做大做強。利潤是企業一定時期生產經營活動的最終成果,是企業發展的基石。

當今的華人首富李嘉誠在事業剛起步時其實和一般小公司一樣,向親友借了5萬元,加上自己的全部積蓄7000元創辦了“長江塑膠廠”。而後通過不斷積累資金再投資,生產塑膠花就賺得了數千萬港元的利潤。依靠不斷的原始積累,讓李嘉誠有機會在香港地價暴跌之時低價收購大批土地,從而轉戰地產行業。

也許富豪們更懂得“積少成多,萬涓成流”的道理,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總習慣到一家熟識的餐廳用餐,餐後,總是給服務生一毛五分錢的小費。有一天,不知何故,他隻給了五分。服務生不禁埋怨道:“如果我像你那麼有錢的話,我絕不吝惜那一毛錢。”洛克菲勒笑了笑說:“這就是你為何一輩子當服務生的緣故。”

一般來說,中小企業在發展初期往往要走自我積累的道路,不能有了一點資本和成就就滿足,小富即安,不思進取,這樣當然會慢慢被淘汰。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獲得了一定的利潤之後,會涉及如何進行利潤分配的問題。通常的利潤分配包括企業保留部分盈餘和向投資者發放股利兩個方麵。如果是股份有限公司,企業留存利潤進行再投資的收益高於股東的其他投資收益,就應該留存利潤,對企業追加投資。

巨人集團的初期發展就值得大家學習。巨人集團的初創是由史玉柱和幾個朋友合作搞起來的,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艱苦的勞動,他們終於讓自己的產品被消費者初步接受了。計算下來,公司有了大約20多萬元的利潤。當時幾個合作的好朋友想一人分得幾萬元,好好享受一下,也算勞動有所獲。但史玉柱堅決反對,他說:“既然大家選我當經理,那我就要對公司負責。我們公司現在剛剛起步,現在還不是享受的時候,要看長遠發展。”經過史玉柱的耐心勸說,大家接受了他的建議,把這筆錢全投入了廣告,結果,他們獲得了數以百萬元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