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有自身變化規律,即四時、廿四節氣、晝夜、日月變化。四時陰陽的變化,乃自然界萬物發生、成長、衰老、死亡的根本因素。人體亦有自身生長變化規律,即七八之節律,女性7年一周期,49歲即由中年步入老年。這種人體生物節律與自然節律協調,如不與四時相應而違背陰陽變化的規律,就會出現異常災害,人類就會發生疾病;隻有順應四時陰陽的變化,使自身的精神活動、起居作息、飲食五味、工作時序與四時陰陽變化的規律相協調,才能達到健康長壽。
春季養生食療方
“得穀者昌,失穀者亡。”我們的先賢從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深刻認識到五穀的重大養生保健作用。《隨意居飲食譜》裏說道: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貧人患虛症,以濃米湯代參湯,每收奇效。病人產婦,粥養最宜。李時珍也說,米油是窮人的人參湯,嬰兒食米油,百日則肥白。
民間以立春日為一年農事的開始。立春俗稱“打春”,史載,周武王曾責令地方每年舉行“迎春”儀式,即各地方官員要在立春前一日沐浴素服,步行至郊外“迎春”;次日要聚集鄉民,焚香叩拜,使“芒神”舉鞭抽打土牛,意在打去春牛的惰性,好迎接全年的豐收,也意在宣告春耕播種工作的開始。後來,人們將春牛改土牛為竹篾紮製的,用紙糊起來,裏麵裝入五穀或花生、核桃、棗等,象征五穀豐登之意。由此可以看出,古代人們對五穀雜糧的重視程度。
中國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諺語:“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心發慌。”作為主食的飯,就是以穀類為原料蒸煮而成的,它在人們的飲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古今中外的學者、養生家均認為“飯為百味之本”,所以,無論是古代的《黃帝內經》還是現代的中國,更包括很多西方國家,其膳食指南都強調了糧食的重要性。《黃帝內經》認為,飲食調養應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為原則,“五穀為養”強調了人們日常所必需的能量和蛋白質,主要應由五穀糧食供給,糧食是中國人的主食,是生命的原動力。
薺菜山藥瘦肉粥
原料:大米100克,薺菜120克,山藥40克,瘦肉末50克,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先將山藥去皮,切小丁;將大米倒入鍋內,加水煮沸,八成熟時,加上薺菜、山藥和調好味的肉末,同煮成粥即可。
服法:早、晚隨量食用。
功用解析
山藥尤宜於春季食用,能健脾益氣,補腎益精,可防止春天肝氣旺傷脾。在春天常食增強人體抵抗力和免疫力,不易在春天發病。
枸杞菊花粥
原料:菊花50克,枸杞子10克,大米100克。
做法:先將菊花煎湯,再將菊花湯與大米、枸杞子同煮成粥即可。
服法:早、晚隨量食用。
功用解析
菊花早為古代醫家所喜用,《神農本草經》中把它列為上品,其性味甘苦而涼,具有疏散風熱、宣通肺氣、平肝明目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菊花中含有揮發性精油,故具芳香,也含膽堿、維生素A、B族維生素、氨基酸,還可增強毛細血管的抵抗力,並降低血壓。枸杞子有滋補肝腎和滋陰養血功效。中老年人如能在春季吃些枸杞菊花粥,不僅可防治風熱頭痛,肝火目赤,眩暈耳鳴,而且久服還有使人肢體輕鬆,耳聰目明,提神醒腦效果。
薺菜粥
原料:大米100克,薺菜80克。
做法:先將大米倒入鍋內,加水煮沸,再加上新鮮的薺菜(切段),同煮成粥即可。
服法:早、晚隨量食用。
功用解析
薺菜富含蛋白質和十多種氨基酸,還含葡萄糖、蔗糖、乳糖等,營養豐富、味道甘美。
韭菜粥
原料:大米100克,韭菜150克。
做法:先將洗淨的大米倒入鍋內,加水煮沸,再加入洗淨切碎的韭菜,同煮成粥。
服法:早、晚隨量服用。
提示:因其性熱助陽,凡陰虛體質或身有瘡瘍者不宜食用。
功用解析
春日食韭菜有辛辣助陽的功效。韭菜富含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糖類及蛋白質,且有調味殺菌等作用。
芹菜粥
原料:芹菜15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將芹菜連根洗淨(切段),每次用芹菜150克,加水熬煮,取汁與大米100克,同煮成粥即可。
服法:早、晚隨量服用。
功用解析
春季肝陽易動,常使人肝火上升,頭痛、眩暈目赤,常吃些芹菜粥,對降低血壓、減少煩躁有一定好處。
豬肝粥
原料:豬肝50克,大米250克,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豬肝、大米洗淨,加水煮粥,加適量鹽、味精調味即可。
服法:隨量食用。
功用解析
據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小組對各國兒童生長速度考察結果表明,春天(尤其是五月)是兒童生長最快的季節。生長速度快,在膳食中需增加一定的營養。豬肝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卵磷脂和微量元素,有利於兒童的智力發育和身體發育。
薄荷粥
原料:薄荷15克,大米5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薄荷煎湯候冷。用大米入薄荷湯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冰糖適量,再煮1~2沸即可。
服法:供早、晚餐溫熱服食。
功用解析
中醫用薄荷作為發汗解熱劑。中年人春季吃些薄荷粥,可以清心怡神,疏風散熱,增進食欲,幫助消化。
枸杞粥
原料:枸杞子1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將枸杞子、大米同煮成粥即可。
服法:早、晚隨量服食。
功用解析
枸杞子性味甘平,為肝腎經良藥,是一種滋補肝腎的藥食兩用之品。春季選食枸杞粥,可以補肝腎不足,治虛勞陽痿,咳嗽久治不愈者(無外感)。此外,枸杞粥還有降低血糖和膽固醇、保護肝髒、促進肝細胞新生等作用。
胡蘿卜粥
原料:胡蘿卜200克,大米100克。
做法:胡蘿卜洗淨切碎,加大米與水煮成粥即可。
服法:早、晚服食或作午後點心。
提示:平素脾虛泄瀉者要慎用。
功用解析
胡蘿卜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人體攝入後,可轉變成維生素A,能保護眼睛和皮膚。春季人體肌膚易幹糙,食此食療方大有裨益。
山藥粥
原料:幹山藥片60克或鮮山藥100~20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將幹山藥片或鮮山藥洗淨切片,與大米同煮粥即可。
服法:做早、晚餐食用。
功用解析
山藥味甘平,是一種性味平和可滋補脾、肺、腎及皮膚的佳品。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山藥含有澱粉酶、膽堿、黏液質、糖蛋白及自由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C和碘、鈣、磷等。山藥中所含的澱粉酶,有人稱之為“消化素”,因為它能分解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所以有滋補效果。中老年人在春季裏經常食用一些山藥粥,補益頗多。
夏季養生食療方
夏季最大的特點就是氣溫高、濕度高。此時,人的生理功能也會出現和其他季節不同的特征。人體具有自動調節體溫的功能,一般情況下它總是保持在36~37℃之間的恒溫狀態。當外界的氣溫超過這個溫度時,會抑製體內熱量的散發,使毛孔呼吸困難,人體調節體溫的功能受到限製,如此就會增加體內熱量的堆積,出現肌肉酸痛、四肢無力等症狀,導致中暑和“高溫病”。
夏季對應的五髒為心,一年之中最佳養心時間是夏季。此時暑熱逼人,容易煩躁,傷心血,應多吃養心安神的食物,如茯苓、蓮子、紅小豆等。心的病理特點是陰血易虧,心火易旺,心血的不足與火氣的旺盛常互為因果;天氣炎熱,還易引動心火,可見煩躁易怒;心火旺盛又常常會影響肺的功能;夏季出汗較多,汗為心液,汗出過多,氣隨汗泄,可致心氣虧耗,故養生宜動靜相宜,避免出汗過多,並進食一些益陰生津的食物;心氣不足,心悸、胸悶;火不生土,脾胃受損,運化失常,故夏季胃口不佳,疲乏,即所謂“夏乏”,加上人們進食冷食增多,胃腸疾病也隨之頻發,故應適當健脾祛濕。夏季養生原則:保護陽氣,補養陰津,健脾化濕,宣肺解暑。夏季宜食用的五穀雜糧組合:綠豆、紅小豆、蓮子、茯苓、燕麥、黑芝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