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3)(3 / 3)

由於這次日蝕可以在非洲和南美洲一帶觀測到。英國人決定派遣兩個觀測隊:一隊到巴西北部的索布拉耳,一隊到非洲幾內亞灣的普林西佩島。著名天文學家埃丁頓爵(jué)士親自擔任隊長,前往非洲。觀測隊攜(xié)帶著各種新奇的儀器,並做了充分的準備,乘船離開英國。

到了那一天,湊巧是陰天,這對於觀測是不適宜的。

當日全蝕(shí)快終了的時候,雲層散開,星光也就閃爍起來了。因此,在所拍的照片裏麵,有一張把五顆星星拍得很清楚。

他們把所拍的底片收拾妥當,帶回倫敦。幸好,巴西的索布拉耳地方是晴天,所以能拍到完好的照片。在倫敦,專家們把它拿來和沒有太陽時所拍的照片,做精密的比較。

愛因斯坦的預言到底能不能獲得證實?全世界的學者屏(bǐnɡ)息等候著研究結果的發表。但有一個物理學者例外,他似乎對這些事漠不關心,仍日口銜(xián)煙鬥,專心做著別的研究——他就是愛因斯坦。

1919年11月6日——一個偉大的日子。

皇家天文學會與皇家學會聯合主辦,在皇家學會的禮堂舉行日蝕觀測結果報告會。主席是著名的物理學者湯姆生教授。在主席台後麵有一座很大的牛頓的塑像。湯姆生教授就站在塑像前,報告這次實際觀測所得的結果。正如愛因斯坦所預言的,星光有1.64秒的曲折(愛因斯坦最後的預言是1.7秒)。

偉大而有趣的一生

1906年的一天,瑞士聯邦專利局給職員發薪。一位年輕人簽收工資時,一下子愣住了:“4500法郎?我可沒這麼高的月薪啊!”當得知自己被晉級時,不禁麵帶難色,脫口而出:“哎呀!這麼多錢叫我怎麼辦呢?”這個青年便是愛因斯坦,他說的這句話是他許多“傻話”中的一句。1933年,愛因斯坦來到普林斯頓大學他的辦公室的第一天,助手問他需要什麼辦公用具,愛因斯坦說:“我看,一張書桌或台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紙和筆就行了。嗬,對了,還要一個大廢紙簍。”“為什麼要大的?”助手問。愛因斯坦答:“好讓我把所有的錯誤都扔進去。”愛因斯坦對於金錢和物質享受的淡然態度,是有口皆碑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稱讚。的。他曾說:“每一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就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據說有一天,電台要求愛因斯坦發表講話,報酬(chóu)是每分鍾1000美元。愛因斯坦說:“我的話根本不值那麼多錢。”“你大概不喜歡金錢吧?”“不,基金會最近寄給我的麵值1000美元的支票,我倒是挺喜歡的。不過我把它用來當書簽用,現在卻連同那本書都一起丟失了。”“這實在太可惜了!”“一點也不!在我看來,每一份財產都是一塊絆腳石。”

愛因斯坦初到紐約的時候,一位朋友這樣勸他:“愛因斯坦先生,你似乎有必要添置一件新大衣了。瞧瞧,你身上的這一件太舊了。”“這有什麼關係?反正在這裏誰也不認識我。”愛因斯坦答道。幾年後,他們又偶然相遇,此時,愛因斯坦已成為世界知名的物理學家,他還是穿著那件舊大衣。他的朋友又再次勸他去換件新大衣。“何必呢?”愛因斯坦答道:“反正這裏的每一個人都認識我了。”

1909年7月7日,瑞士日內瓦大學350周年校慶,愛因斯坦應邀前來,並將接受日內瓦大學頒發給他的榮譽博士學位。那天,剛好下雨,來的貴賓都坐馬車,身穿筆挺燕尾服或中世紀的繡金長袍,頭戴平頂絲帽。這時在雨中走來一個人,穿著一身皺巴巴的衣服,頭上戴著一頂大草帽。看門人不肯放他進去,直到看了請柬(jiǎn),才明白站在麵前的是著名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大家見了他這副模樣,都笑了。從此,愛因斯坦獲得了一個雅號:“戴草帽的博士。”

1933年,愛因斯坦臨時在比利時的海邊小鎮的一棟(dònɡ)別墅(shù)裏,由官方派的兩名刑警,日夜保護著他的安全。

這時的德國,反猶運動正如火如荼如火如荼(tú):像火那樣紅,像荼(茅草的白花)那樣白。原比喻軍容之盛.現形容旺盛、熱烈或激烈。。所有猶太人醫生都被禁止開業,猶太人法官和律師也被趕出了法院,猶太領袖和著名人士遭到暗殺。

愛因斯坦也成為納粹黨的眼中釘。他們認為愛因斯坦犯了“知識的判逆罪”。他在卡普多的別墅被搜查,銀行的存款全部被沒收。而且傳來消息,德國政府懸賞1000英鎊收買愛因斯坦的首級。

愛因斯坦到芝加哥的時候,才知道這件事。他們夫婦兩人所搭乘的火車到達紐約的時候,地下火車站前有幾萬人等著他。為了避開人群,他們乘電梯到地麵上,然後換乘汽車。

“愛因斯坦離開車站了!”

消息一傳開,許許多多的愛因斯坦迷也都跑出車站,向他的汽車蜂擁而來。

既然到了這個地步,愛因斯坦隻得斷了逃避的念頭,微笑著站在照相機前。

好不容易到達旅館,愛因斯坦已經很累了,但新聞記者們還是不肯放鬆地追著他。他們想問問愛因斯坦對於德國政局的變化有什麼感想。

躲在比利時越來越危險了,許多人都勸愛因斯坦逃離歐洲。

愛因斯坦的摯友法蘭克教授也非常關心愛因斯坦的安全,他決定親自去勸說愛因斯坦。可是,他隻知道愛因斯坦住在比利時海邊的一個小鎮上,卻不知道詳細的地址,隻好一路打聽前來。

果然,爬過一座沙丘,他便看到伊麗莎夫人坐在陽台上。他一走近,看到兩個魁梧大漢好像很緊張地和夫人商量著。

通常愛因斯坦的客人都是些科學家、評論家和藝術家,所以法蘭克對那兩個人在場,感到奇怪,不過他仍然向陽台走去了。

突然,那兩個人回過頭來,撲向法蘭克,緊緊捉住了他的手臂。

夫人臉色發白的站在那裏發抖(dǒu),忽然,她有所領悟似地叫起來:“弄錯了!他是法蘭克教授,是我們的朋友。”那兩個人才放下了手。

“真對不起。他們以為您是來暗殺愛因斯坦的凶手呢。”夫人向他解釋。“哦,真是警戒森嚴啊!”

“是啊。……您怎麼能找到這兒呢?”

這時愛因斯坦也從樓上下來了。當他知道法蘭克博士被誤認為刺客時,大笑不止。

不久以後,愛因斯坦被太太和朋友們說服了,終於決定要離開比利時。

夫婦兩人趁著黑夜,到了倫敦。刑警人員始終守衛在他們的身邊,房子的內外也埋伏許多刑警。

第二天,依然在戒備森嚴之下,愛因斯坦被帶到沿北海地區一個小房子。那是遠離街道,不容易被人發現的獨立房屋。這裏還配置有武裝的警衛。

英國政府實施這樣嚴密的戒備,是有道理的。因為,名字和愛因斯坦一起登在黑名單上的人,已經有許多慘遭納粹(cuì)的毒手了。

幾天以後,愛因斯坦搭上了開往美國的輪船。這回也和前幾次一樣,在許多警衛人員保護之下,趁(chèn)著黑夜,坐小艇(tǐnɡ)出海再搭乘輪船。

夫人和助手早已在船上等候著他。

沒有新聞記者的采訪,也沒有歡送的人群,愛因斯坦秘密地離開歐洲。

“我應該向納粹道謝呢。他們讓我第一次這樣悠閑寧靜地離開一個地方呢。”愛因斯坦打趣地說。

輪船進入紐約港後,愛因斯坦在檢疫(yì)所下了船,坐上駁(bó)船,駛到岸邊登陸。然後不聲不響地坐上汽車直駛普林斯頓。

愛因斯坦到達普林斯頓不久,他便得到消息,納粹已經沒收了他在德國境內的一切財產,包括他所喜愛的別墅和快艇。

因過分沉醉於思考,愛因斯坦有時會忘記周圍的一切。出門時,忘記帶鑰匙,對他來說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有一次,愛因斯坦的秘書接到一個電話,電話中傳來熟悉的聲音:“小姐,請你告訴我,愛因斯坦博士住哪裏?”原來,沉浸於思考的愛因斯坦竟忘記了自己住在哪裏。又有一次,在公共汽車上,愛因斯坦把眼鏡弄丟了,他彎下身去揀,但沒有找到。這時,坐在愛因斯坦對麵的一個小姑娘把眼鏡揀起來遞給了他。“謝謝,小姑娘,你真可愛。告訴我你叫什麼名字?”小姑娘答道:“克拉拉·愛因斯坦,爸爸。”

還有一次,兒子問他:“爸爸,你究竟為什麼那麼有名?”愛因斯坦若有所思地說了一句意義非常深刻的話:“你瞧,一個盲目的甲殼蟲在一個球麵上爬行,它意識不到它走過的路是彎的。幸而我意識到了。”你看,這是多麼深入淺出的表達方式啊,與其說愛因斯坦是一位物理學家,不如說他是一位哲學家。其實,他自己就常常堅持:寧願別人稱他為哲學家,而不願別人稱他為物理學家。

在愛因斯坦的一生中,有兩件最心愛的東西:煙鬥和小提琴。無論走到哪裏,都會隨身帶著它們。

愛因斯坦6歲開始學琴,一直學到14歲。但很不巧,他所遇見的教師,對於音樂的要求不過是種機械的練習。愛因斯坦認為自己真正開始懂得音樂,是在13歲的時候。他愛上了莫紮特的奏鳴曲,有了改進技巧的願望,很想在一定程度上再現這些曲子的藝術內容和它們獨特的優美。

可以說,除了物理學,聽音樂、拉提琴是愛因斯坦最大的樂趣。他愛古典的意大利音樂,也愛德國的浪漫主義音樂。在他看來,這些優美的旋律旋律:樂音經過藝術構思而形成的有組織、有節奏的和諧運動。它是樂曲的基礎。樂曲的思想情感都是通討官表現出來的。,意味著人間最大的幸福,意味著人類要生存的最強大的意誌力。也隻有在音樂中,愛因斯坦才能感受到這種幸福與力量。所以,在他家裏,經常有音樂聲從窗戶流出,飄向寧靜的街道。

無論專注於計算工作,還是一邊散步一邊思考問題,愛因斯坦總叼(diāo)著他的煙鬥,這是他特別喜愛的一件東西。可戰爭期間,很難買到煙絲,這使愛因斯坦感到苦惱,常常隻能讓空空的煙鬥懸在自己的嘴角上,無法享受到真正的抽煙的樂趣。而咬個空煙鬥,也多少可以滿足他的煙癮(yǐn)。以後,考慮到他的健康,艾莎曾限製愛因斯坦每天抽煙的次數,所以,他逐步養成了不抽煙時也叼著空煙鬥的習慣。直到晚年,身體很壞了,嚴重的慢性胃炎才迫使他完全放棄了抽煙的嗜(shì)好,不得不丟開他那個心愛的煙鬥。

1955年4月,愛因斯坦患了腹腔主動脈瘤(liú)。醫生勸他住院,他拒絕了。

後來,他怕給親人和秘書增添麻煩,才同意住進了醫院。

4月17日,他的感覺好了些。兒子漢斯前來看望他。

他對兒女們和親人們說:

“你們回去吧。這裏沒有事情了。”

停了一會兒,又說:

“別難過。人總是要死的。”

這天晚上,即1955年4月18日1點25分,愛因斯坦——這顆科學界的巨星隕落隕落(yǔn):(星體或其他在天空運行的物體)從高空掉下。了。

終年76歲。

下午4時,在新澤西州首府特倫頓的小火化場教堂裏舉行葬禮。按照愛因斯坦的遺囑,沒有集會,沒有儀式,沒有花圈,沒有音樂。特倫頓小教堂裏,一片深邃(suì)的寂靜。直到火化前,有人才走到棺材前輕輕說了一段話:

“高超的思想,往往產生於單純的生活。愛因斯坦一生都在尋找上帝創造宇宙的簡單法則。他運用頭腦、鉛筆和紙,發現了震驚世界的相對論。但是,誰又注意到它的產生,是源於一個人簡單的生活和堅定的信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