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查理從導演先生那兒拿到劇本——一本棕色封麵的小冊子。他把它緊緊地抱在懷裏,這是他有生以來拿到的最最重要的文件。他就要成為戲劇界中的一位人物了,不再是貧民窟(kū)的野孩子了!
初入演藝之路的卓別林並不是一帆風順,因為年紀小,可演的角色也少,尋找工作很不容易。但他已認準一這個方向,困難再大也不回頭。
學習演藝的過程,挫折挫折(cuò):失敗,失利。是難免的。有一回,卓別林扮演一個猶太人。盡管他把嘴上粘滿了大胡子,想借此掩蓋住他的年齡。誰知當他走到舞台上,剛剛用笨拙的猶太口音講了幾句笑話,觀眾就開始起哄(hǒnɡ),橘子皮等雜物不斷扔到他身上。
那個晚上發生的一切,令他久久不能遺忘。仔細分析後得出了一個結論,自己不適合當輕歌舞劇的喜劇演員。因為自己的長相並不那麼討笑,再者也缺乏那種接近觀眾和吸引觀眾的本領。他決心今後努力去做一個擅(shàn)長刻畫性格的喜劇演員,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與那些喜劇明星們同台演出的時候,給卓別林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光是他們的戲演得好,還有他們下台後的奇特表現。台上那是為觀眾而作戰,而台下是他們真實性情的表露。他們大都一反在舞台上妙語連珠妙語連珠:有意味或動聽的言語連續說出來。、機智幽默的形象,有的板著麵孔嚴肅地思索,半天不說一句話;有的則默默地發呆,臉上布滿憂鬱的陰雲;有的則一到後台便立即投入訓練,不放鬆一點時間。當時,小卓別林弄不懂他們為什麼這麼憂愁和緊張。以他們的成就和地位,他們本該輕鬆愉快才是呀!
卓別林後來才弄明白,對於一個喜劇演員來說,最大的願望就是贏得觀眾的笑聲。一旦失去了笑聲,他們的藝術生命之花也就凋(diāo)謝了,所以,激烈的競爭,對前途的擔憂使他們不可以放鬆,不可以滿足,始終要不斷地進取,向生活挑戰。因此,給人們生活帶來輕鬆歡樂的人,自己的生活並不輕鬆。卓別林也明白了為什麼那時有許多著名的喜劇演員走上了自殺之路,其中包括他曾經崇拜過的馬塞林。
從那時起,卓別林就知道了這樣一個道理,作為一名演員(尤其是喜劇演員),要想不被觀眾趕下台,除了刻苦學藝,還要不斷地學習、創新,這樣,他所創作的藝術才有生命力。
自從母親住進了病院後,卓別林隻能和哥哥雪尼相依為命。哥哥每次乘船歸來,都給卓別林帶來水果和食物,還給他講述外麵的故事。這時便是小卓別林最快活的日子。當12歲的卓別林開始搭班演戲時,由於斷斷續續地學習,他連劇本也念不下來,全靠哥哥耐心地教他讀記台詞,直到記熟了。兄弟兩人就是這樣為了生存苦苦掙紮著。
卓別林更加努力地工作著。終於有一天,他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劇團由於他聰明又會演戲,打算與卓別林簽約。哥哥雪尼以監護人的身份,代他簽定了這份合同。根據合同規定,卓別林每周有了2英鎊5先令的固定收入。
哇!我們有錢了!這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少的錢啊。兄弟倆高興得跳了起來。他們租下了一套考究的房子,置辦了家具,還買了一架鋼琴。看著這環境舒適的房間,兄弟倆真是心花怒放。他們首先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母親。“我們有了自己的家了!”每當母親病情穩定的時候,他們就把她接回來團聚。以後不論卓別林走到哪裏,他都時時想念著他們的家。
後來,哥哥雪尼進了倫敦負有盛名的卡爾諾劇團,這是一個專演喜劇、鬧劇、啞劇的大型劇團,甚至在美國都設有分部。
當時,劇團老板急於找一個演員,在短劇《足球賽》中與主角配戲。經雪尼介紹,查理來到老板卡爾諾麵前。
“你哥哥介紹說你戲演得不錯,你有把握在《足球賽》中配合好主角韋爾登先生嗎?”
卓別林意識到機會來了,他衝口而出:
“我隻要有機會就有把握。”
卡爾諾先生笑笑:“17歲還很年輕啊,可你看上去比17歲還要小。”
卓別林馬上聳聳肩:“那隻是一個化妝問題。”
卡爾諾先生大笑,他從這個神氣的動作中看出了一個喜劇演員的天分。於是決定,一周之後由查理·卓別林來試演兩周。
結果,演出非常成功。到後來,在全國各地的巡(xún)回演出中,在一些地區,卓別林滑稽(jī)、搞笑的表演甚至蓋過了主角韋爾登。由於劇評家批評韋爾登,讚揚卓別林,韋爾登甚至在舞台上借機扇卓別林耳光,有一次竟然打得他鼻孔流血。事後,卓別林隻好警告這位名角,如再敢這樣,他就會用台上那隻啞錐(zhuī)砸(zá)他的腦袋。
在卡爾諾劇團的幾年中,卓別林刻苦訓練,精益求精,努力把戲劇、雜技、戲法、歌舞、插科打諢、令人發笑和使人傷心流淚的技巧,自然巧妙地融合為一體,初步形成了一種別致、清新的風格。他的演技大進,年紀輕輕便成了卡爾諾劇團的台柱之一,在醜角這一行中他掛頭牌。一部部名片是怎樣誕生的
1909年,卓別林隨團到法國演出。這時候,他已經是劇團的主要演員了。他的表演引起轟動。
1910年秋天,卓別林隨團到美國演出。當他坐船進入紐約港,見到那尊自由女神像的時候,他情不自禁地揮舞起帽子,大聲說:
“美國,你小心,我是來征服你的!”
果然,他作為劇團第一主演,表演的《啞鳥》等劇,征服了美國觀眾。他的喜劇受到了性情開朗的美國人的歡迎。卓別林的名字從此在美國傳開了。
1913年,卡爾諾劇團再次赴美演出。卓別林利用演出的閑暇(xiá),在自己租的屋子裏,大讀各種名著,以豐富自己的知識。他要為以後的發展作準備。
這天,他正學習得起勁兒,突然有客來訪。來人自稱是一家事務所的律師,聽說他是卡爾諾劇團的,想向他打聽戲班中的一人。
“您請說吧,我也許幫得上忙。”
“你們戲班裏有沒有一個叫卓福英或類似發音的人啊?”
“‘卓福英’,沒有。據我所知,與它相似的,也就隻有我這個‘卓別林’了。”
律師一聽,趕忙問到:“那麼您在兩年前,是否曾在第42街美國音樂廳扮演過一個醉鬼呢?”
“對呀,不錯。我是那個演員,怎麼啦?”卓別林被問得一頭霧水了。
“啊!請您原諒。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那律師如釋重負如釋重負:像放下重擔子一樣,形容心情緊張後的輕鬆愉快。地說:“我是受啟斯東影片公司之托,來找您的。那兒在製片人塞納特先生想邀您過去做電影演員。而他又沒有您的具體聯係方式,隻是兩年前,在音樂廳看過您演的戲。所以,我才如此冒昧地來拜訪您,請不要見怪……”
那律師後麵說的什麼,卓別林已經聽不到了。啊!演電影,這條路自己以前怎麼沒想到呢?電影這門新興藝術可以使自己的才華得到更大的發揮。
9月上旬,卓別林與卡爾諾劇團合同期滿,戲班返回英國,他卻趕到電影公司的所在地——洛杉(shān)磯。
製片人塞納特對卓別林很友好,可那個導演亨利卻不喜歡他。在一個新片中,他讓卓別林演一個騙子。實拍時,卓別林幽默滑稽、渾身笑料,演得非常好,但奇怪的是片子製成後,簡直麵目全非,所有有“笑”果的鏡頭都不見了。卓別林找到亨利理論:
“我辛苦努力,費盡心思,想拍一些逗樂觀眾的好影片出來。我不想這樣被動地讓你們趕來追去,然後舒舒服服地每周拿150美元,這不是我的理想!”
“什麼理想不理想!你他媽的懂什麼!這行我幹了十多年了。還不如你這個毛孩子!”亨利氣壞了。
更令卓別林失望的是,這次連塞納特先生也不理解他:
“大夥都說沒辦法同你合作,這樣,你得找找自己的原因了。我可不能讓公司去喝西北風,是吧?”
卓別林為了他的事業,隻有另尋解決的辦法了。隻要一有機會,他就去洗印間、剪接室留心觀察剪輯師如何剪接片子,導演如何處理拍好的鏡頭,從中摸索製片技術。他很快掌握了剪片方法,知道出場、進場的鏡頭不好剪掉,便把招笑的動作,幽默的表演安排在這幾處。所以,盡管導演、剪輯師無情地刪(shān)剪他的表演,但卓別林仍然在他最初的5部片子裏,展現了自己表演的獨到之處。單憑僅有的幾個鏡頭,就讓慧眼識真的觀眾們驚喜地發現了一個喜劇天才,電影公司滑稽(jī)片的發行量直線上升。
這天,卓別林因為拍片兒的事又得罪了瑪蓓爾小姐,她可是影片公司的當家花旦,塞納特先生麵前的紅人兒。可卓別林卻罷了她的工:
“對不起,瑪蓓爾小姐,我根本看不出您的安排是好笑呢,還是有趣。我覺得您當演員沒的說;可就導演來說,我不相信您能指導我。”
他說完,就走到一邊坐下。從沒受過如此冷遇的瑪蓓爾站在那裏,不知如何是好。
回到製片廠的塞納特一聽此事。馬上怒氣衝衝地闖入卓別林的化妝室:
“你他媽的,是怎麼回事兒?”
卓別林試圖解釋,惱怒的塞納特堅持他的老一套:“叫你怎樣演,你就怎樣演,不演就請給我出去!”
卓別林也決心已定:“塞納特先生,我到哪兒幹都是為了吃飯,如果你要辭退我,就請便吧!但要講清楚,我是認真工作的,我同你一樣著急,想拍出一部好片子。”
塞納特摔門而出,製片廠內“烽(fēnɡ)煙”驟(zhòu)起。
當晚回到住地,卓別林把此事告訴製片廠的一個朋友,那人歎息道:
“本來幹得好好的,這下可完了!”
卓別林心裏也有一些著急,因為他已經愛上拍電影這一行了。他笑著掩飾自己的心情,問友人:
“你看,他會辭退我嗎?”
“那毫無疑問,我看塞納特從你化妝室出來時,簡直要瘋了。”
卓別林想,真要辭也沒辦法,反正拍了十幾周,已掙了1500美元,除掉回國路費,還會剩不少,也值了。
第二天早上,他來到製片廠聽消息。塞納特卻要同他和解:
“查理,昨天我脾氣不好,別見怪。其實,你是位很優秀的演員。我和瑪蓓爾小姐都希望你能同我們繼續合作下去,瑪蓓爾還年輕,做導演不太有資格,你可以隨時提醒她。”
卓別林不明白塞納特今天為什麼來個180度大轉彎兒,但他也不肯就這麼讓步:
“如果您讓我自己當導演,就不會再有麻煩了。”
外來演員提出這要求,在電影公司還是第一次,塞納特沉思一下,認真地追問:“如果你導演的片子不能掙錢,這筆攝製費誰付?”
“由我自己付,”卓別林說,“我這兒有1500美元,如果片子不能上映,這錢歸你們。”
“你有準備好的故事嗎?”
“要多少有多少。”
“那好,就這麼說定了!”……
其實,那天塞納特原想辭掉這個多事的演員的,但就在早上收到紐約來的電報,說各大影院都急於上映卓別林演的影片,要求公司多拍幾部。塞納特立即清楚地認識到卓別林的價值,是市場決定了卓別林的命運。
這天是個好天氣,一大早製片廠裏就忙碌起來。3個場地同時在拍戲。塞納特站在一個場地上,打量著一個旅館休息室的布景,想著情節動作的安排,總覺得缺點兒什麼。突然他看到邊兒上站著的卓別林。
“過來,過來,現在我們還缺一點笑料,你來扮個醜角好嗎?什麼樣的都可以。”他對穿著一身新聞記者衣服的卓別林說。
卓別林不知應該扮什麼醜角好,總之他不喜歡身上的這套服裝。
在去化妝室的路上,他想了又想。突然有了一個形象。於是,在化妝室裏,他穿起一條鬆鬆垮垮的褲子,一雙大皮鞋,戴一頂圓頂禮帽,拿一根小手仗,這一身是那麼地不協調:褲子肥肥大大的,上衣卻緊繃繃的,禮帽小小的,皮鞋卻是大大尖尖的!至於年齡他先有點猶豫,不知是扮得小一些還是老成一些。後來,卓別林覺得塞納特應該喜歡老成點兒的,便又在鼻子下麵貼了一小撮(cuō)胡子。好啦!一個滑稽的小醜出現了!
卓別林覺得眼前鏡子裏的這個人物是真實、鮮活的,好像這副妝扮的人物早就存在了,沒有一絲一毫的矯揉造作。他就是他,一個活生生的小醜!
當卓別林大搖大擺地出現在塞納特麵前,還不時地揮動著那根小手杖的時候,這個流浪小醜引得他哈哈大笑。
卓別林受到了鼓舞,上前一步,指著自己說:
“你瞧!這個家夥的個性是多方麵的:他是一個流浪漢,一個紳士,一個詩人,一個夢想者;他同樣會感到孤獨,永遠想過浪漫的生活,他又喜歡做冒險的事情。他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是一個科學家,一個音樂家,一個公爵(jué)。然而,他隻會拾拾煙頭或者餓極了搶孩子們的糖果。當然,如果看準了機會,他也敢對著太太小姐的屁股狠狠踹(chuài)那麼一腳——但是是在受她們的侮辱、他非常憤怒時才會那麼幹!”
卓別林邊說邊津津有味地表演著,竟持續了十多分鍾。塞納特笑得全身直抖:
“好,好,好,你現在就上場去,照你的名堂玩下去吧!”
卓別林並不清楚當時那場戲的情節,隻知事情發生在旅館休息室裏,他扮演的是在其中穿插逗樂的小醜。
這個流浪漢冒充客人進入休息室。他很疲倦了,走起路來搖搖擺擺的,一不小心絆倒在一位太太的腳上;他趕忙站起身,轉過頭,向太太抬了抬禮帽,表示歉意。然後,扭轉身繼續朝前走,可是又絆倒了。於是他又站起身,轉過頭,習慣性地抬抬帽子,顯示他的紳(shēn)士風度。但定睛一看,絆倒他的隻是一隻痰盂(yú)。……
演到這兒,攝影機後麵都傳出笑聲。其他場子上演員,工作人員都跑過來了,這個滑稽的小醜又演什麼呢?不一會兒,大夥兒又是一陣歡笑……
卓別林把這個穿插的鏡頭演得過長了。因此,塞納特和亨利討論是不是該刪去一些,多事的卓別林插上一句:
“既然能逗笑,長一點短一點又有什麼關係呢?”
於是這個鏡頭便照原樣搬上了銀幕,觀眾們一下子喜歡上了這個戴禮帽,拿小手仗的小醜。在法語中流浪漢叫“夏爾洛”,那麼就叫這小醜“夏爾洛”吧!於是自1914年春季開始,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為止,查理·卓別林每次在銀幕上出現時,總是留著小胡子,帶著小手杖,穿著過大的尖皮鞋,走著像鴨子一樣的步伐。後來,他拍了《夏爾洛跳舞》、《夏爾洛當牙醫》、《夏爾洛當畫家》、《夏爾洛當看門人》等一係列影片,觀眾們總是關注著夏爾洛的一舉一動,查理·卓別林也就越來越出名了。
後來,卓別林加盟埃山奈公司,合作是令人滿意的。幾年之中,卓別林共為該公司拍了15部片子。當時美國的報紙報道,卓別林每拍攝一部新片,聲望名氣便隨之提高一級,影片的市價也上漲一位數。在紐約這個世界最大的城市裏,幾乎所有的百貨公司、商場甚至藥店,都開始出售模仿卓別林扮演的角色製作的玩具、肖像。一些歌舞團的姑娘們也不怕難堪,貼小胡須,穿上肥大的褲子和皮鞋,唱那首《那雙查理·卓別林的腳》。
1919年秋天,卓別林有時去戲院看看戲劇、舞蹈等演出。就這樣,他發現了4歲的小賈克。那天他父親照例跳完舞,謝了幕,卻又帶小賈克出來。他跟著父親向觀眾鞠躬後,突然跳了幾個有趣的舞步,又懂事地向觀眾們擺擺手,跑回後台去。包括卓別林在內的許多觀眾都被他逗樂了,一個勁兒地為他喝彩。
一周後,當卓別林與一班演員坐在攝影場上搜索枯腸下一部影片該拍些什麼時,他想起了小賈克。於是,為了調節氣氛,他便講起了小賈克謝幕的情形,這時一個助手說:
“怪不得呢,今天早上我看晨報,上麵說賈克·柯根被人邀去簽了合同拍片子。當時我還奇怪這個人是誰呢,沒想到這麼小一點兒,就這麼有才氣,難怪被人看上了。”
卓別林一聽就如觸了電:“哎呀!我怎麼就沒想到呢?”接著他思路豁然開朗:
“你們可曾想到過讓小孩子與流浪漢在一起生活,流浪漢是賣玻璃的,為了生活,就讓小孩子到街上砸人家的窗戶,接著流浪漢會及時出現,然後被叫去裝玻璃,這樣一配合,錢就賺到手了。這情節可以串出好多離奇的事情啊!多麼好的一個構想啊!”卓別林興奮極了。
旁邊的演員歎氣道:“人家都同別人簽合同了!構想再好也沒有用啊!”
卓別林這才從興奮中清醒過來;“啊!是啊!他都簽合同了。沒準雇主與我的想法一樣呢!唉!瞧我多笨,知道他有才,卻壓根兒沒想到要拉他來拍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