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瓦林公墓中的那塊墓碑上寫著:
“他是藝術家,同時也是一個最崇高的人……”梵高
溫森特·梵高(1853~1890),是荷蘭著名的印象派畫家。他早年做過傳教士,從27歲起專心從事繪畫創作,直到37歲因精神錯亂自殺身亡。短短10年之中,他創作了大量的繪畫作品。梵高生前窮困潦倒,他的畫並不被人們重視。
他的繪畫的價值在他去世之後,逐漸被世人認識到。梵高的繪畫是目前藝術品市場上價格最高的,其代表作《向日葵》售價達3900萬美元,《鳶(yuān)尾花》達5400萬美元,《加歇大夫》更是高達8200萬美元。最終的決擇
1853年3月30日的夜晚,荷蘭北部布拉邦特城一個名叫克羅特的小村子並不寧靜。村裏比較好的醫生都集中到了牧師杜奧特魯斯家,因為這裏一個小生命正在誕生。杜奧特魯斯是村裏惟一的牧師,他為人忠厚老實,對工作兢兢業業兢兢業業:小心謹慎.認真負責。,深受村裏人的愛戴,現在他的妻子安娜遇到難產,村裏人自發地過來幫忙。
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三個小時過去了。
杜奧特魯斯的心都快跳出來了。前兩個孩子都是這樣在難產中夭折的,可憐的安娜!為什麼上帝要這樣處罰她?要這樣處罰我們?
仁慈的上帝啊,賜給我們一個健康的孩子吧!杜奧特魯斯默默地祈禱著。
突然,一聲尖銳的啼哭劃破寂靜的夜空,牧師家小小的院落裏一下子沸騰起來:“生了,生了,是個男孩兒!”
噢,謝天謝地!杜奧特魯斯一塊石頭落了地,他在胸前頻(pín)頻地畫著十字。
新生兒長著紅色的頭發,灰色的眼睛,不漂亮也不太健康。夫妻倆商量後,一致同意給孩子起名為——溫森特·梵高,與他叔叔同名。因為這個叔叔可是梵高家族中最有成就的人,他是歐洲著名的畫商,並且已經同巴黎最大的畫店——古比爾公司簽訂了股份合同。梵高家族中,有許多人都從事過與繪畫有關的工作。他的三個伯父都是著名的美術商人,杜奧特魯斯夫妻倆希望這個孩子能像他和叔叔那樣:健康、多才、事業有成。
梵高14歲了,父親送他到一所教會學校學習。這時候,他的弟弟——小他4歲的提奧也上學了,倆人的學校離得不遠,所以經常結伴一起走。
學校裏死板的程式化教育讓梵高感到厭煩,所以他常常逃課,有時還帶上提奧。兄弟倆回來的時候髒兮兮的不說,還經常帶回來一兩隻受傷的小鳥或是小雞,弄得滿屋子都是傷殘的小動物。
父親本來堅決反對,母親卻說孩子這樣做是愛心的表現,“我們這兩個孩子啊,將來肯定都是善良的人!”父親聽了這話也就不再說什麼了。但到了後來,看到兄弟倆經常不斷地把自已上學吃的東西送給村裏沒有飯吃的小孩,自己倒經常餓著肚子回家,母親心疼地說:
“孩子們,別傻了,小貓小狗抱回家也就算了,別把這麼多窮孩子也帶回家。”
梵高生氣了,大聲說:
“小貓小狗都需要我們照顧,更不用說這些可憐的小孩!提奧你說,我們應不應該幫助他們?”
“應該!”提奧拚命地點頭,“那些小孩真的很可憐的!”
兄弟倆總是一個鼻孔出氣。父母也沒有辦法了,隻好由他們去吧。
毛威是梵高母親的姐姐——露絲姨媽的兒子,現在正跟梵高的三伯父學畫畫。有一次,梵高去三伯父家玩,看到牆壁上掛著那麼多色彩鮮豔的畫,而表哥正一絲不苟一絲不苟:形容辦事認真,連最細微的地方也不馬虎。地照著這些畫臨摹,梵高立刻喜歡上了這項“活動”。在他的強烈要求下,爸爸媽媽終於同意他同毛威一起跟著三伯父學畫畫。梵高高興地跳了起來。
但是,梵高又一次讓父母失望了,他似乎不能安靜地在畫室裏呆上半個小時。他常常把三伯父留的素描作業扔在一邊,跑出去觀察外邊的小動物或是花草樹木,隨手拿出一張紙就畫。他和弟弟抱來的受傷的小狗長大了,他把它奔跑的樣子畫下來;媽媽又生了小妹妹了,他把妹妹用的小奶瓶畫下來;後院的梨樹開花了,嫩白色的花瓣真招人喜愛,梵高也趕快畫了下來。
有一天,路易因為得了病而沒錢醫治死了。梵高聽說後,傷心地衝出門外,來到小路易住的貧民區。在這裏,他看到的是低矮的樓房、潮濕的街道和神色木然的送葬的人群,一口最便宜的小小的薄木棺材,裝著男孩的屍體緩緩地安放在墓穴裏。梵高傷心地閉上了眼睛。回來後,他用鉛筆憑借自己的印象畫下《斯特裏薩貧民區》。這時的梵高15歲。
梵高滿心歡喜地將《斯特裏薩貧民區》拿給三伯父看。可是他卻不感興趣。他讓梵高先老老實實地在畫室裏畫幾個月靜物素描再說,批評他學畫不耐心、不會走就想跑,並讓他向表哥學習。但是梵高就是不喜歡坐在那些沒有生氣的石膏麵前,整天畫什麼三角、圓圈、方塊……他渴望的是真正的生命。他並不想準確地把這些描畫下來,而是想捕捉一種印象,一種當時感動。
那時候,露絲姨媽一家和梵高家住在一起,梵高、提奧、毛威成了形影不離形影不離:形容彼此關係密切。的好朋友。克羅特村莊後麵有一大片綠色的草地,每次學完畫,梵高就叫上表哥毛威、拉上弟弟提奧一起到草坪上騎馬。其實梵高並不會騎馬,也不想學,他隻是喜歡靜靜地躺在草地上,看澄淨的藍天,看飄動的白雲,然後就是看毛威威風八麵地騎著馬在草地上馳騁馳騁:奔馳。……
隻有在這裏,他才能感覺到青春的活力和一種生命的節奏,而這一切是封閉的小小的畫室所不能提供的。
溫特森很快就16歲了,到了該工作的年齡。而梵高家族是世代相傳的基督教家庭,牧師從溫森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少年時代的影子,溫森特有一種天生優良的品質,就是同情和關心窮苦的人,這使得他具備了作一名傳教士的潛質。而且他對父親的職業有一種獨特的興趣。他沒有更多的愛好,除了呆呆地看某一種他認為美麗的自然界的景致,或者用棍子在地上畫一匹馱稻草的馬和一隻流淚的狗(當然大多數時候他安不好動物的四條腿),然後就是帶著他的小跟屁蟲提奧往窮人的地裏鑽,幫助他們挖土豆或者給蔬菜澆水。
金秋10月,一個陽光很好的日子。牧師帶著溫森特和提奧到海牙去拜望他的弟弟——與他的長子同名同姓的溫森特·梵高。溫森特是倫敦古比爾藝術公司的股東,在海牙有一家經營繪畫作品的分店。小溫森特被叔叔店裏陳列的繪畫驚呆了。他停留在法國畫家德·格魯的《窮人的長椅》前麵,淚流滿麵。牧師被兒子這種感情深深打動。小溫森特抽泣著對父親說:“我看到了一種難以言說的淒涼淒涼:寂莫冷落。景象,排著長隊等待施舍的窮人,他們是多麼不幸啊!”
牧師在晴朗的天空下想著自己的心事,兩個孩子蹦跳著走路。
溫森特把雙臂舉起來,提奧趕緊模仿哥哥的樣子伸著手臂,兩顆毛絨絨的腦袋仰向藍天,溫森特說:“啊,現在我的心與上帝的心已經結合在一起。”然後兄弟倆一起高喊:“耶路撒冷!耶路撒冷!耶路撒冷!”
杜奧特魯斯牧師覺得這是一個誘導誘導:勸誘教導。孩子的最好的機會。
“我為你驕傲,我的孩子。”牧師說,“我很高興有了崇拜和敬奉的偶像。”
“是的,我有,爸爸。我崇拜倫勃朗、德拉克洛瓦、米勒、雅克、朱理·勃列東,還有約翰·布斯布姆。”溫森特一口氣講出了幾位荷蘭和法國畫家的名字,牧師感到很意外。
“那麼上帝呢?”牧師問。
“您說上帝嗎?爸爸,上帝的工作和生活跟這些人的工作和生活多麼相似啊。”
“哦,我的孩子,你認為這能比較嗎?”
“如果權衡起來,上帝也許比他們更高些。”
牧師歎了口氣。
“那麼你願意做一個播種上帝思想的人嗎,像我和你的爺爺一樣?”
溫森特的臉上布滿迷惘(wǎnɡ)。“這是您的心願嗎?爸爸,可是我想我也許更適合幹別的什麼。”
溫森特並沒有滿足父親的願望去繼承他的衣缽衣缽:原指佛教中師父傳授給徒弟的袈裟和缽,後泛指傳授下來的思想、學術、技能等。,父親為此生了一場病。溫森特想,那是父親的心在燃燒。父親是他們六兄弟中惟(wéi)一接任爺爺職位的人,溫森特為此感到內疚(jiù)。
溫森特叔叔幫助溫森特獲得了在古比爾公司當職員的權利,使他有機會接觸更多的畫家和他們的優秀作品。溫森特對這一職業非常滿意。
1871年5月,14歲的提奧從家鄉趕到哥哥的畫店裏,這是溫森特盼望已久的事情。兩兄弟相聚,格外親切。
為了歡迎弟弟到來,溫森特動用了他月薪的2/3——兩個英鎊,買了牛肉、雞蛋、蔬菜、罐頭、奶酪、麵包,以及一大塊黃油和一瓶杜鬆子酒,提奧驚叫起來:“溫森特,你準備了十天的食品嗎?”他覺得哥哥簡直成了一個富豪。
兩兄弟都不會喝酒,嗆得滿臉通紅。
溫森特向提奧喋喋不休喋喋不休:沒完沒了的說不停。地提起他購買和收藏的畫,他喜歡那些描寫下層人物的作品,那些東西能引起他的共鳴,牽引著他柔弱的情絲。他不厭其煩地向提奧講他所崇拜的畫家,比如米開朗琪羅、丟勒、倫勃朗、德拉克洛瓦、米勒等等。
“哦,提奧,昨天我在教堂外麵看到一個小個子的老太婆,頭上披一塊長到膝蓋的黑紗巾,上麵閃著油膩的光芒,她的臉上布滿深深的溝壑(hè),眼睛像受傷的鷹一樣哀傷而絕望,你能感受到那種渴望生存的心願嗎?她能使你的心像風中的楊樹葉一樣顫(chàn)抖。我想她是一個烤土豆的人,要不就是一個賣貨的小販(fàn),她的樣子使我想到了倫勃朗的銅版畫,正像有的好書和詩同樣能使我想到倫勃朗或者丟勒的畫一樣。啊!藝術是多麼偉大的東西!藝術家是多麼偉大的人!”
溫森特滔滔不絕滔滔不絕:形容連續不斷。,然後舉起手中的酒杯。
梵高對自己的工作感到很滿意,一是因為他有機會接觸更多的畫家和優秀的作品,二是因為他每天都能賣出很多畫作,為公司賺很多錢。他喜歡與油畫和版畫打交道。
梵高在公司裏幹得很出色,也成了弟弟提奧心目中的偶像。梵高和提奧從小感情就很好。現在,提奧對未來的職業有了自己的想法,他想成為一名像叔叔一樣出色的畫商。
梵高住在泰晤(wù)士河岸邊的一幢房子裏。房東家隻有兩個人:羅伊爾夫人和她十九歲的女兒烏蘇拉。她們倆在後花園裏開辦了一個幼兒園。
烏蘇拉眼睛大大的,細嫩的鴨蛋臉上老掛著笑容。梵高特別愛看她笑,因為那笑讓他覺得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他已經不知不覺地愛上了烏蘇拉。這是生命中的第一次戀愛。生活在他麵前展開了美好的前景。
這一天,梵高終於收到了盼望中的郵包,那是他的畫家朋友科克從巴黎寄過來的。不久以前,梵高把自己製作的科克的一幅複製品寄給科克,請她在上麵為烏蘇拉題字。因為梵高早就答應過烏蘇拉,送給他的幼兒園一件有畫家簽字的作品。畫上寫著:“贈給我的朋友梵高和烏蘇拉·羅伊爾。”
烏蘇拉見到畫後非常地高興,“太好了,我終於有一個藝術家朋友。”梵高趁機向烏蘇拉表白,但烏蘇拉拒絕了他,理由是一年前已訂婚了。
幾個月後,梵高被羅伊爾夫人禮貌地請出了房子。烏蘇拉也和她的未婚夫舉行了婚禮。看著自己心愛的人投人別的男人的懷抱,梵高感覺自己的心在滴血。
他回到家裏度過了暑假,父母親知道了這一段令他刻骨銘心刻骨銘心:比喻牢記在心上,永遠不忘。的初戀,盡量安慰(wèi)他。母親告訴他荷蘭有的是美麗的姑娘。父親則趁機做他的工作,問他是否換一個環境,或者去上神學院,去做傳教士,溫森特拒絕了。
回到倫敦,他又恢複了孤僻乖張的性格,大家反而認為這是他正常的象征,他要高興起來就不應該叫做溫森特。
初戀的傷痕一時無法痊愈,痛苦使他容不得任何虛偽的、不合情理的東西,商業性的畫廊在他看來隻是一個合法化的詐騙場所,商人們僅僅是從金錢出發去糟踏藝術與捉弄顧客。所以他決定從此心安理得地作人。譬如譬如(pì):比如。一位不懂行的顧客在選購某幅低劣作品時,他會毫不猶豫地指出那幅作品的弊端,並且讓顧客信服。他覺得一件真正的藝術作品必須表現人世間的情感,要麼是痛苦,要麼是快樂。他的所作所為往往弄斷了畫店的財路,他叔叔的同事奧巴赫先生對此十分不滿。
有一天,一位胖太太來為她的新居選購一些畫,她的口氣是居高臨下居高臨下:處在高處,俯視下麵。形容處於有利的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