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3)(3 / 3)

除上述主要貢獻外,芝德還對宏觀經濟理論還做出了其他貢獻。例如,他指出,如果人們預計到將來某個時間內會產生通貨膨脹,那麼投資者可能會把他們所持有的現金投資變成固定資產(現金會因為通貨膨脹而貶值,固定資產不會因通貨膨脹而貶值)。而固定資產投資是可以對經濟產生刺激效用的。結果,預計的通貨膨脹就導致了真實的經濟效應,這也就是眾所周知的“芝德—托賓效應”。芝德還對國際貿易理論做出了貢獻,他還是供給學派的創始人之一。加裏·貝克爾

加裏·斯坦利·貝克爾,1930年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貝克爾的研究範圍廣泛,在公用事業與運輸的最優定價理論方麵做出了重大貢獻。是諾貝爾經濟獎的獲得者。

貝克爾年幼聰慧、文思敏捷,是一名好學生。他在布魯克林上小學和中學。16歲以前,貝克爾對數學和手球都感興趣,他不得不為參加手球隊還是數學隊而費神。雖然,他的手球打得很好,但他還是選擇了數學。

1951年,貝克爾21歲時已從普林斯頓大學拿到了文學學士學位。大學的三年裏他對數學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為將來在經濟學中運用數學做好了準備。但是大學三年級時,他對經濟學開始失去興趣,因為這裏邊似乎並不研究社會問題。後來在芝加哥大學作研究生時,他第一次上弗裏德曼的微觀經濟學課程時才恢複對經濟學的興趣。弗裏德曼強調經濟學不是聰明的學者玩的遊戲,而是分析真實世界的強大工具。他的課程充滿了對經濟理論的結構及其在實際和重要問題的應用的深刻見解。與弗裏德曼的接觸對貝克爾的研究方向產生深刻影響。

1952年貝克爾在普林士頓根據他的研究發表了兩篇文章。1957年與弗裏德曼合寫了一篇文章並完成了他的博士論文《歧視經濟學》。在這本書裏他把對歧視的“嗜好”既引進雇主的效用函數,也引進雇員的效用函數。用這一簡單方法,他試圖使競爭性的勞工市場模型同所觀察的事實——白種工人與黑種工人之間的工資差別一一吻合起來。這本書最初未引起人們重視,因為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種族歧視不是經濟學,而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一般不相信這是對他們學科做出的貢獻。然而,弗裏德曼、萊威斯、舒爾茨和芝加哥的其他人相信這是一本重要的書,因此貝克爾能夠麵對許多敵意堅持下去。

三年研究生學習結束後,貝克爾成為芝加哥大學的一名助理教授。他的教學任務很輕,能集中精力主要做研究。但他希望在精神上更加獨立,所以三年之後,他放棄芝加哥大學豐厚的薪金而在哥倫比亞大學得到一個相似的教職,並在曼哈頓國民經濟研究所工作。

貝克爾是當代最著名的經濟學家之一。按照他的劃分,經濟學共經曆了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人們認為經濟學僅限於物質資料的生產和消費結構,僅此而已(即傳統市場學)。到了第二階段,經濟理論的範圍擴大到全麵研究商品現象,即研究貨幣交換的關係。今天,經濟研究的領域已擴大到研究人類的全部行為及與之有關的全部決定。”加裏·貝克爾就是這第三階段經濟學,也就是現代經濟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對現代經濟學的突出貢獻體現在“時間價值”概念的引入,通過時間價值分析,經濟學關於“經濟人”的傳統假定被大大擴展了,經濟理性不僅在貨幣支出的行為中,而且在人類花費時間的一切行為中發揮作用,這樣,經濟學領域拓成了一門人類行為學。

貝克爾也許是最早突破傳統“經濟人”框架的經濟學家。他早年的博士論文就對非貨幣因素進行了經濟分析,但因在當時看來太出格而未得到廣泛承認。加裏·貝克爾對現代經濟學的開創性貢獻始於1964年的《人力資本》和第二年的《時間分配論》兩篇論著的發表,這兩篇論著標誌著他與傳統的消費者理論的決裂,也暗含著一個新的“經濟人”的誕生。由於引入了時間價值的分析,新的“經濟人”有三個不同於傳統“經濟人”的鮮明特點,這三個特點可以總結為:

(1)從靜態“經濟人”到動態“經濟人”。傳統的消費者隻知道在既定的貨幣收入水平下到市場去裝滿需求的“籃子”,他隻關心眼前利益,眼前的消費同未來收入水平沒有關係。而“新消費者”的學說則假定人是追求長期利益,也許是終身利益極大化的“經濟人”。為了獲得未來收入極大化,他寧願節省眼前消費而投資於技術和教育以獲得長遠受益的人力資本。貝克爾分析的消費行為不僅花費金錢而且耗費時間,由於時間價值的引入,花費同樣金錢的消費行為對消費者的意義可能大不一樣。例如,同樣花10美元,在餐桌上花費1小時2小時,對消費者的意義就完全不一樣,可能10美元1小時的美餐對消費者是值得的,但再額外加1小時可能就很不值得。因為這額外的1小時可能意味著消費者用於工作可得的7美元報酬,而這7美元就可視為消費者的機會成本,他可能因此而放棄這頓美餐。由於貝克爾分析了時間價值,消費和支出同未來收入有直接聯係,消費者不僅以眼前的貨幣支出做出選擇,而且對不同的時間做出選擇,他要考慮使其一段時間內獲得的滿足極大化,動態“經濟人”代替了靜態“經濟人”。

(2)從被動的“經濟人”到主動的“經濟人”。傳統消費理論把一組物品或服務的選擇看做是最終消費行為,消費者根據自己的金錢收入和市場上價格水平來購買物品,消費者需要的是物品本身。但“新消費者”理論認為購買一種物質資料或服務,並不構成最終的經濟行為。例如,人們不是為了汽車本身,而得到以汽車為物質基礎的服務和滿足,人們購買的不是汽車而是一種使人們方便地從甲地到乙地的手段;同樣是買汽車,有人獲得的是運輸方便的滿足,有人則得到“炫耀”的滿足。通過這樣分析,消費者就不是要求某種物品的被動消費者,而是要求物品采取滿足消費者需要的形式的主動消費者,物品隻是人們從中產生滿足的工具和形式。必須隨消費者要求而改變,最終消費是消費者從中獲得的滿足,汽車是什麼形式並不重要,關鍵是要更快更好。

(3)從貨幣“經濟人”到非貨幣“經濟人”。人類在廣泛的社會生活中從事的不僅僅是獲得收入然後到市場的“純”經濟活動,人們在社會關係和社會製度下還追求權力、榮譽、愛情、宗教信仰等活動,由於加裏·貝克爾“時間價值”概念的引入,這些人類活動也不是不能納入經濟分析中去。所有這些都是符合人類利益的活動,也花費了人類最根本的稀缺資源,即時間。所以,隻要把利益不單看做是從市場物品中獲得的滿足,也不單把獲得滿足的手段僅限於貨幣,那麼“經濟人”的“有理性、會算計、追求最大利益”的假定依然成立。這裏,消費者仍可看做一個消費函數,人們花費時間所從事的各種活動對消費者來說邊際效用相等(最好看做一段時期而不是某一時點)。

從以上三點可以看出,由於貝克爾的貢獻,現代經濟學重新奠定了“經濟人”假定,“有理性、會算計、追求最大利益”的含義不變,但適用的範圍擴展了。一個有長遠眼光的、富於創造性的、有多種消費傾向的現代消費者形象確立了,這使得經濟學可以應付多種複雜多變的人類行為,把更多的人類行為納入經濟學模式研究。

當然,現代經濟學的中心內容還是貨幣領域,但貝克爾通過引入“時間價值”概念就直接對時間耗費進行分析,而不同於傳統經濟學隻限於貨幣關係的框框,時間價值的分析顯然具有更廣泛的研究能力。這一概念把人類行為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時間軸上約化為共同的時間價值,從而塑造出一個積極主動的“經濟人”形象。

貝克爾在新“經濟人”假定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家庭經濟學把家庭視做同企業組織一樣富於生產性和創新性的機構,人們對自己的稀缺資源時間做出最合理的主動的安排,借助貨幣購買的物品和直接耗時間“生產”出各種各樣的滿足。現代家庭理論對家庭的功能做了遠比新古典經濟學廣泛的分析。貝克爾充分相信家庭人員的經濟理性,把家庭視為經濟決策的基本單位,這實際暗含著對國家幹預的排斥。難怪《美國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對貝克爾予以高度評價,並把他的理論作為新自由主義陣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貝克爾革命中確實包含著自由主義的哲學。

貝克爾是美國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派的重要成員,是當代美國最著名的經濟學家之一,是經濟理論的探索者和新領域的開拓者。J·R·沙克爾頓和G·洛克斯萊主編的《當代十二位經濟學家》一書就把貝克爾稱為“帝國建立者的經濟學家”,辟專章予以介紹,認為在拓寬經濟學研究的範圍和領域方麵,他所做的工作和貢獻比其他所有的經濟學家都多。

貝克爾在分析人們行為時,涉獵的領域相當廣泛,包括社會學、政治學、人口統計學、生物學以及犯罪與懲罰,等等。在涉獵這些領域時,他運用經濟理論與分析方法,試圖創建新興的邊緣學科,如人口經濟學、時間經濟學、信息經濟學以及犯罪經濟學等等。他試圖分析影響人類行為的各種因素,他十分重視經濟因素對人類行為的決定性影響,並說明經濟因素在人類各種行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作為芝加哥學派的一員,貝克爾信奉經濟自由放任主義和市場均衡理論,不主張凱恩斯的國家幹預主義。早在50年代中後期,貝克爾的《歧視經濟學》(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一書,向正沉浸於凱恩斯主義“勝利”的狂熱之中的美國經濟學界吹進了一股新自由主義之風。貝克爾努力為傳播新自由主義的市場調節理論,為把經濟理論和分析方法運用於研究人們行為,運用於經濟學以外的領域而著書立說。

對於經濟學科,貝克爾把對反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對立起來或分割開來,相反,他主張以微觀經濟學為基礎來建立經濟科學體係。貝克爾在研究人們行為和闡述各種問題時,總是把自己的理論建立在新自由主義和市場均衡的方法論基礎上。他認為,不用國家幹預,或者減少國家幹預,隻用市場機製就可以有效地調節各種經濟活動,使之正常運轉。他和芝加哥學派主要成員奈特、舒爾茨一樣,主張資本概念的一般化,認為資本概念可以普遍運用於分析人類行為的各種問題;他和斯蒂格勒一樣,強調信息的作用和對勞動市場的調查研究;他也和弗裏德曼一樣,認為經濟學研究的目的不在於去描述實際經濟生活,而在於運用經濟理論,對經濟發展做出有用的“預言”,預測未來經濟發展的動向。在學術研究方麵,貝克爾運用經濟理論進行大量的探索,擴展經濟學研究的範圍,涉足那些被認為是非經濟學領域的問題,正是這一點使他獲得理論上創新者的美稱。

由於貝克爾提出人力資本理論,認為人力資本取決於國家的教育和培訓投資並造成文化之間和國家之間的差別,瑞典皇家科學院將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加裏·斯坦利·貝克爾。約翰·納什

1928年6月13日,約翰·納什出生在西維吉尼亞州勃魯費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