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6章 擁有好習慣,才有好人緣(8)(2 / 3)

也許有人會說,一個人在心情不愉快的時候,怎麼能笑得出來呢?這種情況是難免的。但微笑是可以經過努力來培養的。一個人不能從心底裏笑出來時,隻要稍加努力,就會有微笑的表情,久而久之,就能很自然地浮出笑靨。心理學泰鬥威廉·傑姆斯說過:“乍一想,行為似乎是隨著感情而發,其實行為和感情同時產生。然而我們可以透過行為間接地調節感情。行為可由我們的意誌去直接控製,但是感情卻不然。所以當我們失去了快樂的心情時,恢複快樂的最好辦法是假裝快樂,快樂地微笑,快樂地談話,快樂地工作,然後快樂和微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又回到了你身邊。反過來說,一個人如果因為憂鬱而垂下頭來,他的憂鬱必定因此而更深。舉起拳頭來,憤怒就更加深一層,變成真正的憤怒,將舉起的拳頭慢慢放下來,輕輕摸一摸對方的頭,相信你的憤怒會頃刻化為烏有。”

哲學家康德,曾經提到表情對精神的影響。他說:“外表的快活和開朗,會逐漸改變心靈的麵貌,使那人的心情活躍,也較富社交性。”他尤其對已有兒女的父母們強調:必須從孩子幼年時起,就使他們養成微笑的習慣。

如此看來,凡是經常麵帶微笑的人,他們往往能不說一句話就將別人吸引,使人感到愉快。人的行為比言語更能切實地表露出一個人的真心,微笑的這種行為,勝過任何雄辯的言語,當你微笑時,你似乎在說:“我很喜歡你,請不要拘束,有什麼就說什麼。”

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微笑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作用。那麼我們又將如何運用微笑這“神秘武器”來搞好自己的人際關係呢?

第一,即便是微笑,也要運用恰當。一般朋友偶爾在公共場所相遇,點頭微笑是最好不過的了。若距離較遠,更適於微笑致意,而不應大聲喊叫。當你遇到熟悉的麵孔時,你的微笑會使對方馬上明白你的問候。如果你漠然冷麵,那麼,對方就會認為你是個高傲的人,這樣就會不利於以後你和朋友的交往。

第二,要注意,微笑一定要發自內心。因為真正發自內心的微笑,滲透著自己的情感,表裏如一,毫無包裝或無矯飾的微笑才有感染力,才能被視作“參與社交的通行證”。隻有發自內心的微笑才是最美麗的。有這樣一則故事,一位老婦人在希爾心情不好的時候去拜訪他,希爾不耐煩地抬起頭,他看見的是一張微笑的臉。這張笑臉的力量是那麼不可抗拒,希爾立即請她坐下,兩人開始了愉快的交談。交談中他發現老婦人真的是那麼慈祥,她臉上真誠的微笑完全感染了他。發自內心的微笑最具魅力,裝出來的微笑是不會長久的,這種微笑給人們的不是享受而是難受。在我們的日常學習生活中應時刻不忘送別人一個微笑。你不妨試想一下,在你即將上“戰場”時刻,如果一位朋友衝你作“OK”手勢,並衝你鼓勵地微笑,你會不會感到一股暖流在心中流淌,而信心百倍全力以赴呢?

如果意識到了這兩點,你就可以擁有最自然大方,最真誠友善的微笑。

別太自私,留一點給別人

人際關係中,留一點給別人的觀念十分重要,不要小看留一點的力量,往往就是他人回報的核心關鍵。或許你不在乎留一點,甚至全然不留,但是你敢保證當你需要別人留一點給你的時候,別人會留一點給你嗎?

台灣早期股市好手陳逢源生前最有名的一句話是:“賣股票時,記得留一點給別人賺。”股市是不講情麵,不留餘地地投資市場,為什麼要留一點給別人賺?其實,留一點給別人賺,正是給自己賺錢的機會,要留給別人賺錢的機會,你才能出脫手中的股票,立刻取得現金;留一點給別人賺,別人才會接手你可能遇到的股市風險。

人與人的相處,所求的不正是留一點給別人的那份關愛與疼惜嗎?

有人說,這是爭“全贏”的競爭世紀,絕不能給對手留一絲餘地,留一點給別人不正是給別人乘虛而入的機會嗎?其實,隻要有實力,就不怕對手乘虛而入,除非自己心虛,沒有足夠的條件與能力,所以何不大方點,留一點給別人?

有句俗話: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意思是說與人相處時,凡事不要做絕,記得為彼此留下餘地,以後無論在哪個場合再見麵了,都得是一團和氣,不至於見了麵就讓對方咬牙切齒。

在我們有能力的同時,當然還要記得為別人留一盞光明而溫暖的燈。這是古人一則高明的處世哲學。

清朝六尺巷的故事得到了一致的讚美,就是因為它不光代表著中國“禮”的文化傳統,還有一點就是當你想著給別人留一點麵子時,別人也會還你一個麵子。

人際關係中一個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結人情,有人緣。情就是財富,人要像愛錢一樣喜歡情意,方能左右逢源。“施恩術”是人情關係學中最基本的策略和手段,是開發利用人際關係資源最為穩妥的靈驗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