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擁有好習慣,才有好事業(4)(3 / 3)

美國職業籃球協會(NBA)1994年至1995年賽季的最佳新秀傑森·基德,談到自己成功的曆程時說:“我小時候,父親常常帶我去打保齡球。我打得不好,總是找借口解釋為什麼不好,而不是去找原因。父親就對我說:‘別再找借口了,這不是理由。你保齡球打得不好是因為你不練習。’他說得對,現在我一發現自己的缺點便努力改正,決不找借口搪塞。”達拉斯小牛隊每次練完球人們總是看到有個球員在球場內奔跑不輟一小時,一再練習投籃,那就是傑森·基德,因為他是一個為自己尋找理由的人。

生活中,你也碰到過這樣的問題,原本計劃在未來的一年裏每天背五個英文單詞,希望一年後就可以看一些英文讀物,但是在此後的每一天都會有各種各樣的事情阻礙你計劃的實現,逐漸地懈怠了,放棄了,後來即便每天無所事事也不願拿起書來,一年之後自然是一事無成,這時你仍可以說自己工作太忙了等等,可以隨便找一個借口讓自己心安理得。

大多數的人在做一件事情不成功或者被批評的時候,總是會找種種的借口告訴別人,因為他害怕承擔錯誤,害怕被別人笑,或者隻是想得到暫時的輕鬆和自我解脫。上班遲到了,可以說是因為堵車;工作砸了,可以說是領導決策錯誤;客戶不滿意,可以說對方過於苛刻;升不了職,可以說領導偏心等。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借口就是一個掩飾自己弱點、推卸責任的“萬能器”,有多少人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尋找一個合適的借口上,而忘記了自己的職責和責任。更為可怕的是,借口常常還是一張敷衍別人、原諒自己的“擋箭牌”,容易扼殺人的創新精神,讓人消極頹廢。它更是一劑鴉片,讓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品嚐它,逐漸地讓你變得心虛、懶惰,遇到困難就退縮,最終喪失執行能力。

那些認為自己缺乏機會的人,往往是為自己的失敗尋找借口。而成功者大都不善於也不需要編織任何借口,因為他們能開動自己的腦筋,為遇到的問題找到解決的辦法,也能為自己的行為和目標負責,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那些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取得成功的人,並非有超凡的能力,而是有超凡的心態,那就是不找借口找方法。他們能積極抓住機遇,創造機遇,而不是一遭遇困境就退避三舍,尋找借口。

習慣性的拖延者通常也是製造借口與托辭的專家。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萬個理由來辯解為什麼事情無法完成,而對為什麼事情應該完成的理由和方法卻想得少之又少。事實上把事情“太困難、太無頭緒、太花時間”等種種理由合理化,的確要比相信“隻要我們努力、勤奮就能完成任何事”和找到解決麻煩的方法的念頭容易得多。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為沒做某些事而製造借口,或想出千百個理由為事情未能按計劃實施而辯解,那麼,勸你最好還是自省一番吧!

學會付出:有付出才有回報

雖然都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的道理,天底下沒有那麼好的事情可以不勞而獲。人們如果知道要想出人頭地,就得辛苦付出。但遺憾的是,有許多人仍然不動手去做,仍然夢想奇跡會發生,仍然想不勞而獲。

大多數老板都是十分精明的,他們都希望擁有更多優秀的員工,期望優秀員工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價值。如果你能夠努力付出,盡力完成自己所能完成的工作,那麼總有一天,你能夠在眾多員工中脫穎而出,贏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可惜的是,在現實的工作中,有很多員工隻知道報怨公司,卻不反省自己的問題,他們整天應付工作,並發出這樣的言論:“何必那麼認真呢?”“說得過去就可以了。”“現在的工作隻是個跳板,那麼認真幹什麼?”結果,他們失去了工作的動力,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更不能在工作中取得斐然成績。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失去了本應屬於自己的升遷和加薪機會。

奎爾是一家汽車修理廠的修理工,從進廠的第一天起,他就開始不停地發牢騷,什麼“修理這活太髒了,瞧瞧我身上弄得”,什麼“真累呀,我簡直討厭死這份工作了”……每天,奎爾都是在抱怨和不滿的情緒中度過。他認為自己在受煎熬,在像奴隸一樣賣苦力。因此,奎爾每時每刻都窺視著老板的眼神與行動,一有空隙,他便偷懶耍滑,應付手中的工作。

轉眼幾年過去了,當時與奎爾一同進廠的三名員工,各自憑著自己精湛的手藝,或另謀高就,或被公司送大學進修了,獨有奎爾,仍舊在抱怨聲中做他的修理工。

隻知報怨而不去努力去做,看來是於事無補的,隻有真正的付出後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輝煌。同樣是在企業中沒有受到重視,安德烈卻在友人的提醒下過上了完全不同於奎爾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