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擁有好習慣,才有好人生(7)(3 / 3)

在結束每一天工作的時候,你很可能沒有做完“待做事項表”中的事項,但是你不要因此而心煩。如果你已經按照優先次序完成了其中幾項主要的工作,那麼這正是時間管理所要求的。

不過這裏有一項忠告:如果你把一項並不十分重要的工作從一天的“待做事項表”上移到另一天的工作表上,且不隻是一兩次,這表明你可能是在拖延此事。這時你要向自己坦白,你是在打馬虎眼,你就不能再拖延下去了,而應立即想出處理辦法並著手去辦。

你最好在每天下班前幾分鍾擬定第二天的工作日程表。對於那些成功者來講,這種時間管理計劃是最常用的一個方法。如果拖到第二天上午再列工作計劃表,那就容易做得很草率,因為那時又麵臨新的一天的工作壓力,這種情況下排定的工作表上所列的常常隻是緊急事務,而漏掉了重要卻不一定是最緊急的事項。帕金森教授說:紛繁的工作會占滿所有的時間。

我們要為某一工作定出較短的時間,也就是說,不要將工作戰線拉得太長,這樣你就會很快地把它完成。這就是你為什麼要定出每日工作計劃的目的所在。沒有這樣的計劃,你對待那些困難或者輕鬆的工作就會產生惰性,因為沒有期限或者由於期限較長,你感覺可以放到以後再說。如果你隻從工作而不是從可用的時間上去著想,就會陷入一種過度追求完美的危機之中。你會輕重不分,且又安慰自己已經把某項次要工作做得很完美,這樣做的結果隻能使主要的目標落空。

4.定期檢查計劃表

拿破侖·希爾認為,要定期檢查計劃表。

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計劃表。如果你確定要做的事情全都列在計劃表上,而且每天固定檢查計劃表,你就不會“忘記”這個計劃當中還有事情沒有完成。

福布斯二世的書桌上總是放著一張記錄重要事件的卡片,他把它作為管理係統的中心:“每當我躊躇、猶豫的時候,我就會看著這張表,思考這件事情是否需要著手去辦。”

通常在福布斯二世的卡片上大約有20件事,包括電話、信件、傳真,以及他口述的小段專欄文章。他說過:如果你用一個較為固定的記事本來記錄你想做的事,那事情將永遠擱置在那裏。當然,他這樣講有些片麵,不過這是管理事情時十分有用的技巧。

每當你分配工作給下屬時,應要求他們把你所交代的事情記在工作計劃表上;在隨後的會議中,也要請他們帶計劃表來開會,並以此作為推進報告的根據。隻有這樣,你才會放心而不至於遺漏工作中的某些環節。

5.限製計劃表上的項目

你計劃表的範圍要廣泛,但也不要事無巨細地羅列,否則你會覺得力不從心。

企管顧問艾·維·李對施瓦布說:“我可以幫你提高公司的效率。”施瓦布問:“費用是多少?”李說:“如果無效,則免費;如果有效,希望你支付我因此為您省下的費用的1%即可。”

施瓦布同意:“這很公平,那怎麼做?”李說:“我需要與每一位高級主管會麵,麵談10分鍾。”

李於是開始與所有高級主管會麵,他告訴每一位主管:“請在下班離開辦公室之前,寫下6件你今天尚未做完、而在明天卻必須做完的事。”

主管們都同意這種觀點,並把這一計劃付諸實施。這樣一來大家做事都十分專心,正是由於有了這張計劃表,並按計劃表努力完成了工作。

這樣實施不久,公司的效益明顯得到改善。幾個月後,施瓦布開了張35000美元的支票。

瑪麗·凱從這條經驗中得到了啟示:開始每天下班前寫下6個明天要做的重要事情,而且也鼓勵業務員這樣去做。

今天,瑪麗·凱化妝品公司擁有二十多萬業務員,印製了百萬份粉紅色小便條本,每一張便條紙上都寫著:“我明天有6件重要事情必須要做。”

6.在計劃表旁加注日期

時間日記並不總是靈丹妙藥,隻有真正下定決心完成計劃表上的事,時間日記才能發揮作用。而要下定決心完成計劃表上的事,最好的辦法莫過於限定完成計劃表上每項工作的時間。

7.製作日程表

《菁華》雜誌的主編蘇珊·泰勒不但規劃了自己的計劃表,還給她的屬下製作了日程表。

在通常情況下,周末泰勒便躲到新英格蘭的度假區去思考企業規劃方案,讀文章、報紙、雜誌,理清頭緒。當她星期一回到工作崗位後,總會帶著重要人員的日程表,上麵寫有指派給每個人的工作。應該優先須知的事會有紅色的記號,應該第一優先要做的事情則有兩個記號。另外,完成工作所需的資料,例如名片或相關的信件等,都會附在日程表上。

有一位善於利用時間的經理則將部門的日程安排寫在白板上。這樣有利於隨時根據事情發展變化進行調整,改變事情的優先順序,而且也讓部屬明白他如何看待一項企業計劃方案的重要性。

滴水穿石,善於利用零碎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