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用“民以食為天”這句名言來形容飲食的重要性。所謂的“食”,包括了
四個層次的要求:一是維持生命,二是追求享受,三是有助社交,四是吃出健康。也
就是說,對飲食的最基本要求是,人們必須通過飲食中所提供的營養素以維持生命。
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就提出“安穀則昌,絕穀則危”的道理。當人們在滿足了生命對
營養素的基本要求以後,便開始在味道、口感和形態顏色上有所追求,盡量使食物做
得色香味俱佳,讓大家從食物中享受到美味給人們帶來的樂趣。飲食還是最好的社
交方式之一,有資料表明,“飯桌社交”不但是中國老百姓最為普及的社交方式,也
是國際上最常見的社交形式。然而,飲食的最高層次則是通過飲食吃出健康長壽。
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最早的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就指出:要想人體健康
就必須“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意思是說,人體需要五穀雜糧的滋養,幹鮮果品的輔助,禽魚肉蛋類食品的補益以及
各種蔬菜的營養補充,再根據各種食物的氣味進行合理的搭配,才能夠達到補養身
體,健康長壽的目的。所以,人們在飲食上一定要注意飲食品種的多樣化與合理搭
配,才能使得飲食的營養均衡而有利於健康長壽。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自古就有飲食要做到“色、香、味”之說,而近年來
則在原有的基礎之上又提出“色香味意形養”的烹飪理論。“色”是指食物的顏色漂
亮;“香”是指食物的香味誘人;“味”是指食物的味道好;“形”是指食物的形態美
觀;“意”是指食物要有創意,能體現出文化內涵來;“養”是指食物的營養搭配要合
理,更有益於人體。
這套叢書的作者曹廣泉先生既是一位烹飪大師又是一位營養大師,對烹飪和營養
有著幾十年的經驗積累。這套書以四季順時養生為主,再根據營養素的合理搭配向讀
者介紹了幾百種日常生活中可以自己烹飪的家常菜,簡單易學,一看就懂,菜譜的搭配
又符合人體的營養需求,是非常實用的一套家庭常用菜譜。
張國璽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研究員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專家委員會首席健康教育專家
2009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