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魂之舞

1.鑄牢軍魂

鄧小平在“南巡講話”中說:“……等我們這些老人嗚呼哀哉之後,誰來保險?所以,要把我們的軍隊教育好,把我們的專政機構教育好,把共產黨員教育好,把人民青年教育好。”

“八五”期間,深圳教育的投入達40億之巨,每年都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長。

特區環境很特殊,深圳市支隊因此也很特殊。沒有人會否認這一點。

深圳市支隊人應該都很清醒。

一座鮮為人知的雕塑,是深圳市支隊官兵自己設計的,就靜立在深圳市支隊大院裏——那是一隻搏擊在濤尖浪巔的海燕,在雨霧中疾飛,寓意很深!

從《武警深圳市支隊年鑒》上,可以看到,深圳市支隊主課教育開展的脈絡:“五講四美三熱愛”教育、四項基本原則教育、堅定社會主義信念教育、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理論教育、“四個教育”、忠誠衛士教育……幾乎每一個這樣的教育,省武警總隊都在深圳市支隊搞過試點。

因為這裏太特殊,這裏有太多的疑惑,這裏有太多的素材,這裏也有太多的答案。

自從小平說完“殺出一條血路來”之後,特區一直毀譽相隨。

建立特區很長一段時間,特區是姓社還是姓資、特區是不是新租界的爭論依然很激烈。有人說:在特區除了五星紅旗還是紅的,其他的都已經變了色。據說鄧小平第一次到深圳後,一開始沒有多說一個字,也沒有題詞,而到了珠海題寫了“珠海特區好”,深圳人大為緊張,那時正值爭論高峰期。

一直到今天有一個叫咼中校的青年寫了一篇《深圳,你被誰拋棄》的文章,發在互聯網上,在深圳黨政領導心中掀起了狂風巨浪。同時,“特區,你憑什麼繼續特下去”的爭議也持續不斷。

這些黨的高層和理論精英所高度關注的現象,都注定同時被駐守在這裏的武警官兵所親曆。

這些現象與問題怎樣看待,怎樣認識,關乎政治立場,關乎靈魂深處。

時任總政治部副主任的袁守芳特別關注這一點,2000年,他來深圳市支隊召開政治教育改革座談會。

他說,“希望你們注意從思想上、政治上把握好部隊,使這支部隊在政治上非常堅定。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個支隊處於改革開放的前沿。你們處在這種環境,首先要看到它的複雜性,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打好腐蝕與反腐蝕這一仗,而且這方麵我們也有過教訓,就像打仗一樣,這一仗可以說是長期的、複雜的,要做好長期的思想準備,你麻痹就可能會出事。”

實際上,深圳市支隊堅定信念一直有他們獨到的做法。

——讓信念在身邊的改革實踐中紮根

20年前,深圳這個邊陲小漁村,不少青壯年喜歡把身邊的日子和香港人的日子比。979年底深圳國內生產總值為1.96億元,寶安縣近10萬人逃往香港,有的村基本上逃光了。20多年過去了,到1999年,這些當年逃港的人又開始重新對比,國內生產總值升至436.51億元。到今天,媒體說香港有100萬人回到深圳定居,僅992年沙頭角一個鎮返鄉安家的就有400多人。

改革開放使特區令人意想不到地發生了巨變。深圳市支隊組織官兵走出去,看,聽,比,悟。他們來到我國骨幹通信企業——華為公司參觀:

它當年以34000元起家,到2000年產值120個億。

他們來到全國聞名的富裕村——深圳南嶺村:這個當年被稱為“鴨屎村”的窮村,如今集體固定資產為7.3個億,村民人均占有資產80多萬元。

從特區的昨天對比特區的今天,又從特區的今天展望特區的明天,官兵們真實地感受到建立特區的英明決策。——讓信念在觀念更新中堅定善於觀察的深圳市支隊官兵注意到,2002年11月8日深圳《晶報》報道:

改革開放之初,深圳僅有6家個體戶,年營業額不足3萬元。至2001年底,全市私營企業達54888家,占全市企業總數46%,工業總產值600億元。

私企20年增長近萬倍。

這種形勢發展下去,會不會導致私有化?

深圳市支隊請來了深圳市委黨校的教授,請來了當年引發“蛇口風波”、被稱為“青年導師”的李燕傑。

給官兵們講“公有製實現的新形式”。專家給官兵們拿來一份圖表:

深圳、珠海,“三資”企業各占60%、50%,公有製經濟成分占30%、50%。但這隻是表象,實際上,由於“三資”企業中包括了中外合作、中外合資企業,其中有“我”一半,加上外商獨資企業也要納稅,這麼算來這兩個城市公有製經濟成分仍占60%、75%以上。官兵說,特區還是社會主義的天!特區的太陽點燃了一個民族的自信!

——讓信念在文明洗禮中升華

在深圳的馬路上,你隨便與一個兵相遇,他都會告訴你:深圳是“國際園林化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城市”和“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這是一個高度文明的城市。998年,那場特大洪災深圳人捐獻物品300多萬件,捐款o億元。當年,共青團深圳市委實施誌願者扶貧計劃,招募20人,8天競有20000人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