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把你的時間明細賬羅列如下辦事拖遝的時間從青年到老年共耗去了36500個小時,相當於1520天。做事有頭無尾、心不在焉,使得許多事情不斷地要反過來重做,浪費了大約300多天。由於無所事事,你常常發呆,一味沉溺於幻想;你平常有事沒事就埋怨、責怪別人,尋找借口、編造理由、為自己推脫責任;你利用大量工作時間跟同事侃大山,把工作丟到了一邊且為所欲為、毫無顧忌;工作時間有時你竟呼呼大睡,很多時候你還與無聊的人煲電話粥;你參加了無數次缺乏成效又懶散昏睡的會議,這使你睡眠遠遠超出了20年;令人可惡的是,你也熱衷並組織了許多類似的無聊會議,使更多的人和你一樣睡眠超標,工作上一事無成;還有,……”
剛說到這裏,這個危重病人就頭一扭,頓時便斷了氣。死神見狀,歎了一口氣說:“假若你活著的時候能多節約一分鍾,你就可以聽完我給你記下的賬單了。哎,太可惜了,世人怎麼都是如此,用不著我動手就後悔死了。”
這是一個多麼發人深省的故事。拖延,不僅會浪費我們的生命,使我們的人生黯淡無光,更會拖垮我們的企業或事業。太多本來可以表現得十分優秀的員工,都因深受拖延的極大困擾而走向失敗,甚至被無情解雇,飯碗不保。
今天本該做完的事卻偏偏要拖到明天完成,現在該打的電話卻磨磨蹭蹭地等到一兩個小時以後才打,這個月該要完成的報表卻稀稀拉拉地拖到下個月,這個季度該達到的進度卻要散散漫漫地推遲到下一個季度。凡事都留等明天處理的態度就是拖延,這是一種無休無止、明日待明日的工作惡習。
令人懊惱不已的是,我們所有人在工作中都出現過或多或少的拖延現象。拖延的表現形式數不勝數,其輕重程度也各不相同。比如:繁雜瑣事纏身,不能把精力有效地集中到工作之中來,唯有被上司逼著才不得不向前走,缺乏自己主動開拓的積極意願;反複不定地修改行動計劃,有著十分苛刻的極端完美主義傾向,該實施的行動被無休止的所謂“完善”所拖延;盡管已下定決心立即行動,可就是認為自己總找不到行動的最好方法;做事遲疑拖拉,帶著一種病態的悠閑,以致問題懸而不決;情緒低落,對所有工作都提不起興趣,也沒有什麼明確的人生憧憬。
喜歡拖延的人一般都意誌薄弱,他們要麼不敢麵對現實,習慣於逃避困難,害怕艱苦,沒有自我約束的毅力;要麼目標和想法太多太雜,以致不知從何下手,缺少必要的計劃性和條理性;有的甚至沒有目標,根本不知道應該樹立什麼樣的目標。另外,總認為條件不具備,從而不敢付諸行動也是導致拖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一切渴望有所成就的人來說,拖延是最具破壞性、最危險的一種惡習,它直接導致一個人喪失進取心。無論是誰,一旦開始遇事推拖,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養成一種根深蒂固而難以自拔的習慣。
我們時常由於拖延時間而心生悔意,然而下一次又會不可阻遏地拖延下去。幾次三番之後,我們竟把這種惡習視為平常稀鬆的事情,以致漠視了它對工作的種種致命的危害。
可太多的事實表明,拖延絕不是一種無關緊要的耽擱。一個企業很有可能隻因短暫的拖延而導致慘重的損失,這並非聳人聽聞。1989年3月24日,埃克森公司的一艘巨型油輪在阿拉斯加不幸觸礁,原油大量泄漏,使生態環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壞。可惜埃克森公司卻遲遲沒有作出外界期待的適當反應,以致引發一場聲勢浩大的“反埃克森運動”,甚至驚動了當時的老布什總統。結果,埃克森公司總損失高達幾億美元,而且公司形象嚴重受損。
不管是公司還是個人,如果沒有在關鍵時刻及時作出果斷決定或行動,從而使事情無故拖延下去,必然會給自身帶來難以估量的傷害。那些經常把“唉,這件事情很煩人,還有其他的事等著做,先做其他的事情吧”等諸如此類的話掛在嘴邊的人,總是懷著僥幸或被動的心態,奢望隨著時間的推移,難題會自動消失或有另外的高人來解決它。須知這注定隻能是自欺欺人。無論想出多少“巧妙”的方法來逃避責任,該做的事,最終還是得做。而拖延則是一種很是累人的精神折磨,隨著完成期限渾然不覺地迫近,工作的壓力反而急劇增加,這會讓人身心感到更加疲憊不堪。
拖延既不能使問題自行消失,也不能使解決問題變得容易起來,而隻會使問題變得更棘手,給工作帶來額外的嚴重危害。我們沒能及時解決的問題,通常會由小變大、由簡單變複雜,像滾雪球那樣迅速地越滾越大,解決起來也越來越艱難。而且,沒有任何人能夠為我們承擔拖延所造成的損失,拖延的後果自不待言。
假如你想要通過拖延來瞞過公司,那你就明顯地犯了一個大錯誤。工作時虛度光陰固然會傷害你的雇主,然而受傷害更深的則是你自己。有些人自以為聰明地花費很多精力來拖延工作,卻不肯花相同的精力去努力做好工作。他們以為自己可以不留痕跡地騙得過上司,可到頭來卻發現他們愚弄的竟是自己。也許上司並不十分了解每個員工的具體表現或熟知每一項工作的實際細節,然而每一位優秀的管理者都很清楚,拖延最終帶來的結果會是什麼。
可以斷定的是,升遷和獎勵是絕不會降落到慣於拖延工作的人身上的。
最為嚴重的是,拖延會摧毀人的意誌,侵蝕人的心靈,消耗人的內在能量,阻礙人的潛能的充分發揮。當一個人處於拖延狀態之中時,往往就會陷於一種惡性循環,這種惡性循環就是:拖延——低效能+情緒困擾——拖延。因此,他們總被苦惱、自責、悔恨纏繞,但又無力自拔,結果一事無成。
商場即戰場,工作就如同戰鬥。要想在商場上贏得較大的發展空間,就必須建立和擁有一支高效能的戰鬥團隊。幾乎所有經營者都很清楚,對那些做事拖延懈怠的人,是不可能抱以太高的期望的。
優秀的員工做事雷厲風行、從不拖延。在日常工作中,他們懂得自己的職責是什麼;在上司交辦工作的時候,他們隻有兩個回答,一個是:“我馬上去做!”另一個是“對不起,這件事我幹不了”。某件工作自己能做就說立刻去做,不能做就立刻說出自己不能做,拖延總是跟優秀員工毫不相關。
社會學家庫爾特·盧因曾經提出一個很有實際意義的鮮明概念,稱為“力量分析”。在這裏麵,他詳細闡述了兩種力量:阻力和動力。他說,有的人終其一生都是踩著刹車前進,譬如被拖延、害怕和消極的念頭束縛住手腳;相反,有的人則是一路踩著油門呼嘯前行,譬如時刻保持積極、合理和自信的心態。這一明了的分析一樣適用於工作。假使你渴盼在職場中獲得良好的生存和發展,你就一定要把腳從刹車踏板(拖延)上挪開。
不要拖延,從現在做起
真正推動社會持續進步的,是那些默默地高效率工作著的人們。
——彼得·德魯克
懶惰就如同一把鎖,鎖住了知識的倉庫,使你的智力之源變得匱乏,甚至枯竭。
——蕭伯納
在任何公司裏麵,總是有極個別人,工作起來一定要他人不斷地催促才開始動身去完成任務。這些人就是非常懶惰和被動的人。
不可否認,人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有著“惰性”的動物。假如我們不能克服自身的惰性,它就會像魔鬼一樣四處猖獗開來,使你整日無精打采,生活消極頹廢,甚至使人性墮落到比其他動物還低的層次。
美國科學家、物理學家、發明家、政治家、社會活動家富蘭克林(BenjaminFranklin,1706-1790)就曾經說:“懶惰就像鐵塊生鏽一樣,比過度操勞更能損耗人的身體。”當然,世界上還有著無數意義深刻且激動人心的警句和格言,都在提醒我們不要做惰性的奴隸,避免成為工作中的失敗者。
不少人都說,在工作中,拖延時間是一種影響極其惡劣的行為,可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底氣十足地說他自己在工作中從來沒有拖延過時間,也很少有人敢大聲地承認正是這種拖延的行為導致自己慢慢對工作產生了惰性。而對於另一些人而言,他們對某件工作能做就立刻去做,不能做就立刻說出自己不能做,拖延根本上就與他們毫無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