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團隊精神——凝聚力量(2 / 3)

日本的鬆下集團曾經發生大麵積虧損,當時的總裁鬆下幸之助臥病在床。公司的各級領導決定“生產減半,工人減半”。鬆下看完決議後親自批複:生產即日減半,工人一個不能解雇,公司實施半日工作製。員工們深受感動,更加賣力工作,義務加班加點,拚命推銷產品。短短幾個月,鬆下公司庫存銷售一空,鬆下公司很快擺脫了困境。

日本企業的成功秘訣就是因為他們意識到: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光提高員工的個人能力而沒有有效的團隊合作和生生不息的團隊精神,在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已經沒有生命力了,團隊精神才是一個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在這個團隊製勝的年代,世界上的很多企業都在努力培養企業的團隊精神,建立起各種類型的團隊,把越來越多的工作交給團隊來完成。這就是生活中的“螞蟻規則”。

一隻螞蟻如果單獨放在地麵上,它隻會毫無目的地亂爬;但當螞蟻聚到一堆,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它們會建造複雜的蟻穴,搜尋食物,並長途運輸把食物帶回家;會保護待孵卵,在蟻穴的通道裏培植真菌等等。

一隻螞蟻可能不能引起你的重視,但你絕不能小視一群螞蟻。在現代商戰中,團隊精神將決定企業的興衰成敗。

團隊精神,成敗的關鍵

“團隊精神”對任何組織來說都是無比重要的。大到國家,小到遊戲,都需要每個成員具備團隊精神。

一個人沒有團隊精神將難成大事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團隊精神將成為一盤散沙;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團隊精神也將難以強大。

團隊精神的集中體現就是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團隊精神要求團隊成員有統一的奮鬥目標或價值觀,而且需要信賴,需要適度的引導和協調,需要正確而統一的企業文化理念的傳遞和灌輸。團隊精神強調的是組織內部成員間的合作態度,為了一個統一的目標,成員自覺地認同肩負的責任,並願意為此目標共同奉獻。

尊重個人是團隊精神的基礎,協同合作是團隊精神的核心,而向心力和凝聚力則是團隊精神的最高境界。團隊精神的形成並不要求團隊成員犧牲自我。相反,揮灑個性,表現特長更有利於成員共同完成任務目標,而明確的協作意願和協作方式則產生了真正的內心動力。團隊精神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過合適的組織形態將每個人安排至合適的崗位,充分發揮集體的潛能。如果沒有優秀的企業文化,沒有良好的從業心態和奉獻精神,就不會有團隊精神。因此,團隊精神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形式載體,必須要有製度體係來維護和鞏固。比如球隊的紀律性和嚴肅性就是賽場上發揮團隊精神的有力保障。

對於團隊精神,微軟公司的理解值得作為每一個團隊成員學習的範本,他們是這樣理解團隊精神的:

1.一群人同心協力,集合大家的腦力,共同創造一項智能財產,其產生的群體智慧將遠遠高於個人智慧。

2.個人的創造力是一種神奇的東西,源自於潛在的人類心智潛能。它被情感所豐富,被技術所束縛。

3.一群人全心全意地貢獻自己的創造力,將結合成巨大的力量,結合的創造力由於這一群人的互動關係,彼此激蕩,而更加複雜。

4.這種複雜的情況之下,領導變成像是人際互動的交響樂指揮,輔助並疏導各種微妙的人際溝通。

5.在團體中的溝通和互動正確而健康時,能夠使這一群人的力量完全結合,會產生相加相乘的效果。抵消互斥、溝通順暢能使思想在團隊中充分交流傳達,並形成最佳效果。

6.倘若忽視了團隊精神,則隻會有平庸的成果。

簡單地說,團隊精神就是團隊的成員為了團隊的利益和目標而相互協作、盡心盡力的意願和作風,是將個體利益與整體利益相統一從而實現組織高效率運作的理想工作狀態,是高績效團隊中的靈魂,是成功團隊中不可缺少的特質。

在競爭激烈的年代,組織中的每個成員,若想把工作做好,想獲得成功,首先就要有團隊精神,想方設法盡快融入一個團隊,了解並熟悉這個團隊的文化和規章製度,接受並認同這個團隊的價值觀念,在團隊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履行自己的職責。

著名心理學家榮格曾列出一個公式:I+We=FullI。意思是說,一個人隻有把自己融入集體中,才能最大程度地實現個人的價值,綻放出完美絢麗的人生。認識自己的不足,善於看到別人——尤其是同事的長處,是具有良好的團隊精神的基礎。

對於一個集體、一個公司,甚至一個國家,團隊精神都是非常重要的。以特殊的團隊精神著稱的微軟公司,在做產品研發時,有超過3000名開發工程師和測試人員參與,寫出了5000萬行代碼。如果沒有高度統一的團隊精神,沒有全部參與者的默契與分工合作,研發工程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還有完全相反的例子。在有些公司,一項工程布置下來,大家明明知道無法完成,但都心照不宣不告訴老板。因為反正也做不完,大家索性也不努力去做事,卻花更多的時間去算計怎麼把這項工作的失敗怪罪到別人身上去。正是這些人和這樣的工作作風,幾乎把公司拖垮。

團隊協作,注重培養

在現代公司裏,單憑一個人是無法完成一個有規模的項目的。團隊的命運和利益包含了每一個成員的命運和利益,沒有一個人可以使自己的命運和利益與團隊相脫節。隻有整個團隊獲得更多利益,個人才有望得到更多利益。因此,每個員工都應該具備團隊精神,融入團隊,以整個團隊為傲,在盡自己本職的同時,與團隊其他成員協同合作。

盡管大多數人都懂得團隊協作能帶來諸多好處,但團隊成員之間的協作相容是困難的。一條自動化生產線上的機器人的順利合作是因為人們為它們設計了精確的動作。與機器人不同,我們每個人都有感情——喜或怒,自信或不安,友好或嫉妒。我們還會對公平或不公平、正確或錯誤的事情作出判斷。

相對員工的需求來說,團隊所擁有的資源總是有限的,為了提高這些資源的使用效率,必將按照公平和效率而不是平均的分配方式來進行。這就會引起部分員工的心理失衡,特別是團隊中的資金、名譽、人員、地位、時間、權力等越是稀缺,越容易導致一部分人的心理失衡。心理失衡的員工常常以不合作來發泄內心的不滿。

事實上,這樣的人應該對團隊中的分工,以及分工帶來的職責和收益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每個人在團隊中,有各自的分工以及相對應的職責。團隊的分工更多的是對各個成員性格、才智、能力進行對比後產生的結果。你可能在這方麵存在優勢,但是有可能他在這方麵的優勢比你還要明顯,而這個位置又隻需一個人。這個時候,團隊選擇了他,把你放到了其他的位置。而決定把你放在另外一個位置,也一定是因為你在那個方麵存在一定的優勢,存在著優於其他人的優勢。

當然,具體分工還是有輕與重之分。有的人做的工作對整個工作項目來講,影響要大得多。他們的收益是比團隊的其他人高一些,但他們的工作相對要複雜些、辛苦些,所承擔的風險也就相對的大些。一個項目弄砸了,首先受批受罰的是團隊領導,然後是負責整個項目的核心技術人員,絕不會是專門焊接電路板的助理工程師。前兩者的收益是明顯高於後者,但他們所承擔的壓力也會高於後者。

需要付出的努力多、承擔的風險大的工作自然就會有較高的回報,這一點是大家比較認同的。所以就不要再對那些收益高的團隊成員不滿,更不能想方設法地為他的工作設置障礙,希望以這樣的方式提醒領導重視你的工作。工作就是工作,工作本身是不應帶有情緒的,所以我們不能把我們的情緒帶到工作中去。工作不是我們借以發揮不滿情緒的工具,更不是報複的手段。

在工作中,我們所采取的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接受分工,並且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既然把我們安排到這樣的崗位上,我們就有義務把這個崗位上的所有事情打理好。如果每個人將自己的職責拋在一邊,而隻想從團隊中攫取自己想要的東西,事態又會如何發展呢?在一個團隊中,也許有人厭倦了做一個默默無聞的支持者,希望像核心人物那樣出盡風頭,但是無論怎樣,他在團隊中的位置得到調整之前,利益才會有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