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果沒有基本的敬業精神,就無法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更難以擔當大任。敬業是一種人生態度,是珍惜生命、珍視未來的表現。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有義務,責無旁貸地去做好每一項工作,我們都應該為工作盡一份心、出一份力。
日本人是全世界公認的工作最敬業的民族,日本人的工作精神在世界各地都受到人們的讚揚。
在日本的公共汽車上,10個乘客中有9個是在打瞌睡的,因為工作太累,節奏緊張,所以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休息的機會。日本國土小,資源匱乏,沒有什麼伸伸懶腰就有飯吃的資本。要過得好,隻有拚命加玩命工作!
川田信彥還是學生時,他的一位相處多年的同學形容他:“他總是一邊喝酒一邊工作,直到深夜,累了倒地就睡,也不管滿地都是金屬零件。”
畢業後,他到了著名的本田公司從事機械工作,很快,他的自強精神給上司留下很深的印象。1963年,川田成了本田公司研究開發部的領導人,1990年又被提升為首席執行官。經過幾年的艱苦奮鬥,他把本田發展成為了繼豐田和日產之後的日本第三大汽車製造商,在國外市場上的利潤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他還改革了公司的經營風格,鼓勵雇員振作精神。他不僅與高級領導人交流,還通過征求意見、演講和舉辦酒宴等方式和各階層的職員接觸,以了解情況。他說:“我告訴大家要考慮效率、速度與成效,這樣才不為舊觀念所束縛。”
他很注重市場的反應,針對風雲變幻的市場,想出新點子。比如當他了解到年輕人喜歡“自由式”的汽車時,適時推出新款車,銷量大增。川田信彥可以說代表了典型的日本人:工作努力,講究效率,注重企業的凝聚力。
日本民族的敬業精神和做事務必求盡善盡美的性格與其傳統的“職人”作風關係相當密切。“職人”一般都具有很強烈的自尊心,他們常常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好壞跟人格榮辱聯係起來。因此他們對工作的嚴肅認真、手藝的熟練巧妙有著超乎尋常的頑固追求。哪怕是對待十分不起眼的工作他們也務求盡善盡美,甚至超出使用需要,將其藝術化,並以此作風為自豪,為驕傲,為告誡其子孫的做人信條。由於日本這種傳統的“職人”精神浸透在日本這個民族的骨髓中,融彙在日本全社會裏,這就使得一般很普通的日本人也自覺不自覺地習慣於這種精神。
在敬業這一點上,日本人確實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小澤征爾是日本裔的世界級指揮大師,他對自己的教學工作從來都是兢兢業業。即便到了70多歲的時候,隻要站到指揮台上,麵對樂隊,小澤征爾馬上就精力充沛,充滿激情,一點也不像一位超過七十歲的老人。他十分善於調動樂手的情緒。“他有一雙有魔力的手,”“他輕而易舉就能把我們帶入一個世界。”
在日本的一次排練間歇,一位中國記者問他:“不覺得累嗎?您看起來真是充滿能量啊!”小澤征爾調皮地翻翻眼皮,學小狗一樣把舌頭吐出來喘著粗氣,表示他實際上已經筋疲力盡了。他曾經在北京排練《塞維利亞的理發師》,有一次他靠在椅子上就睡著了。
正是日本人的這種敬業精神,成就了日本戰後經濟的騰飛。今天,我們中國正在飛速地發展,但是,如果我們不提高自己的敬業精神,我們個人、企業和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同樣無法得到增強。要提高我們的職業素質,必須從培養敬業精神開始。
敬業習慣,成功基石
在我們的企業裏,員工缺乏的並非智慧和能力。實際上,現在有才華的年輕人非常多,可是,為什麼一方麵很多企業找不到優秀的人才,而另一方麵卻有很多人還是找不到工作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大多數年輕人缺乏敬業精神。
敬業精神,是現代人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如果你在工作上能敬業,並且把敬業變成一種習慣,你會一輩子從中受益。
我們可以從兩個層次去理解敬業。從低層次來講,“拿一份錢,出一份力”。也就是說,敬業是為了對企業有個交代。如果我們上升一個高度來講,那就是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要具備一定的使命感和道德感。不管從哪個層次來講,“敬業”所表現出來的就是認真負責——認真做事,一絲不苟,並且有始有終!
很多年輕人初入社會時都有這樣的感覺,自己做事都是為了老板,為他人掙錢。其實,這也沒什麼關係,你出錢我出力,情理之中的事。再說,要是老板不賺錢,你怎麼可能在這個公司好好呆下去呢?但有些人認為,反正為人家幹活,能混就混,公司虧損不用我去承擔。他們甚至還扯老板的後腿,背地裏做些不良之事!稍加細致地想想,這樣做對自己並沒什麼好處。
我們不妨來看看下麵這個故事:
a對b說:“我要離開這個公司。我恨這個公司!”b建議道:“我舉雙手讚成你報複!破公司一定要給他點顏色看看。不過你現在離開,還不是最好的時機。”a問:“為什麼?”b說:“如果你現在走,公司的損失並不大。你應該趁著在公司的機會,拚命去為自己拉一些客戶,成為公司獨當一麵的人物,然後帶著這些客戶突然離開公司,公司才會受到重大損失,非常被動。”a覺得b說的非常在理,於是努力工作。事遂所願,半年多的努力後,他有了許多的忠誠客戶。再見麵時b問a:“現在是時機,要跳趕快行動哦!”a淡然笑道:“老總跟我長談過了,準備升我做總經理,我暫時沒有離開的打算了。”其實這也是b的初衷。
工作中,隻有付出大於得到,讓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於現有的位置,才會給你更多機會。工作敬業,表麵上看是為了老板,其實是為了自己。因為敬業的人能從工作中學到比別人更多的經驗,而這些經驗便是你向上發展的踏腳石,就算你以後換了地方,從事不同的行業,你的敬業精神也必定會為你帶來助力!因此,把敬業變成習慣的人,從事任何行業都容易成功。
有些人天生有敬業精神,任何工作一接上手就廢寢忘食,但有些人的敬業精神則需要培養和鍛煉。
養成敬業的習慣,或許不能立即為你帶來可觀的好處,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養成了一種“不敬業”的不良習慣,你的成就相當有限。你的那種散漫、馬虎、不負責任的做事態度已深入你的意識與潛意識,做任何事都會“隨便做一做”,結果不問也就可知了。如果到了中年還是如此,很容易就此蹉跎一生!
所以,“敬業”短期來看是為了公司,長期來看是為了你自己!此外,敬業的人還有其他好處:
第一,容易受人尊重。就算工作績效不怎麼突出,但別人也不會去挑你的毛病,甚至還會受到你的影響!
第二,易於受到提拔。老板或主管都喜歡敬業的人,因為這樣他們可以減輕工作壓力,事情交給你放心。你如此敬業,他們求之不得!
當然,有的人會想,現在找工作也並不隻有一條路,此處不留,自有他處,不如過一天算一日。如此混混先生,隻能一年到頭去找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