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下麵的陳其瑞心頭大駭,不知道為什麼今天會引來這幾位大佬,但卻不敢遲疑,連忙再次向著半空中躬身行禮:“晚輩見過太清道德天尊老子聖人,玉清神皇,和阿彌陀佛接引聖人,三位聖安!”
這時老子也有些唏噓:“聖人就別叫了,我們現在都已經不是聖人了,你還是叫我道德天尊或者和二弟一樣叫我太清神皇吧。”
“善,現在我們都已經不再是聖人了,你也別再叫我接引聖人,叫我阿彌陀佛或者接引佛主吧。”接引也略帶感慨的說道,洪亮的聲音中竟然帶有幾分滄桑感。
“是,那晚輩就稱二位太清神皇和阿彌陀佛吧。”陳其瑞恭謹的說道。
“善!!!”老子和接引齊聲稱道。
說完這些之後,陳其瑞知趣的以弟子之禮躬身默默地站在一邊,眼觀鼻、鼻觀心,不發一言。雖然他也十分好奇這三位為什麼時隔無數年之後,再次齊齊現身地球。
要是說單純的是因為陳其瑞他自己的談話涉及到他們,就是打死他他也不相信。要知道現在地球上每天可是有無數人在罵他們這些大能,就算他們忍得住,但很明顯,以極西蠻夷之地的那位號稱萬能的主以往的作為,是不可能忍受凡人咒罵他的。
因此,要麼作為以前不周山碎片的地球有著他人不知道的屏蔽功能,要麼就是第一任組長或者說大能們臨走前留下了什麼後手,亦或者說天道在被封印前留下了什麼後手,使得這些大能們有所顧忌,不敢輕易踏足地球。
但不管是哪一點,顯然都不是現在的陳其瑞應該知道的,因此他很明智的沒有問。更可況即使問了,那三位也多半不會說,徒增不快;最重要的是,你在旁邊靜靜的聽著,那三位想告訴你時,自然會說,你自然會知道。
遠在無數時空的三人見後也是微微頷首,表示滿意。同時也有了稍稍提攜一下這位算起來不知道是他們多少代師侄的晚輩,因此太清神皇率先開口:“二弟,三師弟,你我多年未見,我也不知道你們現在對大道的領悟達到何等境地,不如你我三人論道一番?”
“善!”玉清神皇和阿彌陀佛齊聲答道。而在躬身站在下麵的陳其瑞卻驚喜萬分,臉上的興奮之情怎麼都收斂不住。同時也在心底暗暗感謝三位大能。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太清神皇還是以他的道德三千言開口,這是他畢生對大道的領悟,濃縮在這三千字中,是精華所在。
隻不過玉清神皇和阿彌陀佛卻發現這三千言在時隔多年後再聽太清神皇道出時,卻已經有了明顯不同的意味,兩人明白,這是太清神皇已經完全融入這方宇宙,已經證得了這方宇宙的大道。因此講道起來才會毫無異象,正所謂********,大道無形,他再一次走在了他們二人前麵。
“大(師)兄大才!”玉清神皇和阿彌陀佛心中有些苦澀,同時又有些感慨,從太清神皇的言行舉止和大道修為來看,明顯已經開始融彙兩個宇宙的大道,並且更進一步由無情轉為有情,由漠視眾生轉為眾生大愛,這是大道將成,即將證得道祖境界或者說天道境界的征兆。
接下來自然是玉清神皇和阿彌陀佛講道,但相對而言,玉清神皇講道時地球方圓百裏之內的能量完全朝著陳其瑞所在的小房間內湧去,相對於在洪荒時而言,玉清神皇的進步也不小。
而阿彌陀佛則比玉清神皇還要好上半步,他講道時和太清神皇一樣不會引起天地能量潮汐,但是相比太清神皇,他講道時還帶有一種禪意,那是阿彌陀佛自己對大道的領悟。
然而這些領悟對於另一個修煉者而言,卻不一定是好事,因為大道萬千,條條可通達巔峰。每個修煉者都有自己的道路,而不是拾人牙慧,若是不能走出聖賢的藩籬,就不可能達到或者超越聖賢。
再說下麵聽道的陳其瑞和段譽二人,知道這是難得的機緣,這種在神話傳說中都少見的講道機緣竟然有一天會降臨在他們身上,差點就把他們兩個砸蒙了。
不敢怠慢,連忙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心神完全集中到三位大能所講的大道意味。相對而言,太清神皇給他們的感覺有點像天地大道,浩瀚無邊,任由你去領悟;玉清神皇則如煌煌天威,威嚴不可侵犯;而阿彌陀佛則像一位智者,在向你闡述他對這個世界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