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線源施放。如由飛機連續噴灑形成空中線源;軍艦噴灑形成地麵線源;飛機連續投擲小型生物彈,也可連續形成地麵線源。
二是用機械發生器,向單點施放。比如用生物戰劑作為裝藥製成的彈頭,可以瞄準一點進行射擊,從而達到打擊有限目標的目的。
三是多點源施放,用爆炸性生物彈造成,當風向不定時,許多點源可連成一片汙染區。
另外一種生物戰劑施放方式是散布帶菌的媒介物。可以攜帶致病微生物的媒介物有:小昆蟲,比如跳蚤、蚊、蠅、虱、蟎、婢、蜘蛛、黑跳蟲等;小動物,如老鼠、青蛙、蛤蜊等;雜物,如樹葉、羽毛、食品、玩具、棉花、紙片等。
其他生物戰劑投放方式,如派遣特務潛入對方領地施放病毒,在戰場上遺棄汙染物品、屍體,釋放感染病毒的戰俘等。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基因工程、發酵工程、細胞工程和蛋白質工程新技術相繼出現,微生物的致病力、對外界的耐受力和對各種藥物的抵抗力都得到了增強,甚至還可能生產出傳統方法所無法大量生產的致命微生物。
今後,生物武器發展的總趨勢是什麼呢?概括起來不外3個方向:利用生物技術研製基因武器;尋找新的病原體用作生物戰劑;繼續完善已有的生物戰劑。激光武器
人類把光作為武器的設想,可以一直追溯到古代。西方至今還廣泛流傳著公元前212年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的故事:當時他用鏡片聚光,結果燒毀了敵方入侵的戰艦。
在18世紀,有個法國人設計了一架由168塊玻璃組成的反射鏡“光炮”。它能將太陽光聚集在一起,使相隔47米處的鬆木板在幾分鍾之內燃燒起來。
19世紀以後,英國科幻作家威爾斯和俄國著名文學作家A·托爾斯泰都著有關於“死光”的小說。美國的衛克·羅查斯的“死光”連環畫更是風行一時,使“死光”這個名詞幾乎達到了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在我國的古代劍俠小說中,也屢屢有劍客口吐一道青光或紅光將對手殺死的活靈活現的描寫。例如在《封神演義》中,薑子牙手持一個紅葫蘆,隻見一道白光衝天而上,刹那間妖精白猿的腦袋便落於地。
在科學技術不發達的古代,上述這些都隻是幻想而已。自從1960年激光誕生以後,用“光”來作為武器就真正變成了現實。
激光為什麼能作為武器呢?這要從它的特性上來找原因。激光的主要特點是方向性好、亮度極高、相幹性高、單色性好。激光武器正是利用了激光的方向性好、亮度極高這兩個特點。就方向性來說,激光隻朝一個方向發射,激光束是一束平行的光。若將一束激光射到相距1千米遠處,其光斑直徑隻有10厘米左右。利用激光的這個特性來對武器進行製導,稱為激光製導。
激光的亮度,比太陽表麵的亮度要高出400億倍以上。把這種高亮度的光投射到物體上,物體受照射部分的溫度可上升到10000°以上。無論是金屬還是非金屬,在這種特高溫度下都會迅速熔化和氣化。
激光武器的主要特點是:
1.“零”飛行時間。由於激光是以光速傳播的,因此飛行中的飛機、導彈都可視為“靜止”目標,在進行射擊時無需考慮“提前量”。
2.無慣性。由於激光束的質量接近於“零”,所以激光武器不會像一般的機炮那樣產生後坐力。
3.可多次發射。一般武器的發射次數都是很有限的,而激光武器原則上可以無限多次進行發射。
4.命中精度高。使用激光武器時可以精確地選擇射擊目標,甚至還可以選擇目標的薄弱部位來進行攻擊,以提高毀傷率。
5.抗幹擾。激光不受電磁脈衝和地球磁場的影響,因此即便是處在電子對抗的戰場環境中其命中精度也不會受影響。
6.無汙染。激光武器無論是對地麵還是對空間都不構成放射性汙染、灰塵汙染或噪聲汙染。
7.受氣象條件的影響。風、雨、雪、雷暴等惡劣氣象條件都是使用激光武器的嚴重阻礙。但在太空中沒有大氣及氣象條件變化的影響,因此激光武器在太空中更能充分發揮它的效率。
激光武器的殺傷破壞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麵:
1.燒蝕效應。激光照射到目標上以後,其中一部分能量被目標吸收而化為熱能,使目標表麵局部出現熔化及氣化而穿孔,或產生嚴重變形,從而達到殺傷或破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