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發言之前,鄧紹祖意味深長地瞧了王守維一眼。
一看到鄧紹祖這個眼神,張宇就猜到他要說什麼。
“閣下想必聽說過戰國時代商鞅跟公叔座之間的那個故事吧?”
張宇是隱隱約約知道鄧紹祖要講的這個事兒,卻有點吃不準是不是他心中所想的那一件事兒。
“鄧大人請講。”
鄧紹祖並不打算滔滔不絕地說段評書,他隻是想警告張宇閣下特別留意一些生死攸關的危險因素。
於是他盡可能簡明扼要地表達。
商鞅最早在魏國讀書,他的老師公孫座當然是魏國人。老師真心是很喜歡商鞅這個學生,舉薦商鞅去魏國當官。但這件事情因故沒有辦成。
於是老師就向魏王建議:如果不能重用此人,那就殺了他。不殺的話,日後為別國所用,終成魏國大患。
魏王沒有公叔老師那麼好的眼光,也沒有那麼狠的手腕兒。終於還是放過了那個看上去完全無辜的青年商鞅。
商鞅後來去了秦國,令秦國強勢崛起,終於滅魏。
耐心聽完這個故事,張宇淡淡的道,“我懂了!一個人鋒芒太露,就會招來殺身之禍。倘若專心致誌一直效力於本國的話,或許會有大把機會加官進爵。一旦站錯陣營去到了敵對勢力那一邊,本國曾經的老師啊戰友啊領導啊什麼的,都會想要趕緊殺了他。”
他在港島事件不小心弄出了太大的風頭,直接令他晉級成古代商君那一級數的猛人。恰好這個猛人是毫不掩飾自己心向共和的價值觀,根本不打算跟封建帝製沆瀣一氣……
……鋒芒太過再加上明確不會效忠帝國的立場……
易地而處的話,張宇覺得換了自個兒去當帝國憲兵司令,肯定也會猛下重手及早幹翻那個實力過於強大的持_不_同_政_見_者!
這事兒還真不怪帝國方麵的某些人辣手無情。
這一切全怪張宇自己咎由自取。
其實,應該假惺惺假裝一下對古老的帝製很有好感!那便不至於弄得來有一天會被自己的愛國同胞所追殺。
倘若是舊派戲文裏那種忠臣良將被奸臣追殺還算蠻好,遇到包青天或者狄仁傑還能有個洗冤的機會。
此刻的情形是,即便是中華帝國的忠臣良將,也不肯放過張宇這小子。這小子儼然已經露出了商君一般的犀利鋒芒,這小子竟然還想跑去意大利……意大利不是軸心國嗎?有沒有搞錯!中華帝國加入的可是同盟國陣營喂!
這個位麵軸心國跟同盟國的冷戰持續了已經……從1944年直到1997年,冷戰已經進行53年之久……雙方展開的暗戰之中早不曉得粗暴殺死了幾千幾萬名所謂“不能及時甄別的嫌疑分子”,也不在乎多殺第N+1個。
尼瑪!我為什麼要赤果果不加掩飾地坦然承認下一站旅行的目標是意大利呢?
倘若隻是王守維這樣的雜魚蹦出來搗亂,宇哥豪不遲疑把這些鬼鬼祟祟的家夥幹掉就好。倘若鄧大人也……宇哥就有點糾結了……要幹掉鄧大人嗎?感覺下不去那個毒手啊!
正想要拉著鄧大人走到一邊問出他的真心話,機艙裏的紅色警告燈亮了起來,伴隨著蜂鳴器嗡嗡嗡的響聲,原本呆在前艙的一位英軍飛機師,也就是副駕駛或者導航員、貨物管理員、機械操作員之類的某個閑人跑了過來,衝著大家嚷嚷道,“倒計時開始!20分鍾後抵達目標位置。請各位做好跳傘準備。”
說完就頭也不回地走開,回到前艙。
這家夥態度不是太好的樣子。也難怪,中國軍人和英國士兵剛剛結束長達數十日之久的慘烈廝殺,雖然從今晚開始言歸於好,肚子裏的怨氣卻一時難消。
英軍運輸機上的值崗士官既沒有像親人一樣,一開始就噓寒問暖,也不曾提醒大家去留意使用英軍製式降落傘包時必須加以注意的操作細則。
擺出來一副生硬無比的態度。對後艙發生的一切不管不問,直到進入倒計時,才硬梆梆地扔出來這樣一個通告……那完全就是一股子憤恨怨毒的意思,畢竟英國人剛剛“喪權辱國”丟失了“他們的”港島,基層官兵們肯定想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