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7章 豁達大度 襟懷寬廣(1 / 1)

亮為人寬厚,能容人納人。

——陳 壽

諸葛亮多次與司馬懿交戰,日理萬機,心力交瘁,又聽說東吳兵敗,因此舊病複發。諸葛亮深知自己已是危在旦夕,因此便決定以祈禳之法力挽狂瀾,延長自己的壽命,完成自己興師北伐的願望。

為此,他做了一番準備,讓薑維領甲士四十九人,各執黑旗穿黑衣,環繞帳外,諸葛亮本人在帳中祈禳北鬥。如果七日內主燈不滅,諸葛亮就可增壽十二年,如果燈滅了,諸葛亮就一定會死。在祈禳北鬥期間,閑雜人等不能進入,所需的物品,隻命令兩個小童搬運。

薑維按此準備完畢後,諸葛亮開始拜祝:

“亮生於亂世,甘老林泉,承昭烈皇帝三顧之恩,托孤之重,不敢不竭犬馬之勞,誓討國賊。不意將星欲墜,陽壽將終。謹書尺素,上告穹蒼:伏望天慈,俯垂鑒聽,曲延臣算,使得上報君恩,下救民命,克複舊物,永延漢祀。非敢妄祈,實由情切。”

孔明在帳中祈禳六夜,眼見主燈明亮,心中非常高興,正在這大功將成之際,魏延步入告訴軍情,因腳步急竟將主燈撲滅。

諸葛亮隻得棄劍而歎:“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魏延慌忙伏地請罪,薑維憤怒,拔劍要殺魏延,諸葛亮忙止住他:“這是我命該絕,並不是魏延的過錯。”薑維便放過魏延。

大功將成卻被魏延耽誤,諸葛亮怎能不懊惱,但他並沒有因一時之氣而殺了魏延,而是體恤下情,以寬容的態度處理,為領導者樹立了榜樣。

自古以來,凡成大器者必具豁達胸懷。

東周時楚莊王在平息叛軍後開慶功會,大小軍官一起飲酒作樂。為了助興,楚莊王讓自己的寵妃許姬給在座的每位軍官斟酒致敬。突然,一陣風把座裏的蠟燭全部吹滅,這時,離許姬最近的一名軍官乘機摸了她一把,並欲施無禮。許姬非常惱火又礙於情麵,不便發作,她在情急之下忽生一計,將這位軍官的帽纓揪了下來,然後掙脫開回到了楚莊王身邊,將這事告訴了楚莊王。

但是楚莊王在聽完許姬的報告後卻說:“請大家把帽纓摘掉,大慶之時,不必那麼衣冠齊整,今晚讓我們喝個痛快!”大家都把帽纓摘了下來,喝個痛快。

後來在一次戰役中,莊王被困,生命危急,舍身相救的,正是那位曾對許姬無禮的軍官。

作為一名現代領導者,更應具有寬闊胸懷,要能容人、容言、容事。如果沒有這種精神,不僅搞不好領導班子內部團結,還會脫離群眾,這樣最後就會陷入孤家寡人的地步。

寬容大度是對人的一種個性要求,對於領導者更是如此,所謂“為政之妙在於協調”,這種協調就包括對上、對下、對內、對外的關係,要使各種關係協調,必須要有寬容大度的性格,才能處理各種矛盾關係,促進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