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食用過多,直接會妨礙鈣的吸收。因為苦瓜含有較多的草酸。草酸與食物中的鈣結合,將影響鈣質的吸收。如果長期大量食用苦瓜,會引起鈣質缺乏症。
食用苦瓜,最好的辦法是,烹調前將苦瓜在沸水中浸泡一下,除去部分草酸,副作用就會減少了。
不宜過多吃甜瓜
因甜瓜的品種、產地差異很大,所以其營養成分也大不相同。一般每100克果肉約含水分90克以上,能量88~150.7千焦,碳水化合物6.8~9.8克,維生素C 35毫克左右,另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A原(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檸檬酸以及球蛋白等。
中醫認為,甜瓜有止渴生津、除煩熱、消暑、利便、益氣之功效,適宜於腎病、胃病和貧血症患者食用。但患有腳氣病、黃疸病、腹脹、便滑以及產後、病後的患者不宜食用。一般人吃得過多,易患腹瀉。
甜瓜可主供生食或涼拌,也可加工成瓜幹、瓜脯、瓜汁、瓜醬、瓜酒、醃製品及瓜塊罐頭等。
夏季宜多吃些西瓜
西瓜又稱夏瓜、寒瓜,堪稱瓜中之王。西瓜不含脂肪,富含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營養素。每100克西瓜瓤約含蛋白質1.3克,碳水化合物4.2克,粗纖維0.3克,鈣6毫克,磷10毫克,鐵0.2毫克,胡蘿卜素0.3毫克,維生素B10.02毫克,維生素B20.02毫克,維生素C3毫克,另含各種氨基酸、有機酸、無機鹽和微量元素鋅、鉀等。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西瓜中含有的糖、鹽、酸等物質,有治療腎炎和降血壓的作用。祖國醫學認為,西瓜是一種最富有營養、最純淨、食用最安全的飲料,有生津、除煩、止渴、解暑熱、清肺胃、利小便、助消化、促代謝的功能,是一種可以滋身補體的食物和飲料,適用於高血壓、肝炎、腎炎、腎盂腎炎、黃疸、膽囊炎、水腫浮腫以及中暑發熱、汗多口渴之人食用。
瓜翠皮性味甘寒,能解暑清熱、止煩渴、化濕利尿,可作為配菜食用。
忌吃冰凍西瓜
西瓜除不含脂肪外,富含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營養素。所含糖類包括蔗糖、果糖和葡萄糖。
冷藏過久的西瓜切開後,瓜瓤表麵形成一層薄膜,冷氣逐漸被瓜瓤吸收。
食用這種西瓜,口腔的唾液腺、舌味覺神經和牙周神經都會因冷的刺激而處於麻痹狀態,不但難以品出西瓜的甜味,而且會傷脾胃,引起咽喉炎等。兒童食用冰凍西瓜還會引起厭食、腹痛、嘔吐、腹瀉等。因此,應忌吃冰凍西瓜。
多吃芝麻對健身有益
芝麻又名胡麻、油麻等。芝麻屬於五穀中的角穀,古代對芝麻的評價有“八穀之中,惟此為良”。
芝麻每100克含蛋白質21.9克,脂肪61.7克,鈣高達546毫克,磷368毫克,鐵含量驚人,高達50毫克,為各類糧油食物之冠。
另含有油酸、亞油酸、花生酸等甘油脂,還含有芝麻素、芝麻酚、維生素E、卵磷脂等。其中油酸、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大量的天然維生素E,有延緩衰老的作用。芝麻所含豐富的卵磷脂有健腦和防止頭發早白、脫落以及保持發質潤美、皮膚彈性的作用。芝麻更是補鈣佳品。
中醫認為芝麻有填精、益髓、補血、補肝、益腎、潤腸、通乳、養發的功能,是人體保健佳品。
日常宜多吃紅棗
紅棗又名大棗、幹棗、棗等,在人民群眾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味鮮甜,營養豐富,是食品也是藥品。每100克鮮棗果肉中含有維生素C高達300~600毫克之多,僅次於刺梨和沙棘,是甘橘含量的10~17倍,是香蕉的50~100倍,是鴨梨的75~150倍,是蘋果的50倍,被譽為“天然的維生素丸”。另外含有維生素D,為百果之冠,還含有維生素P。此外,每100克鮮紅棗含有蛋白質1.2~3.7克,脂肪0.1~1.5克,糖20~30克,維生素B10.09毫克,維生素B20.1毫克,鈣71.2毫克,磷35.7毫克,鐵2.4毫克,鉀261.5毫克,鈉17.7毫克,尼克酸0.81毫克,另外還含有鎂、銅、鋅、硒等礦物質。
棗中的維生素C含量特別高,對防癌抗癌有重要作用。所含大量維生素P能對人體的毛細血管起健全作用,常吃紅棗可以有效地預防和治療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棗含有大量的鐵,有益補血。
總之,多吃棗對營養不良、貧血頭暈、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心血管疾病、癌症均有預防和輔助治療作用,健康人食之可以強身健體。
未經處理的菠蘿忌吃
菠蘿香甜嫩脆,美味可口,是人們較喜愛的水果。但是,吃菠蘿前必須經過處理,如果食之不當,容易使人患菠蘿過敏症,嚴重時還會引起中毒。
菠蘿中含有3種對人體不友好的物質,即甙類、菠蘿蛋白酶、5-羥色胺。甙類是一種有機物,可刺激人的皮膚、口腔黏膜,吃了未經處理的生菠蘿後,會使人口腔發癢;菠蘿蛋白酶是一種蛋白質水解酶,有很強的分解纖維蛋白的作用,有的人對這種蛋白酶有過敏反應,吃後會出現惡心、嘔吐、皮膚潮紅發癢、蕁麻疹、頭痛等症狀,嚴重的還會發生呼吸困難及休克;5-羥色胺是一種含氨的有機物,可以使血管強烈收縮,使血壓升高,所以吃菠蘿過多的直接反應就是頭痛。因此,菠蘿雖好卻忌直接吃,一定要經過處理後方可食用。
處理的方法有:把菠蘿削皮、挖淨,切成片或塊,放在開水裏煮一下。這樣可以破壞其中的菠蘿蛋白酶,甙類也會被消除,5-羥色胺會溶於水中;把菠蘿切成片或塊放入鹽水中浸泡30分鍾,然後再用涼開水浸洗去鹹味,同樣可以達到預防過敏的目的。第四章蔬菜類飲食宜忌
不能生食水生植物
荸薺、菱角(青菱、紅菱)均屬水生植物,它們大都質白鮮脆、清涼爽口,並有清熱解毒、開胃消食、化痰止咳等功效,但如生食此類水生植物,極易招致薑片蟲病的發生。薑片蟲是寄生在人體中的一種吸蟲,通常在小腸內,靠吸盤作用,牢牢吸附在腸壁上,使人腸黏膜發炎、出血、水腫,發育遲滯,智力減退,少數嚴重患者可因虛脫導致死亡。
薑片蟲一般生長在水中,繁殖力極強,水生植物很容易被汙染。因此,為防止患病,切忌生吃菱角、荸薺類水生植物;在水塘內采集蘆筍時,也不要用嘴咬住蘆筍。如果已患有薑片蟲病,須及時到醫院治療。
有斑的地瓜不能吃
地瓜存放時間長了,皮上往往會出現一塊一塊的黑斑,這就是地瓜的黑斑病。它是由黑斑病菌從地瓜破皮的地方侵入地瓜內生長繁殖產生的毒素。吃了有黑斑的地瓜(不論是生吃還是熟吃),都很容易使人中毒。中毒後,病人先是頭暈、惡心、嘔吐,隨後腹痛,嚴重者會出現高燒、氣喘、神誌不清、抽搐等症狀。如搶救不及時,還會危及生命。因此,已經變黑、變硬、有苦味的地瓜不能吃。如染黑斑病不嚴重,可將黑斑病塊挖掉以後再吃。
韭菜與白酒不能同食
《金匱要略》雲:“飲白酒,食生韭令人增病。”白酒甘辛微苦,性大熱,含乙醇約占60%左右,乙醇在肝內代謝,嗜酒者可引起酒精中毒性肝炎、脂肪肝及肝硬變。酒性辛熱,有刺激性,能擴張血管,使血流加快,又可引起胃炎和潰瘍複發。韭菜性亦屬辛溫,能壯陽活血,食生韭飲白酒,不啻火上加油,久食動血,有出血性疾病患者,尤為禁忌。
夏季不宜多吃韭菜
韭菜能連續收割,莖葉貯存的養分也會迅速消耗,積累減少,使食用品質降低。這些都與季節的生長有著密切的關係。春季生長的韭菜營養豐富而品質好,一旦到了夏季,韭菜開始老化,纖維多而粗糙,不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加之到了夏天人的胃腸功能減弱,特別是吃老韭菜,粗纖維多,而且比較堅韌,不好消化而引起腹瀉。加上夏季天氣炎熱,韭菜不易保管,很容易腐爛變質,散發出一種難聞的臭味,這些都是對人體不利的。因此夏季不宜多吃韭菜。
白菜受凍不能再吃
在我國北方,冬季來臨前家家戶戶都要貯存一些白菜作為過冬的蔬菜。如白菜受了凍處理不好,或吃凍白菜過多,就會引起中毒。
因為,凍白菜含有亞硝酸鹽和硝酸鹽。當食用的白菜中含亞硝酸鹽超過2.5毫克,或硝酸鹽超過100毫克時,就會中毒。融化解凍後的凍白菜,其硝酸鹽在細菌的作用下,可還原為亞硝酸鹽,毒性增大。當其超過人體正常抗毒能力時,可引起較嚴重的中毒,如出現頭痛、心慌氣短、腹瀉等一係列症狀,甚至出現昏迷。
忌食隔夜韭菜
韭菜含有胡蘿卜素以及維生素B、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成分,人食後有增進食欲和促進新陳代謝的功效,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
但韭菜又含有大量的硝酸鹽,炒熟後存放時間過久,硝酸鹽則可轉化為亞硝酸鹽,人吃了就會中毒,出現頭暈、惡心、嘔吐、腹脹、腹痛和腹瀉等症狀,個別人還可能有出汗和全身不適的情況。因此,炒熟的韭菜切莫過夜食用。同樣,生韭菜存放時間也不宜過長。
食帶皮土豆有損人體健康
土豆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菜類食品。為了省事、方便,有許多人不削皮而烹調食用。食帶皮的土豆是有損於人體健康的。
因為土豆裏含有有毒的配糖生物堿。這種配糖生物堿幾乎全部集中在土豆皮裏,食用大量的配糖生物堿可以引起中毒。
帶皮的土豆煮熟後立即將皮剝去,也會有部分的配糖生物堿滲入土豆內部,同樣會引起中毒。
忌過多食用紫菜
紫菜的營養十分豐富。據分析,每100克紫菜含蛋白質可達29~35.6克,是海帶的4倍,與大豆的含量差不多,並且蛋白質容易被消化吸收。紫菜的鈣、磷、鐵含量也極為豐富,每100克中分別含343毫克、33.2毫克和457毫克,還含有豐富的碘,以及多量的維生素A、維生素C、核黃素、煙酸等。
紫菜食用方便,味道鮮美,是很受大眾喜愛的食品。但是,紫菜卻是不可過量食用的。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最近警告市民,成年人每天食用即食紫菜最多不可超過七八片;如果長期過量食用,將會因為吸收過多的碘而導致甲亢。兒童更是如此。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對146種食物樣本進行了碘含量測試,結果發現,紫菜碘含量比一般食物高4倍以上,比蔬菜高近400倍。他們發現,平均每2克紫菜含碘高達148微克。按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每2克紫菜的含碘量已遠遠超出一個成年人每天的所需量。
生吃胡蘿卜無益處
胡蘿卜含有一種極重要的物質——胡蘿卜素,胡蘿卜與脂肪共炒後,其中的胡蘿卜素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因此胡蘿卜素又被稱為維生素A原。這種維生素A原隻有在胡蘿卜裏含量較高,約為土豆的360倍,芹菜的36倍,蘋果的45倍,柑橘的23倍,一般果蔬及糖食食物中含量都較少。維生素A缺乏者,皮膚粗糙,眼幹,易患夜盲症,身體抵抗力差,易發生呼吸係統和泌尿係統疾病,幼兒易影響身體發育。近年來科學家又發現,維生素A缺乏者的癌症發病率要比普通人高2倍多,特別是肺癌的發病率最高。胡蘿卜內還含有大量的木質素,也有提高機體抗癌免疫力的功用。
胡蘿卜中還含有槲皮素,它是組成維生素P的有關物質,同時可改善微血管功能,增加冠狀動脈流量。胡蘿卜裏還有一種能降低血糖的物質,是糖尿病患者的佳蔬良藥。
每100克胡蘿卜中,約含蛋白質0.6克,脂肪0.3克,糖類7.6~8.3克,鈣19~32毫克,鐵0.6毫克,維生素A原(胡蘿卜素)1.35~17.25毫克,維生素B1 0.02~0.04毫克,維生素B2 0.04~0.05毫克,維生素C 12毫克,熱量150.7千焦,另含果膠、澱粉、無機鹽和多種氨基酸。各類品種中,尤以深橘紅色的胡蘿卜素含量最高,各種胡蘿卜所含能量在79.5~1339.8千焦之間。
胡蘿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原——胡蘿卜素。維生素A有維持上皮組織的正常結構,直接促進人體生長發育的作用。有人以為生吃胡蘿卜最有營養,其實,恰恰相反。生吃胡蘿卜會損失90%左右的胡蘿卜素。因為胡蘿卜素隻有溶解在油脂中才能被人體吸收,在小腸黏膜或肝髒裏變成維生素A。
為避免浪費,忌生吃胡蘿卜,烹調時要多放些油,與肉同燉。
吃未熟透的豆角危害很多
在未成熟的和較老的豆角中含有一種溶血性皂素,吃了這種含毒量大的豆角,一般在3小時左右出現惡心、嘔吐、腹痛、頭暈等症狀。但吐過後就會恢複正常。
如果豆角在煮沸或急火加熱10~15分鍾,凝集毒、溶血素就可以被破壞。
炒吃豆角或用豆角做餡要充分加熱,不可吃未熟的豆角。
忌食久放熟銀耳
據測定,每100克幹銀耳中約含水分15克,能量為774.6~3408.1千焦,含蛋白質10克,脂肪1.4克,粗纖維29.3克,碳水化合物41.2克,維生素A原(胡蘿卜素)45微克,維生素B1 0.4毫克,維生素B2 0.37毫克,尼克酸5.5毫克,鈣19~262毫克,磷433毫克,鐵4.5毫克,鉀586~1750毫克,另含多種微量元素和17種氨基酸等。
銀耳含有較多的硝酸鹽類。煮熟的銀耳若放置時間過長,如放1~2天,在細菌的分解作用下,會產生亞硝酸鹽,人吃了這種銀耳湯後,亞硝酸鹽能使血液裏的血紅蛋白喪失攜帶氧氣的能力,破壞了人體的正常功能,會使人發生嘔吐、昏迷,甚至死亡。
不宜常食生菜
生菜富含鈣、磷、維生素A原、多種維生素和白色狀液。白色狀液內含有橡膠質、菊糖、甘露醇和萵苣素,也含有各種礦物質,其餘營養與萵苣相似。
生菜的功效同萵苣,具有通乳汁、助發育、消水腫的作用,適宜於兒童少年生長發育期食用,對小便不通、尿血、水腫等患者尤其有利。
古代典籍中有常食生菜眼痛,多食昏眼的記載。生菜中的生化物對視神經有刺激作用。因此,不宜常食生菜。
忌過食洋蔥
每100克洋蔥約含蛋白質0.8~1.8克,不含脂肪,糖類8克,鈣40毫克,磷50毫克,鐵1.8毫克,維生素A原(胡蘿卜素)微量,維生素B1 0.03毫克,維生素B2 0.02毫克,維生素C較多,為8毫克,熱量163.3千焦,另含尼克酸、咖啡酸、芥子酸、檸檬酸、多糖和槲皮素等。它還含有在蔬菜中極為少見的前列腺素,這是一種能降低血壓的物質。洋蔥還是一種良好的抗癌物質,主要是因為它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是一種很強的抗氧化劑,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消除膚層及機體內部的不潔廢物。
洋蔥味辛,有清熱化痰、解毒殺蟲之功效。現代醫學認為它有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減肥、消炎和抗癌的作用。
洋蔥有類似大蒜的味道,氣味較難聞,因此生食應酌量。另外,洋蔥易產生氣體,過量食用會產生脹氣和排氣,給人造成不快。凡有皮膚瘙癢性疾病以及患有眼疾充血的人,應忌食。
忌食過老的茄子
茄子內含維生素A、B、C、P以及脂肪、蛋白質、糖類、礦物質等,其中糖類的含量比番茄多1倍,礦物質多2~3倍。茄子與一般蔬菜不同的是,它含有維生素P,尤以紫茄子含量較高。維生素P可降低毛細血管的脆性和滲透性,增加細胞間的黏力,防止微血管破裂,使小血管保持正常功能。
另外,美國醫學界在《降低膽固醇十二法》中,把食用茄子降低膽固醇列在十二法之首。國外研究人員發現,茄子中含有一種名為“龍葵堿”的物質,具有一定的抗癌功效。據臨床醫生報道,癌症病人常伴有發燒,特別是一些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由於癌細胞的大量破壞,更易發燒,如常食茄子,確有退燒的效果。
適宜發熱、便秘及患有乳腺炎者食用;適宜高血壓、眼底出血、咯血、動脈硬化、皮膚紫斑症等容易內出血的人食用;適宜癌症患者及放療化療後食用,具有一定抗癌功效。
過老的茄子忌食。茄科植物都含有一定的茄堿,這是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在生理成熟期的茄子中含量更多,所以,這個時期的茄子不宜多吃。根據前人經驗,凡是虛寒腹瀉、皮膚瘡瘍,以及目疾患者忌食。
未熟的芋頭會刺激咽喉
每100克芋頭中含有蛋白質2.2克,澱粉17.5克,磷51毫克,鈣19毫克,鐵3.9毫克,能量為247千焦,營養價值近似馬鈴薯,質地比馬鈴薯細軟,又不含龍葵素,易於消化而不會引起中毒,因此很適宜身體虛弱者食用。它也是一種很好的堿性食物。
中醫認為芋頭有益胃、寬腸、通便、解毒、散結和調節中氣化痰的功用,久服可補中益肝腎,療熱止渴,添精益髓。對治療大便幹燥硬結,婦女產後惡露排除不暢,瘰病,腫毒,甲狀腺腫,腸中癖塊,蟲咬蜂蜇,急性關節炎,乳腺炎等病症有效。現代研究發現,芋頭的乳狀液中含有一種複雜的化合物皂甙,這種物質對機體有治療作用,但對皮膚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因而在剝洗芋頭時,手部皮膚會發癢,必須放到火上烤一烤才可緩解。有皮膚過敏者應戴上乳膠或塑料手套進行剝洗。
芋頭含有澱粉較多,多食會產生滯氣不化。烹調時一定要烹熟,否則其中的黏液會刺激咽喉。
芋頭可糧可菜,亦可磨粉入藥。食用時可蒸、煨、烤、燒、燴、炒。單獨煮食,甜香可口;與禽肉、畜肉同烹,其味更美。
最簡便的吃法是用火鍋煨芋頭,蒸熟後蘸糖吃也特別有味道。把芋頭切成了塊,與玉米合著煮,成粥後色香味佳。
不宜大量吃酸菜
不少人喜歡吃酸菜,適當吃點酸菜可以調節胃口,增加食欲。但若大量吃酸菜,則是不當的。這是因為,醃製的酸菜中,含有大量的草酸和鈣。由於它酸度高,食用後在腸道內形成草酸鈣,不易被排出體外,而會被大量吸收,容易沉積形成尿路結石。另外,酸菜在醃製過程中,維生素C被大量破壞。大量吃酸菜,人體維生素C缺乏,會使人體抑製草酸鈣結晶體沉積和減少尿路結石形成的能力大為降低。因此,酸菜少吃點是可以的,大量食用是不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