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瓜果類飲食宜忌(1 / 3)

第三章瓜果類飲食宜忌

不宜食用瓜果皮

這是因為瓜果受到病蟲害時,常用農藥噴殺,大多數水果表皮都會被農藥滲透,雨淋水洗是衝不掉的。如果長期連皮一起吃瓜果,農藥殘毒在人體內會逐漸積累,從而引起農藥慢性中毒,損害神經係統,損壞肝功能,造成生理障礙,從而影響人的生殖與遺傳。尤其是兒童應忌食瓜果皮。

不宜吃皮色鮮豔的水果皮

科學研究表明,顏色鮮豔奪目的水果含有的類黃酮,為這類水果提供了植物色素。這種化學物質,在人體腸內經細菌分解就會轉化成二羥苯甲酸和阿魏酸,具有很強的抑製甲狀腺功能的作用,從而引起甲狀腺腫。因此,吃果皮鮮豔的水果時應去皮後再吃。

忌吃未成熟的水果

一般瓜果均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氨基酸、有機酸、無機鹽和糖類。

成熟的水果色、香、味均佳,但市場上出售的水果往往未成熟,有人喜歡吃酸的就買這些水果吃。殊不知,吃這種未成熟的水果,對身體是不利的。未成熟的梅子、李子、杏子等水果中,含有草酸、安息香酸等成分,在人體中很難被氧化,結果經代謝作用後形成的產物仍然是酸性的。這對人體的生理是有影響的。有些水果未成熟時含有毒素,人吃了是危險的。至於有些成熟水果也有少許酸味,則吃後無妨。

平時宜多吃些花生

花生被全世界公認為是一種植物性高營養食品,被稱為“長生果”、“植物肉”、“綠色牛奶”,名副其實。花生每100克含蛋白質27.6克、脂肪50克左右,且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占80%、鉀674毫克,另含維生素C以外的多種維生素、亞油酸、卵磷脂、腦磷脂以及多種礦物質等,鈣含量高,是豬肉的11倍,鐵比牛奶高25%。

花生因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預防心髒病。花生衣含有止血素,有凝血止血的作用,所以吃花生不要棄花生衣。花生含有大量油脂、維生素,漿汁多,對口唇幹裂、口角炎有防治作用。花生含有白藜蘆醇化合物,有助於降低癌症和心髒病的發病率。中醫認為,花生有醒脾開胃、理氣補血、潤肺利水和健腦抗衰老等作用。所以,平時宜多吃些花生。

忌吃還未紅的西紅柿

西紅柿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B和維生素C,尤其是維生素P的含量更是高居蔬菜之首。每人每天如果吃3~4個西紅柿,便可滿足1天對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要,因此人們對西紅柿寵愛有加。

然而,青色未熟的西紅柿卻不宜食。經紫外線分光測定,未熟的西紅柿和土豆芽根或綠色麥的毒性完全相同,都含有一種生物堿甙即龍葵素。吃了這種青色西紅柿常會感到不適,特別是口腔會感到苦澀,嚴重的還會出現口幹、發麻、惡心、嘔吐、腹瀉等中毒症狀。當西紅柿成熟後,生物堿甙被西紅柿自身所增多的酸水解,生成西紅柿次堿和糖,也就無毒了,吃起來變得又酸又甜,因此,西紅柿雖好吃,但未紅的西紅柿萬萬吃不得。

山楂不宜多食

山楂酸甜適口,是老人、兒童、孕婦及胃口不好的病人最喜愛的水果之一。但食用過多隻能有害無益。

因為山楂食用過多會傷人中氣。山楂是破氣去積滯之品,平時脾胃虛弱或正服用人參等補氣藥的人不應食用,否則山楂的破氣作用會有損人參等藥的補氣作用。兒童正處在換牙時期,如經常食用,對牙齒的生長極為不利,而且直接影響食欲。因此,山楂忌過多食用。

忌多吃甘蔗

甘蔗含糖量高達12%~17%。如果食用過多,等於大量糖分進入人體,因一時難以消化、吸收和代謝,便會使大量糖分在胃腸道積存,使局部滲透壓增高,結果血液內的液體成分和機體細胞間的體液滲入胃腸道內,造成機體高滲性脫水,因而出現頭昏、煩躁、嘔吐、四肢麻木、神誌朦朧等病症。此病稱“高滲性昏迷”。因此,甘蔗忌食用過多。

忌吃荔枝過量

荔枝為我國著名果品,產於東南部和西南部,果肉含蔗糖、葡萄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B,以及葉酸和檸檬酸等。

過量食荔枝,會患一種荔枝病,其原因是荔枝所含的單糖絕大部分是果糖,果糖比葡萄糖難消化吸收,再加上荔枝所含的大量水分可以稀釋胃液等消化液,人如果過多吃荔枝,會使正常飲食量大為減少,以致完全不進食。於是,血糖比正常大大降低。果糖被機體吸收後還不能直接被組織細胞氧化作用,而要經一係列酶的催化,才能夠轉變為葡萄糖供能或轉變為糖原貯存。因此荔枝病是一種由低血糖引起的急性疾病。表現多為清晨發病,常以肢冷、出汗、腹痛、乏力、輕瀉等為前驅症狀,然後突然昏迷、抽搐。如果不救治,可於數小時內死亡。

忌吃有苦味的柑橘

每100克柑橘果肉中約含水分83.1克以上,熱量為180~268千焦,含蛋白質0.65克,脂肪0.15克,膳食纖維0.5克,碳水合化物12.6克,灰分0.4克,維生素A原(胡蘿卜素)0.13~0.96毫克,維生素B1 0.01~0.09毫克,維生素B2 0.02毫克,煙酸0.35毫克,維生素C 30毫克以下,鈣32毫克,磷20毫克,鐵0.02毫克,鈉1.3毫克,鉀23~169毫克,硒0.3微克。

大量食用有苦味的柑橘對人體有害。柑橘果實中含有各種糖甙,其中柚皮甙和新橙皮甙等苦味物使人活動能力下降,疲勞不易恢複,進而產生疲乏無力感。

橘子不宜與牛奶同時食用

牛奶營養豐富,是老幼皆宜的食品。對慢性疾病又具有補充和治療作用。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在飲牛奶後,吃一些橘子。科學證明,這種飲食方法是不科學的。

因為牛奶進入胃和十二指腸後,其中的蛋白質與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結合,然後進入小腸。如果吃橘子,會使牛奶中的蛋白質與果酸及維生素C凝固成塊,反而影響消化吸收。二者同食後的主要症狀表現為腹脹、腹痛、腹瀉等。因此,飲牛奶時千萬不要吃橘子。

忌吃橘子過多

橘子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糖分、粗纖維,是受人們喜愛的水果。但其中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如大量吃入,每天500克左右連吃兩個月,可出現高胡蘿卜素血症,其表現為手、足掌皮膚黃染,漸染全身,可伴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症狀,有時易與肝炎混淆。胡蘿卜素在肝髒中轉變成維生素A,而大量的胡蘿卜素在小兒肝髒中不能及時轉化,就隨血液遍及周身各處沉積,對身體產生不良反應。有些兒童吃橘子過多還會出現中醫所說的“上火”表現,如舌炎、牙周炎、咽喉炎等。因此,兒童不要多吃橘子。若吃多時,應停食1~2周再吃。

吃橘子忌去橘絡

我們在吃橘子時,往往把皮剝光後,再把每個橘瓣上附著的橘絡一絲一絲地去掉,單吃橘瓣的果肉部分。實際上,吃橘子時將橘絡一塊吃更好。

中醫認為,橘絡性味苦平,具有清熱化痰、暢通人體經絡、調理人體機能的作用。可治療久咳胸悶、胸痛、咯痰帶血,還能防治高血壓等病症。另外,橘絡還含有大量維生素。所以,吃橘子時宜連橘絡一起吃。

不宜過量吃杏

現代營養學研究認為,杏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7,而維生素B17是極有效的抗癌物質,並且隻對癌細胞有殺滅作用,對正常細胞的健康組織無毒性。

吃杏過多,有害無益。民間說的“桃養人,杏傷人”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杏具有強烈的酸性,能夠分解人體內的鈣、磷以及蛋白質等物質。同時,胃內的酸液增多了,還會引起消化不良和潰瘍。此外,杏的酸性還能腐蝕牙齒的琺琅質。特別是兒童,吃杏多了,容易發生齲齒。

忌吃生銀杏

銀杏中糖質含量最高(35%),其中大都是澱粉,蛋白質不多(5%),還含有維生素。

銀杏味香可口,每年入秋果熟,常炒熟上市,食之中毒者常有發生。經藥理實驗證明,銀杏外種皮含有毒成分白果酸、氫化白果酸、氫化白果亞酸、白果醇等。主要毒理是損害人的中樞神經係統。

生食和多食銀杏者會引起中毒。其潛伏期最長者達14 小時,最短者僅1小時。初為嘔吐、腹痛泄瀉、頭昏頭痛,繼而發熱,危重者可見神誌昏迷、口吐白沫、呼吸困難、氣急唇紫,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因此,不要生食銀杏。入藥、炒食,也要注意防止中毒。

不宜吃杏仁過多

杏仁是杏的果核,它既是一味良藥,又是一種食品。分為苦、甜兩種。

在藥用上,它有止咳、平喘、防疾、潤腸、通便的功效。在食用上,它也是美味食品,可以製作醬菜、果糖、罐頭食品,如杏仁茶、杏仁露、杏仁酪、杏仁霜、杏仁粉、杏仁餅等。但杏仁有一定的毒性,不可多食。據測定,小兒一次吃20粒左右,成人一次吃50粒左右,即可引起中毒。中毒原因是多量苦杏仁甙進入人體後,在苦杏仁甙酶的作用下分解為過量的氫氰酸,使紅細胞失去功能,並損害呼吸中樞及血管運動中樞。中毒的輕重和症狀出現的早晚,與食入量的多少及年齡有關。中毒症狀可在幾十分鍾或數小時後出現,先是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後來隨著缺氧加重,可出現昏睡、昏迷、抽搐、血壓下降;嚴重者可因缺氧、呼吸衰竭而死亡。因此,吃杏仁要注意,千萬不可多食。

不宜吃黑棗和柿餅過多

黑棗和柿餅由於味甜好吃,又易於保存,因此成為山區農村兒童冬季食用的主要果品。但是應該引起注意的是:黑棗和柿餅是不宜多吃的,尤其是不可在空腹時多吃。這是因為:黑棗和柿餅裏含有較多的鞣酸和果膠,大量食用黑棗和柿餅後,這些鞣酸和果膠會與胃液結合並凝固、沉澱,從而結成硬塊——即形成結石,使人既消化不了,又排泄不出,往往產生惡心、嘔吐、上腹部持續疼痛、食欲減退等症狀。輕者,結石塊小的,可用中藥排出;重者,則必須動手術治療,否則會危及生命。所以,黑棗、柿餅是不可多吃的,更不可空腹多吃。

不宜食李子過多

每100克李子的可食部分中,約含水分90克以上,能量117.2~221.9千焦,糖8.8克,蛋白質0.7克,脂肪0.25克,維生素A原(胡蘿卜素)100~360微克,煙酸0.3毫克,鈣6毫克以上,磷12毫克,鐵 0.3毫克,鉀 130毫克,維生素 C 2~7毫克,另含其他礦物質、多種氨基酸、天門冬素和纖維素等,頗為營養學家所注目。

中醫認為,李子有清熱、生津、瀉肝、利水、活血之功效,適宜於肝腹水、發熱病人和教師、演員聲音嘶啞或失音時食用。待李子熟透後,每天食3個李子,對慢性肝炎療效甚佳。若用李樹根30克,獼猴桃樹根30克,佛手根6克,青冬瓜皮9克,川楝子6克,水煎服,對肝腹水病人有療效。

李子性寒,未成熟不可食,熟果也不能多食,否則易誘發虛熱和痢疾,還可引起腦脹。古人認為李子不能與獐肉、雀肉、蜂蜜及鴨蛋一同食用。

李子除了生吃外,還可用鹽曝、糖收,蜜漬為蜜餞,做成果脯;果仁、果樹根可供藥用。食用時可先將熟李果放入水盆中,漂浮者不能食用,可能有毒。

不宜過食櫻桃

據測,每100克櫻桃肉中含蛋白質1.2克,糖類8克,鈣14毫克,磷31毫克,鐵6毫克,能量為108.9~217.7千焦(野櫻桃為954.6千焦,產於甘肅民勤),另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族。其營養特點是含鐵量特別高,約為蘋果、橘子、梨的20倍,高居各類人工栽培水果之首,是缺鐵性貧血婦女的良好食品。櫻桃所含維生素A原和維生素C也較豐富,前者較蘋果、橘子、葡萄高出4倍以上,每100克含200微克。

中醫認為,櫻桃具有調中、益氣、健脾、和胃、祛風濕、“令人好顏色,美誌性”之功效,適宜於消化不良、飲食不香、癱瘓、四肢不活、風濕腰腿痛、汗斑及燒傷、燙傷之人食用。尤其適宜於小兒麻疹透發不出者。《滇南本草》認為櫻桃能“治一切虛征,大補元氣,滋潤皮膚。浸酒服之,治左癱右瘓,四肢不仁,風濕腰腿酸痛”。

櫻桃因含鐵很多,再加上含有一定量的氰甙,若食之過多會引起鐵中毒或氰氧化物中毒,《本草綱目》中有吃櫻桃致死的記載。另外,熱性人宜少食,過食櫻桃易作熱上火。如果發覺因吃櫻桃過多而有不適,可用甘蔗汁來清熱解毒。

除上述藥用外,主供生食,隻要洗淨即可去核食用。

忌吃未成熟的桃子

每100克桃子的可食部分中,能量為117.2~217.7千焦,約含蛋白質0.8克,脂肪0.1克,各種糖類10.7克,鈣8毫克,磷20毫克,鐵10毫克,維生素A原(胡蘿卜素)60微克,維生素B1 30微克,維生素B2 20微克、維生素 C 6毫克、煙酸0.7毫克,另含多種維生素、蘋果酸和檸檬酸等。

中醫認為,桃子性熱而味甘酸,有補益、補心、生津、解渴、消積、潤腸、解勞熱之功效,為“肺之果”,適宜於低血糖、肺病、虛勞喘嗽之人作為輔助食療之物。桃仁則有祛瘀血、潤燥滑腸、鎮咳之功,可治療瘀血停滯、閉經腹痛、高血壓和便秘等(作一味中藥使用,不能生食);碧桃(未成熟的小幹桃)與茶葉同浸共泡作為飲品,有斂汗、止血之功,可治療陰虛盜汗和咳血等症;桃葉也有殺蟲之效能,將其煎水洗滌陰部可治療陰道滴蟲;桃花有消腫利尿之效,可用於治療浮腫腹水、大便幹結、小便不利和腳氣足腫。

桃子雖好,也有禁忌:一是未成熟的桃子不能吃,否則會腹脹或生癤癰;二是即使是成熟的桃子,也不能吃得太多,太多會令人生熱上火;三是爛桃切不可食用;四是桃子忌與甲魚同食;五是糖尿病患者血糖過高時應少食桃子。

桃子主供生食,但也可製成桃脯、桃醬和罐頭等。

不宜多吃花紅

花紅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A原(胡蘿卜素)、維生素B2以及煙酸等物質,與蘋果相近,但優良品種很少,因而品質遠不如蘋果,單個重量也遠不及蘋果。好的花紅品種味道甜中帶酸,清脆可口,有蘋果味但又有其獨特風味。

中醫認為,花紅有止渴、除煩、解暑、去瘀、順氣、化痰、開胃、消食之功效,但必須熟透後才能吃。

即使是成熟了的花紅,若一次吃得太多,也會對牙齒不利,還會引起發熱、嗜睡、生瘡癤等症狀。故不宜多吃。

忌生吃梅子

每100克烏梅肉中約含蛋白質6.5克,能量879.2千焦,脂肪2.3克,粗纖維35克,碳水化合物42.5克,維生素B1 0.06毫克,維生素B2 0.26毫克,維生素C 3毫克,煙酸1.2毫克,鈣67毫克,磷18毫克,鐵0.1毫克,鉀256毫克。另含各種無機鹽並富含枸櫞酸、蘋果酸、檸檬酸和琥珀酸。梅子的最大特點是含鉀量高,每7個大梅子中約含有0.5克的鉀,而含鈉量很少。

中醫認為,梅子有生津止渴、開胃澀腸、消炎止痢之功效。適宜於虛熱口渴、胃酸缺乏、消化不良以及慢性腸炎之人食用。

在夏季,各地曆來都有用梅子和白糖煎水而製成的酸梅湯飲料消暑的習慣,可見梅子是清涼解暑的佳品。

烏梅是一味著名的中藥,味酸而溫,有除煩、安神、斂肺、止瀉、驅蛔等功效,可用於久痢、久嗽和蛔厥吐逆諸症,膽道蛔蟲絞痛者服用本品有解除疼痛之效。

烏梅不能生吃,生吃後會引起腹瀉甚至中毒,這是因為青梅中含有微量氰酸,能產生劇毒品氰酸鉀而造成的。多食烏梅會損齒,可嚼些核桃肉來解毒。

不宜經常嚼食檳榔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檳榔含有多種生物堿、檳榔油、兒茶素、膽堿和鞣酸,其中檳榔堿是有效的驅蟲藥物,能使絛蟲蟲體產生弛緩性麻痹癱瘓,然後將其排出體外,對流感病毒及某些皮膚真菌也有抑製作用,對青光眼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對幽門螺旋杆菌感染有奇效。

祖國醫學認為,檳榔有止瀉、消炎、去腫、生肌止痛、除痰息喘、瀉氣消水、殺蟲去積等功效。

病後、產後及身體虛弱之人忌食。一般連食之過多有可能會出現嘴唇、眼睛腫脹潰爛,四肢麻痹無知覺,心跳加快和呼吸急促等症狀。在台灣曾經有因嚼食過多而出現心律不齊和心肌梗死現象,其中一人連食6顆檳榔子後送了命。

我國南方部分地區一些人,有嚼食檳榔的習俗。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嚼食檳榔,對人體健康有潛在的危害。因為,嚼食檳榔是引起口腔癌的一個重要因素。檳榔果中含有各種不同的化學物質。大量研究表明,這些物質具有致癌、致突變作用。我國某市,對224個檳榔銷售點進行了衛生調查,結果發現檳榔的氟含量最高,細菌數多得驚人,部分樣品還有白黴、黃黴和大腸杆菌。因此,有嚼食檳榔習慣的人應該盡早改掉。

不宜過多吃黃瓜

黃瓜含多種糖類和甙類,包括葡萄糖、甘露糖、木糖、果糖,以及芸香甙、精氨酸和葡萄甙等,並有咖啡酸、遊離氨基酸、維生素B2、維生素C及鈣、鐵、磷等礦物質。黃瓜頭部多苦味,成分為葫蘆素C,有預防腫瘤效果。黃瓜中所含的丙二醇可以抑製糖類物質轉化為脂肪而有減肥作用。黃瓜所含的細纖維素可促進腸道中腐敗食物的排除和降低膽固醇,所含較多的鉀鹽有降血壓作用。黃瓜所含的葫蘆素C在動物實驗中有抗腫瘤作用,且毒性較低。

黃瓜不僅是一種受人歡迎的瓜類蔬菜,具有比較豐富的營養價值,而且還是一種家庭保健品,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早在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便指出:黃瓜味甘性寒,有小毒,具有清熱解渴、利水消腫之功效。黃瓜不僅能當水果吃,也能當蔬菜用,還可以用於治療小兒多汗、咽喉腫痛、燙傷等病症。

黃瓜雖然好吃,但無論是食用還是藥用,一次都不能吃得過多,更不宜長期多吃。因為黃瓜有小毒,可誘發瘡疥、腳氣和小兒疳積,如果長期多吃,還可能造成虛腫、少氣無力和像發瘧疾一樣的忽冷忽熱等症狀。所以,不宜過多吃黃瓜。

不宜多食苦瓜

苦瓜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鐵,還含有蛋白質、糖類、脂肪、鈣、磷、維生素A原、維生素B及果膠、苦瓜甙和多種氨基酸。具有降血糖和抗癌功能。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苦瓜中含有一種蛋白脂類成分,具有刺激和增強動物體內免疫細胞吞噬癌細胞的能力,認為苦瓜蛋白脂類不久將成為一種抗癌新藥而造福人類。所以,苦瓜可作為一種抗癌食品來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