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五十二章 順棋摸瓜(3 / 3)

水養育了人類,人類自然對水感激不盡。

這美麗的情感,在我們祖先的棋裏也得到體現。春秋時有一種博棋,是十分有趣的。先說棋盤。它的棋盤不是今天這種平麵的,也沒有六十四個方格,而是立體形的。棋盤中間凹下去,裏麵裝著水,周圍凸起的是山,星星分布在其間,像是天地自然的濃縮。水裏有九枚魚形的棋子。在我們先人的眼裏,九是最大的數,魚則是豐富無限的象征,而水就含著一種使生命日日新的深意。這博棋開局得投箸,誰投箸贏,誰才有資格釣水中的魚(棋子)。投箸前,則又要先洗手,意思是自己擁有生命創新的水了,便可盡情地到天地間去施展身手。所以誰釣的魚多,誰為贏棋。意即擁有了豐富的人生。現在的棋枰還保留著楚河漢界,出處便在這,非楚漢之爭後才有水的。

由此看到,遠古的棋並非像我們今天的象棋一樣,這般抽象,而是十分形象化的。他們的棋盤不但模仿大自然,把大自然的山水、星月都搬到棋盤上,就像軍隊模仿戰場的沙盤一樣,為立體式的。這與遠古人的生活單一,除了勞動,就是戰爭有關。因此,當時的象棋便側重戰爭的遊戲。北宋晁補之在《廣象戲格.序》就說“象戲兵戲也,黃帝之戰驅猛獸為陣。”明謝在杭的《五雜俎》也說:“象戲,相傳為周武王伐紂時作。”都說明象棋與戰爭有關。盤上的棋子也就因時代而異。約略說來,春秋以前的棋子多為動物,而且是虎豹麒麟和龍之類的猛獸。這是象棋往實用發展的一麵。直到三國時代,仍十分注重這實用的功效。像一度出現過的三國象棋,不僅從枰麵、棋子上反映出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形態,而且還從兩方聯手,即可戰勝任何一方的棋理上,表現出一種深刻的戰略思想。另一方麵,則是象棋與《易》的結合,注重於人文、自然、宇宙的解說,構築了一種比較文氣的象棋。正如人類的進步,在於文化的積累。棋也一樣,當《易》的知識漸漸在民群中普及,博棋那種直接將自然宇宙濃縮到棋枰的形製,就顯得笨重了。春秋戰國,社會空前的發展,人文氣息空前的濃烈,象棋的發展也就十分迅速。一些名士為了便於解構當時的社會形態,便把象征天地萬物的六十四卦用到棋盤上,變成我們今天看到的六十四個方格,再把皇帝、丞相、謀士、戰車、戰馬、石炮和士兵製成將(帥)士象(相)車馬炮卒(兵)的棋子,在棋枰上運籌帷幄,尋找對策。無形中便為中國象棋定了形和格。這麼一看,就不難看出,象棋已經由象征自然、象征戰爭,發展到象征社會形態了。

象棋的逐漸完善,不但諸子百家學說的融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且使其象征意味更加深刻和豐富。因此,當我們麵對象棋時,既覺得那黑白雙方是兩軍對壘,又感到那是豐富人生的縮影;既有墨家和諧的美感,又有道家飄逸自由的空間;

有建築學的形美,有政治學的秩序,又有精深的數學內容,令人有取之不盡、學之不盡的感覺。而這一切,皆來自象棋豐富的象征。

人們就常說,“象棋象棋,無象不棋。”

這象就一是指“象”這枚棋子,但更重要的是指象棋的象征意義。象棋若沒了象征意義的延伸、擴展,所有棋子都不過是一堆毫無生命氣息的死物。

乾隆自比才比天高,不可能不懂這點。

象乃是天象。天方地圓,一直是中國人的宇宙觀。故而象要行田,走的是方步。

“象三進五。”龔破夭仿佛從一千年前回到眼前似的,悠悠地道。

高僧的口張得天大,想驚訝地“啊”,又沒“啊”出聲來。因為第一反應,他是不相信乾隆會走象的。瞬而,他又堅信龔破夭不會拿自己的生命來開玩笑,說乾隆行的是象三進五,應當是真的。所以,他才沒“啊”出聲來。生怕一“啊”,就打斷了龔破夭的思路。

嘴既張大,他高僧就很會做,馬上轉驚訝的“啊”為讚歎的“噢噢”,然後正襟危坐,無比莊重地沉思著,看走什麼棋來應對。

龔破夭的嘴角卻對高僧閃過一縷譏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