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不能再浪費光陰了
——盧梭
讀書要講究方法。我的讀書方法不僅不能使我得到益處,而且隻能增加我的疲勞。因為我對讀書沒有正確的理解,竟認為要從讀一本書得到好處,必須具有書中所涉及到的一切知識,絲毫沒考慮到就是作者本人也沒有那麼多的知識,他寫那本書所需要的知識也是隨時從其他書汲取來的。由於方法的不當,我讀書的時候就不時地停下來,從這本書跳到那本書,甚至有時我所要讀的書自己看了不到十頁,就得查遍好幾所圖書館。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頑固地死抱著這種極端費力的辦法,腦子裏越來越混亂不堪,幾乎到了什麼也看不下去、什麼也不能領會的程度。幸好我覺悟早,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漫無邊際的迷宮裏,走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因此,在我還沒有完全迷失在裏麵以前就回頭了。
一個真正對學問有著愛好的人,在鑽研學問的時候就一定會發覺各門科學之間有相互聯係。這種聯係使它們互相牽製、互相補充、互相闡明,哪一門也不能獨立存在。雖然人的智力不能把所有的學問都掌握,而隻能選擇一門,但如果對其他科學一竅不通,那他對所研究的那門學問也就往往不會有透徹的了解。我覺得我的思路是好的和有用的,隻是在方法上需要改變一下。我首先看的就是百科全書,我把它分成幾個部分加以研究。不久,我又認為應當采取完全相反的方法:先就每一個門類單獨加以研究,一個一個分別研究下去,一直研究到使它們彙合到一起的那個點上。這樣,我又回到前麵的綜合方法上來了,但這次我不是盲從的,我是有意識這樣做的,而且是正確的方法。在這方麵我的深思彌補了知識的不足,合乎情理的思考幫助我走上了正確的方向。不論我是活在世上還是行將死去,我都一點不能再浪費光陰了。
一個人到了二十五歲還是一無所知,就必須下決心很好地利用時間學到一切。由於不知道什麼時候命運或死亡可能打斷我這種勤奮治學的精神,所以我無論如何也要先對一切東西獲得一個概念,目的是試探一下我的天資,進而可以親自來判斷一下最好研究哪一門科學。
這個計劃在執行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那就是很多時間都利用上了。應當承認,我本不是一個生來適於研究學問的人,因為我用功的時間稍長一些就會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保持半小時始終集中精力在一個問題上,尤其在順著別人的思路進行思考時更是這樣。當我順著自己的思路進行思考時可能要用較長的時間,但還能有相當的成果。如果我必須用心去讀一位作家的著作,剛讀幾頁我的精力就會渙散,並且立即陷入迷惘狀態。即使我堅持下去也是白費,結果是頭昏眼花,什麼也看不懂了。但是,如果我連續研究幾個不同的問題,即使毫不間斷,我也能輕鬆愉快、一個一個地思考下去,這一問題可以消除另一問題所帶來的疲勞,用不著休息一下腦筋。於是我就開始對一些問題交替進行研究,這樣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覺得疲倦了。當然,田園裏和家裏的那些零星活計也是一種有益的消遣,但是,在我的求知欲日益高漲的時候,我便積極尋找能從工作中勻出學習時間的辦法,並且能同時從事兩件事,而不擔心會有哪一件進行的稍差一些。
我感到極為欣慰的是我在時間分配上進行的種種實驗已經盡可能做到既輕鬆愉快,又得到益處。對我來說我的努力仿佛已經取得了結果,甚至還要超過許多,因為學習的樂趣在我的幸福中占據了主要成分。 我的無形的航海家們拖起我的錨,讓風漲滿了我那難揚的帆,駕著我重新駛進漫無路徑的永恒中,駛進空寂的平原上空那沒遮沒攔的大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