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懷大笑保持心情暢快(2 / 3)

“為了讓我們能夠完成任務,上帝已經把智慧、時間和力量賜予了每一個人。”英國評論家羅斯金說。

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之一、英國文學家瓦爾特·司各特經常大聲說:“讓我開懷大笑吧!”正因為他讓自己這樣做了,他才對每個人都表露出和善,把微笑送給每一個人,爾後得到了每個人的真心。

著名牧師亨利·比徹一日與大學時代的同學偶遇,那位同學對他說:“記得在學校時你經常惹加斯威爾講師發脾氣,他對你總是要求得更加嚴格,不能差一絲一毫,而你卻毫不理會他冷峻嚴肅的臉,把自己快樂的心情展現出來。”“沒錯,是這樣的,”比徹笑著回答說,“可結果呢,我還活著,加斯威爾卻過早地離世了,這就是兩種生活方式的區別。”

在聖經裏從來沒有抑鬱、沮喪、失望一類毀人意誌的字眼,耶穌教給信徒的也永遠是開心快樂,因此,真正的基督信徒是快樂的,他們那一顆顆虔誠的心就像陽光一樣鮮活、亮麗。

歌德曾這樣說過:“用嚴肅的目光去看待生活,還有什麼樂趣可言呢?如果早上醒來我們沒有感受到喜悅,夜幕來臨也沒有燃燒起歡樂之火,那麼每天的日升日落、沉睡和清醒還有什麼價值呢?當新的陽光照射在我身上時,我就要真切地享受生活。”

開懷大笑是心情暢快的一種體現,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特殊機能,目的是讓我們歡樂。笑首先要從肺部和氣管開始,由此帶動胃、腎及其他五髒六腑很快震動。當我們大笑的時候,心髒的跳動就會加快,血液流通的速度也隨之加快,呼吸會更加急促起來,為整個係統供給更多的熱能。笑讓我們的眼神更加明澈,心胸更加寬廣,並且會修愎我們已經破損的“身體內在平衡係統”,而身體內在的平衡就意味著健康,它是身體各個部位協調配合的結果,對患者來說,醫生的一個微笑,往往勝過吃100劑特效藥。

夏姆弗特曾經說過:“那些沒有笑的日子就是完全虛度了的時光。”

林肯認為幽默是自己最好的保健品,而事實上,幽默也是世界上所有人最好的保健品。林肯經常說這樣一句話:“我的生活中如果沒有了開懷大笑來調劑,如果沒有了幽默來慰籍,那我寧願立刻死去。”

愛默生的微笑,對見過他的人都是個永遠美好的祝福。

當你看不到希望時,千萬不要放棄,冷靜地坐下來,拿起一支筆,把所有煩惱和憂愁的原因一一排列出來,但也不要忘記在另一邊把可能獲得幸福的原因也一起列上去,不要漏掉一星半點,比如你健康的身體和健康的運動、你的家人、朋友和親戚,還有你的成績、財富、可能擁有的美好生活、合乎情理有可能實現的願望,同時,也要列出你應該承擔的責任和要對他人盡的義務,以及完成責任和義務給你帶來的滿足和愜意。最後,再將兩邊所列的各項進行對比,權衡一下,你就會發現你獲得幸福的原因要遠遠多於痛苦的原因,因此,你就完全沒有理由總讓自己沉侵在煩惱和憂愁之中,應該笑看人生,繼續奮鬥下去。

美國的阿爾戈先生說,在米爾比達有一位這樣的婦女,在她降世以來的幾十年中,幾乎遭受了人世間的所有不幸:悲觀、失望、身染重病、孩子生病等等,常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是即便這樣,她仍沒有消沉下去,她給自己下達了一個死命令,那就是:每天至少大笑三次,不管有沒有值得大笑的事情。接下來的日子,她變得開朗了,每天隻要看到或者聽到稍微有些可笑的事情她都會開懷大笑,有時笑過之後還要細細地品味。現在,她的身體非常健康,情緒也很昂揚,她的家裏充滿了歡聲笑語,丈夫和孩子們也被她的激情所感染,顯得神采奕奕,一家人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居住在紐約西部的伯迪克醫生,整日都笑眯眯地,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曾見他沮喪過,所以人們都親切地稱他為“歡笑醫生”。伯迪克相信好的心情是可以傳染的,所以他很少給人開藥,總是把笑臉和輕鬆愉快充滿希望的醫療建議介紹給病人,其成效往往很顯著。

舊金山市的一個村莊裏,有一位青年因生病久治不愈而產生了輕生的念頭。全家人快要急瘋了,找來一位資深的長者勸慰他,隻見長者走到病床前,看了看他的眼睛,又聽了聽他的心髒,然後微笑著對他說:“根本沒什麼大病,是你自己太緊張了。”長者說話時古怪和不自然的神情逗得青年忍不住笑出聲來,於是,想笑的願望喚起了他的精神和全身各個係統的機能,後來青年的病果真不治而愈,而且精神也很好,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不要把會產生沉重心情的圖片掛在牆上。”愛默生說,“聊天時也不要說起那些不幸的、令人悲傷的話題。”

比徹曾經寫到:“不要選擇那些滿腹牢騷、抱怨生活的人做朋友,歡樂詳和鳥語花香之地才是棲身之所。背著沉重心情的人應該深刻反醒自己,應該去祈禱、去懺悔,直到他的靈魂反射出光芒,臉上重新浮現歡笑。”

“有些人認為,隨著坎坷遭遇的人一起抱怨,是對他們的一種安慰,”塔爾馬吉說,“這種觀點是完全錯誤的。這樣做不僅不會緩解那些不幸人的心情,同時也會給自己增添不滿情緒。記住:不要在自己心裏體驗別人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