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①美:讚美,稱讚,傾慕。
②聰明:孔穎達說:“聽遠為聰,見微為明。”這裏引伸為富於智慧,見聞廣博。
③貴:珍貴;知人:認識人。
④誠:假如,如果。
⑤序:次序,順序。這裏指人才各得其位,各得其所。
⑥庶績:庶,眾多。績,業績、成績。庶績,指各種行業、事功。
⑦爻象:爻,組成八卦的長短橫道。爻象,即爻的不同組合。
⑧辭:言辭,評語。
⑨誌:意誌。所謂詩言誌。
風俗雅正:風,指《詩經》中的國風。雅,指《詩經》中的大雅、小雅。風俗雅正,引伸為民風民俗的和高尚高雅的。
禮樂:即周代的禮儀和雅樂。
六藝:禮、樂、射、禦、書、數六種科目。漢代以後,也可來指《詩》、《書》、《禮》、《易》、《樂》、《春秋》六種儒家經典。祗:恭敬。庸:有常。
躬南麵:指登臨帝位,統治人民。古代帝王之位座北朝南,故稱。
援:引伸為引來,招來。
堯、舜: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克:能。稱:稱頌。登庸:推舉,任用。二八:高陽氏有子八人,稱為“八愷”。高辛氏有子八人,稱為“八元”。這十六人都被認為一時的傑出之士。
有莘之賢:指伊尹。本是商湯之妻(有辛氏之女)的陪嫁奴隸,被湯破格任用,委以國政。
渭濱之叟:指呂尚。相傳曾垂釣於渭水之濱,被周文王發現,並拜為師。
不試:即不被任用。
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為孔門四科。
三等:指生而知之、學而知之、困而學之三個檔次。《論語·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中庸:是孔子所倡導的做事的最高標準。中:即折中;庸:即平常。
庶幾:本表示可能或期望。這裏引伸作有希望成材的人。
六蔽:孔子所講的六種蔽端。《論語·陽貨》:“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狂狷:這裏指偏激之舉。《論語·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拘抗:拘,即拘束;抗,即舉,引伸為奮發。
悾悾:形容誠懇。
為似:即偽似。這裏指表裏不一。
居止:指行為舉止。
庶:副詞,表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