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到第十個應試者了,包老爺也請他看著自己的臉龐,提出同樣的問題。那個應試者仔細朝包公打量了一番,才不緊不慢地回答道:“老爺的容貌嘛……”“怎麼樣啊?”“臉形如壇子,麵色似鍋底,不僅說不上美,簡直要說是醜陋無比。尤其是那兩眼一瞪,還真有幾分嚇人哪!”包公一聽,故意把黑臉一沉,喝道:“嘿,放肆!你怎麼這樣說起老爺來?難道不怕老爺我怪罪嗎?”那個應試者不慌不忙地答道:“老爺,您先別生氣。小的深信,隻有誠實的人才最可靠。老爺的臉麵明明是黑的,難道小的說一聲‘美’就白了麼?老爺既然如此不喜歡聽老實話,那以後還怎麼秉公斷案、做個清官呢?”包公聽了連連點頭稱是,但又接著問道:“你說的倒也在理。不過,我聽人說:容貌醜陋,其心必奸。此話可否當真?”應試者又答道:“此言也不一定正確。看一個人奸否在心而不在貌。隻要包老爺有顆忠君愛民的心,就是長得再黑,也會是一個清官。難道老爺沒見過白臉奸臣嗎?”包公聽完,心中大喜,大聲喊道:“好,就選你了。”
其實這第十個應試者被選中的訣竅無他,還是讚美這一招。隻不過,這位老兄比起前九個來,讚得更精更熟罷了。由此可見,讚美別人也是大有講究的。
日本著名的心理學家多湖輝先生曾經在一本書裏舉了這麼一個例子:
有一次,一位雜誌社的記者前去采訪當時一名享有很高地位的財經界人士。話匣子一打開,就先稱讚對方經營的手段如何高明,繼而就想打聽一些成功的訣竅。但由於是初次采訪,不能很快到達問題的實質。
這時,那位記者將話鋒一轉:“聽說閣下在業餘時間裏很喜歡釣魚,在釣魚方麵堪稱行家裏手。在下平時也喜歡釣釣魚,不知閣下可不可以傳授一點這方麵的經驗?”那大人物聞聽此言,笑逐顏開,便興致盎然地“侃”起釣魚經來,結果主客盡歡,以後記者在采訪中自然是方便了不少。
從這位大人物的心態來看,因為所處的地位,高帽已被人“戴”了不少,繼續“戴”下去就會有不舒服的感覺。那位聰明的記者非常了解此類大人物的心理,便選擇從他的業餘愛好釣魚入手,大人物出乎意外地感到舒暢,這位記者再戰時自然也就容易得手了。
地不分東西南北,時不分古往今來,人們大都難逃喜歡被人稱讚的心理定勢,而不願聽貶抑、反對之語,尤其是那些身居高位、權傾一方的大人物。因此,鬼穀子諄諄告誡道:要想讓別人接受你的主張、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就必須先要毫不吝嗇地讚同、恭維對方,取悅於對方,然後才能鉗製他、駕馭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