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用之於人,則量智能、權材力、料氣勢,為之樞機,以迎之、隨之,以箝和之,以意宣之,此飛箝之綴也。
“大意”要想對別人用飛箝術,就要先衡量對方的智慧和才能,權衡他的實力,審度他的氣度儀表,抓住他的喜好弱點去迎合他、隨順他,用飛箝之術協調他與我們的差距,再用自己的意圖去開導、啟發他,這就是飛箝之術的妙用。
所謂“飛箝”的秘訣,便是巧妙運用褒揚之辭來達成箝製對方心理目的的一種語言謀略,也就是要精心研究他人的好惡,待其情誌暴露無遺時,再去鉗製對方,這也是曆代縱橫家進言的不二法門。
林肯有一次在寫給家人的信的開頭便說:“每個人都喜歡聽到人家的讚美。”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也認為:“人性中最深切的稟質,那就是被人賞識的渴望。”美國著名的文學家馬克·吐溫在談到被人戴上“高帽子”的感受時,也曾幽默地說道:“鄙人在接受了人家愉快的稱讚之後,能夠光憑著這份喜悅的心情不吃不喝生活兩三個月。”因此,當你在說服他人時,不要老是一味地駁斥對方,而是應該適當地說些讚揚對方名譽或成就的話,以便徹底地誘導對方發言。隻要能引起對方的興趣,使其敞開心懷,就不難了解其情誌何在了。
從一般人的心態來看,都不會反對別人給自己戴高帽子的,因為這多半會滿足自己潛意識裏的自尊心和虛榮心,使自我價值得到體現。然而,要使被戴者感覺到這頂“高帽子”不大不小正合適,卻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下麵這個故事或許能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
眾所周知,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包公是位剛正不阿的“包青天”,但據說這位包老爺同常人一樣,也有喜歡被人“戴高帽子”的弱點。
傳言包公做了開封的知府後,欲挑選一名稱職的文人來做自己的師爺(秘書)。
包公選師爺的告示貼出來之後,四麵八方的文人學士紛紛前來應試。考試的第一個題目是筆試,由包公親自出題、親自閱卷,最後從參加應試的上千人裏挑出了十來個很有文才的儒生。第二個題目是麵試,包公要同他們一個一個單獨會麵,隨口出題,當麵應答。
而包老爺麵試的題目出得也很別致,前麵九個人一個一個地進去後,包公指著自己的臉龐對他們問道:“你看我長得怎麼樣?”那些人抬頭一看包公的麵容,不禁嚇了一跳:頭和臉都黑得如煙熏火燎一般,乍一看,簡直就像一個黑色的壇子放在肩膀上:兩隻眼睛鼓而圓,一瞪起來,白眼珠多、黑眼珠少。他們都在心裏琢磨著,如果把他的模樣照實講出來,那包老爺一定會火冒三丈的。人說當官的都愛聽恭維話,我們何不奉承他一番,討個喜歡呢?於是,便一個個地都恭維他長得眼如朗星,眉似彎月,麵色白裏透紅,一臉清官相貌。包公聽著他們胡說八道,那臉黑得簡直要滴下墨汁來,便將他們一個個都打發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