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錯誤是員工的影子(1 / 2)

如果壞事情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多麼小,它總會發生,並引起最大可能的損失。

——愛德華·墨菲

管理原理:墨菲定律

1949年,一位名叫愛德華·墨菲的空軍上尉工程師,認為他的某位同事是個倒黴蛋,不經意間開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讓他去做就一定會弄糟。”這句話迅速流傳,並擴散到世界各地。在流傳擴散的過程中,這句笑話逐漸失去它原有的局限性,演變成各種各樣的形式,其中一個最通行的形式是:“如果壞事情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多麼小,它總會發生,並引起最大可能的損失。”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

愛德華·墨菲首先陳述的定律是這樣的:一般地說,可能犯錯誤者將犯錯誤。與這一刻劃的表麵上的調侃相反,對於這句話所描述的現象有其某些深刻的原因。在許多情況下,工作上的失誤不是由個人的壞運氣所引起的結果,而是許多係統的複雜性和相互關聯性的後果。

一個與直觀相反的墨菲定律的例子來自概率論,最近由科學作家羅伯特·馬地歐斯精心製作。想像你有10雙襪子,並且不管你怎麼保管,還是丟了6隻。問題在於,什麼事情最會發生?是最幸運的情況你還剩7雙完整的襪子(即丟掉的6隻襪子剛好來自3雙襪子),還是最不幸的情況你隻有4雙完整的襪子(即6隻丟失的襪子來自6雙不同的襪子)?使人驚奇的是最終得到最壞可能的結果(4雙襪子加6個單隻襪子)比得到最好可能的結果(7雙襪子,沒有單隻襪子)的可能性要大100倍。更精確地說,7雙襪子的概率是0.003,6雙襪子的概率是0.130,5雙襪子的概率是0.520,隻有4雙襪子的概率是0.347.

兩個事件稱為是相互獨立的,是指一個事件的發生不會使另一個事件的發生增加或減少可能。如果你擲硬幣兩次,兩次所擲的結果是相互獨立的。如果你在電話本中任找兩個人,一個人的出生月份與另一個人的出生月份是相互獨立的。

襪子丟失它的配對的傾向無疑是帶有報複性的墨菲定律!盡管如此,我們將不希望這樣的事發生,並且不必為發現我們的襪子成單而自認晦氣。大多數人在說起一大堆微不足道的倒黴事時隻是為了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話資料,就像大多數人說起妖魔鬼怪來並不真信其有。另外,我們經常會真切地感到不知所措以至感到老天爺真會與我們作對,其實數學能幫助我們消除這一幻覺。

自我誇大性一般是招來幻覺和偏執狂的關鍵。感覺是下列莫須有的下意識推斷的後果:如果世界已離我而去,那麼我一定是極為重要的。對於這些人來說,很難抓住可靠的事實,幾乎沒有一個人能給出有關他們的一雙襪子。

在一個內部關係越來越錯綜複雜的世界中,有時取出相對很小的一部分就能破壞一個係統。一雙襪子丟了一隻就被破壞。一個巨大的或多或少連接成一串的部分的總體(一部分失效,就全部失效)甚至更為脆弱,就如我們的肉體那樣。當這樣的失效(這裏我強調其中包括疾病和襪子不匹配那樣的事故)發生時,我們要心安理得,真誠地相信這是事出有因。墨菲定律適宜地解釋了故事、本性和統計之間的連接關係的一個方麵。

管理警示錄:做最好的構想,做最壞的打算

“墨菲定律”誕生於20世紀中葉的美國並非偶然。這正是一個經濟飛速發展,科技不斷進步,人類真正成為世界主宰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處處彌漫著樂觀主義的精神:人類取得了對自然、疾病以及其他限製的勝利,並將不斷擴大優勢;人類不但飛上了天空,而且開始飛向太空;人類有能力修築巨型水壩、核電站和空間站;人類能夠隨心所欲地改造世界的麵貌……

這一切似乎昭示著一切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和挑戰,人們總能找到一種辦法或模式戰而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