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的人口擁有80%的財富,20%的員工創造了80%的價值,80%的收入來自20%的商品,80%的利潤來自20%的顧客……
——帕累托
管理原理:80/20定律
1897年,意大利經濟學者帕累托在研究中偶然注意到一件奇怪的事情:19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分配呈現一種不平衡的模式,大部分的社會財富,都流向了少數人手裏。
在當今社會,這件事本身並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但令帕累托真正感到興奮的是,這種不平衡模式會反複出現,在不同時期或不同國度都能見到——不管是早期的英國,還是與他同時代的其他國家,或是更早期的資料——而且這種不平衡的模式有統計學上的準確性。
帕累托從研究中歸納出這樣一個結論:如果20%的人口擁有80%的財富,那麼就可以預測,10%的人將擁有約65%的財富,而50%的財富,是由5%的人所擁有。
在這裏,重點不僅是百分比,而在於一項事實:財富分配的模式是不平衡的,而且這種不平衡是可以預測的。
因此,80/20成了這種不平衡關係的簡稱,不管結果是否恰好是80/20,因為嚴格來說,精確的80/20關係不太可能出現。
後人對他的這項發現有不同的命名,如帕累托法則、帕累托定律、80/20法則、80/20定律、二八法則、最省力法則、不平衡原則等。
80/20法則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然而人們對它知之甚少。約瑟夫·福特說過:“上帝和整個宇宙玩骰子,但是這些骰子是被動了手腳的。我們的主要目的,是要了解它是怎樣被動的手腳,我們又應如何使用這些手法,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管理警示錄:重要的少數和繁瑣的多數
80/20思考法,是將80/20法則用於日常生活的非量化應用。80/20思考法和80/20分析法一樣,我們一開始先假設,在投入和產出之間有一種不平衡的關係。但是,我們不需搜集資料來分析這個關係,而是大略估計它。
80/20思考法比較廣泛,它是一種不太準確而且屬於直覺式的程序,包含諸多我們的思維方式和習慣。正是這些思維方式和習慣,使我們設定了哪些東西是造成生活中重要事物的原因。80/20思考法讓我們能辨認出這些原因,並借以重新運用資源,進而改善問題。
80/20思考法不要求你搜集資料,也不必認真去測試你的假設能否成立。因此,80/20思考法有時候可能會產生誤導。比方說,假如你辨認出一種關係了,便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主要的20%是什麼,這樣得到的80/20關係並不十分準確,但是傳統的思考方法更容易誤導你。
沒有任何一種活動不受80/20法則的影響。若想成為運用80/20法則的專家,你需要發揮你的創造力,積極觀察,並經常使用它!
案例:80/20定律在客戶關係管理中的應用
對於任何企業,客戶都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寶貴資源,維護並提高客戶忠誠度已是現代企業的經營目標之一。作為客戶關係管理的龍頭,呼叫中心擔負起此提升客戶忠誠度的重擔。這裏要提到一個被經濟學廣泛承認且應用的定律:80/20定律。
80/20定律是19世紀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率先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後來被稱為80/20定律(也稱帕累托定律)。對於此定律,最通俗的比喻即100個觀眾在看電視節目,其中80%的觀眾收看的是其中20%的節目,換而言之,就是電視節目很多,但吸引絕大多數觀眾的隻是其中的少數。
那麼具體到公司業務,對於已經與公司有業務往來的客戶,其中80%的業務來自於20%的客戶;同樣,對於暫時與公司還沒有業務往來但也是公司希望爭取到的潛在客戶而言,其中80%的潛在業務來自於20%的潛在客戶(潛在客戶可被認為是那些曾一次或多次與你公司接觸過或你公司與之接觸過的潛在客戶,這裏的接觸製無論發生在多久以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