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渾天說與蓋地說(1 / 1)

到了漢朝中國的天學就更牛了,先是在一本出自公元前1世紀的書《周髀算經》裏,提出“蓋天說”:“天象蓋笠,地法覆盤”,接著過了100多年,東漢的張衡又提出係統的“渾天說”理論:“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中黃,孤居於天內,天大而地小。天表裏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這兩種說法都是當時的古人對宇宙結構的認識,而且說明認識在不斷進步,尤其是渾天說,比蓋天說又進了一步。

《周髀算經》是誰寫的,現在已經沒人知道,但張衡可是個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不但提出了渾天說,還是一個多方麵發展的牛人。他造了一架叫“漏水轉渾天儀”的儀器,是利用水力推動,可以演示天象,並可以記錄時間的儀器,他造這架儀器的時間是公元100年左右。張衡除了天學厲害,其他方麵也特牛,他造了全世界第一台記錄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複原並製造了黃帝用過的指南車、記裏鼓車等等。難怪郭沫若老先生都驚呼:“如此全麵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景仰。”

外國雖然在很早的時候也有很多關於天象以及曆法的記錄,但由於西方沒有一個民族可以保留下完整的曆史,所以很多事情都隱藏在濃濃的迷霧後麵,誰也看不清。比如古埃及人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就創造了人類最早的曆書—太陽曆,但關於太陽曆是如何創造的卻幾乎沒有任何記錄,隻知道大家都在用。太陽曆是把天狼星與太陽同時升起的時間作為一年的開端,並且把一年分為365天。可這件事是怎麼玩出來的,沒人知道。還有據說古巴比倫有過關於彗星的記載,這個記載寫在一塊模模糊糊的泥板上,而且楔形文字也沒幾個人能看懂。歐洲在古代和中世紀雖然也有很多關於彗星的記載,但李約瑟在研究了中國的古籍以後這樣說:“可是比較起來,中國的記錄卻最為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