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麵脂藥方始於南宋,據說李清照曾是這一藥方的忠實“用戶”。
李清照隨“南遷”隊伍由曆城逃亡南方,在此過程中進過河南一個小村子。村裏遍植杏樹,此時正值初春,杏花燦爛,美不勝收。李清照當時雖心情抑鬱,但也不禁為這滿目的杏花春色所陶醉,於是策馬進入這個“桃花源”般的村子深處。讓李清照驚奇的是,村中婦女容貌個個猶如這杏花般美麗素雅。與村民交談中,李清照終於知道了這其中的原委——原來,村裏盛行用杏仁美容,並自製了杏仁美容方子。李清照偶得此方,便一生享用。
此方選自《太平聖惠方》,成分:杏仁200克,白附子末90克,密陀僧、胡粉各60克,白羊髓2.5克,珍珠末3克,白鮮皮末30克,雞蛋白7枚,酒3升。將杏仁湯浸去皮、尖,入少酒,研如膏,再下雞蛋白研一百遍,再下羊髓研二百遍,後以諸藥末納之,後漸漸入酒,令盡,都研令勻,於瓷盒中盛。每夜以漿水洗麵,拭幹塗之。
本方是以杏仁為主製成的麵脂膏。杏仁苦溫潤燥,能“除肺熱,治上焦風燥”(《珍珠囊》)。肺與大腸相表裏,麵部皮膚的粗黑不澤往往與肺熱腸燥關係密切,故杏仁常被用以治療各種皮膚疾病及悅澤麵容,《本草綱目》記載該藥可治“麵上皯瘡”,杏仁中含有豐富的苦杏仁油成分,對皮膚有滋潤營養作用。白附子善祛風化痰,亦為祛黝除黯的常用藥。密陀僧具有金黃色的金屬光澤,能美化容顏,消腫收斂,用治“諸瘡腫毒、鼻破、麵黑”(《本草正》),對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胡粉即為鉛粉,粉質細膩滑潤,用之可磨蝕斑痕,嫩膚除皺。白鮮皮有清熱燥濕止癢之功,為治皮膚風疹、疥癬之要藥,用於方中可未病先防,使皮膚保持健康光潔。珍珠富於光澤,能除麵黑,嫩膚澤顏,有較強的美容修飾效果,自唐代用於麵藥、澡豆之中,曆時千年,經久不衰。白羊髓和雞蛋白作為麵脂的賦型成分,可加強藥物的滋養作用,使皮膚嫩白紅潤。本麵脂富含油脂,故尤其適合幹性皮膚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