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小貼士
廣受兒童歡迎的喜劇《家有兒女》,其主題曲中有這樣一句歌詞:“讓我們自己創造,也許會更好。”這是父母們需要牢記的一句話。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那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也許會打造出令父母都吃驚的結果,甚至奇跡。
6.轉個彎,讓孩子接受自己的看法
心理學上有一個“歐弗斯托原則”,是指在說服一個人的時候,可利用巧妙的說辭,讓對方不得不接受你的提議。提出這個原則的人是英國心理學家歐弗斯托,他幫助人們解決了很多溝通中的問題。同樣,這一原則在家庭教育中也很有效。
很多父母都明白一個道理,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孩子不一定願意照做,勉強做了也不一定覺得快樂。但有些事情,如果孩子執拗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明顯對他是有害無益的,比如有的孩子不愛吃飯、偏愛零食,不好好睡覺、晚不睡早不起,不愛寫作業、隻想著出去玩……對於這些情況,父母雖然知道不能由著孩子,但“牛不喝水強按頭”也不是辦法,隻會引起孩子的反抗和反感。這時,父母可以通過一些溝通技巧來讓孩子服從自己。
在生活中,溝通技巧是很重要的。如果隻會直來直去地讓別人接受自己的想法,那麼結果可能會“兩敗俱傷”,難以達到自己的目的。親子教育同樣是這個道理。日常生活中,父母經常要說服孩子做一些事情,或者是在雙方意見相持不下的時候,父母希望孩子聽自己的。這時,和孩子說話的方式不應該是強化性的,反而應該做出“退一步”的姿態,把“主動權”讓給孩子。
吃過午飯之後,寧寧在客廳裏看動畫片,媽媽覺得有些頭疼,就在臥室裏休息。誰知,寧寧把電視的聲音調得太大,媽媽根本無法入睡。她幾次起來想讓寧寧關掉電視、去寫作業,但都沒有成功,寧寧甚至還會和媽媽頂嘴了:“你們大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為什麼不讓我看電視?”媽媽很無奈,躺在臥室裏黯然神傷。
過了一會兒,爸爸從書房走出來,很溫和地對寧寧說:“兒子,你是希望現在趕快寫完作業,晚上痛痛快快地和爸爸下樓踢球呢,還是想帶著沒寫完作業的煩惱踢球?”寧寧想了想,立刻關掉了電視,轉身進屋寫作業去了。
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是不讚同大人的說法,隻是他們不願意自己總是在別人的安排下做事,他們渴望自己能夠決定一些事情。所以,當你把選擇權交到孩子手裏的時候,就會發現他其實還挺通情達理、挺懂事的。
用類似的方法說服孩子的時候,要盡可能地多給孩子一些選擇,比如“你覺得……”“這個怎麼樣”,切勿用“你應該……”“你為什麼不能……”這樣的話。要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去體會其中的道理,而不是簡單地給孩子擺出兩個選項,“逼迫”他選擇其中一個。
菲菲每天都要喝一瓶鮮橙汁,並且必須是帶果肉的,否則她一口都不喝。這天,媽媽接菲菲回家的時候,照例帶她到樓下的小超市買橙汁,老板抱歉地表示,今天有果肉的鮮橙汁已經賣完了,隻剩下幾瓶沒有果肉的。媽媽本想帶菲菲到遠處的超市去買,但想到吃完飯還有很多事情,就想讓菲菲今天先將就一下,喝一瓶沒有果肉的。誰知菲菲非常堅定,偏不妥協,還噘起了小嘴跟媽媽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