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 / 3)

第四章

“說”什麼——傳播內容實訓要件

課程目標

1.分析語言符號的特點,掌握語言符號運用的方法和技巧。

2.了解非語言符號的種類,掌握正確運用非語言符號傳播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節 語 言

情境導入

網絡語言符號

無線電廣播問世38年後擁有5000萬聽眾,電視誕生13年後擁有同樣數量的觀眾,而互聯網從1993年對公眾開放到擁有5000萬用戶隻花了4年時間。網絡傳媒越來越引人注目。網絡傳播中的語言符號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與印刷媒介中的語言符號、規範的漢語相比,出現了很多新現象。(我們這裏談論的網絡傳播中的語言符號,不包括上傳傳統媒體的語料,專指在網絡上發表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言論和談話)具體可以歸納為以下七種情況:

1.使用英文的簡寫、英文的漢譯諧音

在網絡傳播中,出現了大量中英文混雜的情況。拋開文化心理的影響,出現這種語言現象很重要的一個現實原因是,英文字母的組合在鍵盤上要比拚寫漢字節省時間,在上下文語意足夠清晰的情況下,漢字中混雜英文字母也就流行起來。在這一類型中又有三種情況:夾雜完整的英文,如Viva——萬歲(表示特別喜愛某樣東西時使用);英文的簡寫,如PS——Photoshop,GF——女朋友(源於英文Girl Friend),BF——男朋友(源於英文Boy Friend),BTW——順便說一句(源於英文By the Way),IMHO——竊以為(源於英文In My Humble Opinion,屬於Internet的文言文);另外還有個人“發明”的英文漢譯諧音,如faint——分特(指因為激動或震驚而昏倒,網絡上用來誇張感情的強烈)。

2.拚音及拚音的簡寫

使用拚音或拚音的簡寫,主要也是由於網上交流對速度的追求。一般來說,比較常用的稱呼、不雅的口頭語,或一些常用的專有名詞。如“xixihoho”代表“嘻嘻嗬嗬”,用來表示心裏十分高興,源於某網站版主常用,於是流傳開來。

拚音的簡寫,如MM——妹妹(美眉),LP——老婆,LG——老公,TNND——他奶奶的(在抱怨或罵人時用,有時可以簡寫為NND,類似的還有TMD、WBD等),PPMM——婆婆媽媽,囉囉唆唆,XGP——小鋼炮[攝影論壇專用語,指Nikon AF80-200/2.8ED多款;泛指各家的70(80)-200(210)/2.8],XB——小白(攝影論壇專用語,指Canon EF70-200/2.8L。Canon的長焦鏡頭均為白色,白色鏡頭中它的體積在當時是最小的,故得名)。另外還有“漢字+拚音簡寫”的形式,如小H(小黑)(攝影論壇專用語,有時指XB的前身,外殼黑色的那支EF80-200/200/2.8L,現在主要是指Sigma 70-200/2.8EXAPOHSM)。

此外,還有一種情況,不僅語言符號在外形上發生了變化,在意義上也有變化,被重新賦予了網絡交流中新的意義,並成為網絡慣常用語。如FB——腐敗,網上注解為“聚會+吃飯+活動”。起源不詳,據說是北京某人與天津某人在鬥嘴時發明出來的。DX大俠,大蝦,網上解釋為“不是膠卷感光度自動識別的DX,指對此項玩了一段時間,有點發言權的泡菜”。

3.使用數字

網上常常借用數字和漢字的諧音,來表示漢字的意思,而不是單純地表示實在的數字。如98——酒吧,7456——氣死我了。14——意思(不好14,1414啦)。

在這一類型當中還有一種變異,即數字與漢字的結合,如哈9——喝酒。

4.圖形

網絡中還出現了使用圖形來表達感情的專有符號,稱為“表情”語言。確切地說是用以表達情緒的鍵盤字符,如“:)”代表微笑,“:(”代表皺眉(不悅),“:O”代表窘迫(煩惱),“:D”代表大笑,“;)”代表眨眼。

5.同音異義字——網絡通假字

我們都知道通假字,是指古代漢語書麵語裏同音或音近的字的假借或通用。那麼,在網上也有一些詞語,在特定的網絡社區內被當作通假字來使用,例如來自攝影網站的油墨——幽默。

6.象聲詞表示感情

網絡中的象聲詞往往使用得比較誇張,如“嗚嗚”表示“徹底沮喪及傷心”。

7.特有的借稱

網絡中有許多借稱,很像是暗語,經常與字麵的意思有出入,是網絡中很有特點的詞彙。如壇子——論壇,泡菜——在論壇裏看和說的會員,美眉——年輕女性,恐龍——漂亮女性的反義詞,樓上樓下——帖子中的上下部分,隔壁——論壇中的另外一個主題,爬牆——看帖子(由於壇子的程序是讓新帖子在最上麵,老帖子一點點沉下去,所以如果看帖子從第一個開始,一個回複一個回複看下去,就是從下麵向上看),趴牆頭——光看不說(出自新浪的公開聊天室,指不進聊天室、在牆頭上偷看的行為。現在通指一些泡菜不喜發言或者嫌敲鍵盤麻煩,隻看不說,為論壇貢獻點擊數而不留痕跡),扇子——發燒友(源於英文Fans,是迷,愛好者;比如有Canon Fans、Nikon Fans,等等),灌水——發長帖(原意指字數比較多的帖子,但論壇中采用了帖子數計量後,一些泡菜為了增加工分,也用短信息代替長帖,也叫灌水),拍磚——批評。

網絡上交流信息主要依賴於電腦來傳播語言符號,那麼,語言符號的傳播載體也促使網絡語言的交際帶有電腦鍵盤化的特征。一些鍵盤符號,如“~”“@”“#”“$”“∧”“*”等經過自由組合就可以表達特定的內涵和思想感情,同時也產生出傳統口語和書麵語中所沒有的表達方式和修辭形式。網絡語言交際也逐漸分化出網絡口語、網絡書麵語以及帶有鍵盤語言特征和多媒體特征的網絡語言等語體形式。由於網絡交際的人群及板塊的不同,也逐漸分化出不同的網絡社會方言。

思考題:

1.網絡語言會不會威脅傳統正規語言,產生負麵影響?

2.你如何評價網絡語言的傳播特性?

1.網絡語言是伴隨著網絡的發展而新興的一種有別於傳統平麵媒介的語言形式。

2.網絡語言或簡潔生動,或動態傳神,或意趣盎然,以其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在網絡應用。

3.網絡語言是年輕網民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表現。

能力知識點

一、語言符號的含義

語言符號是音和義的結合,包括了語言與文字兩類,即所謂的口頭語言和書麵語言。

語言是約定俗成的。語言是用一定的聲音和文字形式去標記事物或思想,從而獲得意義。如果說聲音是現實的第一次符號化——產生語言,那麼記錄語音則是現實的第二次符號化——誕生文字。兩次符號化的過程,其演進在人類傳播史上也許需要數萬年時間才能完成。

在現實傳播活動中,隻要一定的語言符號標記或指代了某種事物或思想,它就可以被分解為語音形式、文字形式和語義內容三個方麵。換句話說,完整的成熟的語言符號應該是音、形、義的有機結合,它既包括聽覺物質化——語音形式、視覺物質化——文字形式,也包括符號信息化——語義內容。

有人認為,人在沉思默想時可以不用語言,隻有將思考的結果表達出來時才用語言,才有傳播。因此,所謂的自我傳播或人內傳播是不存在的。其實,人們在沉思默想時的內向傳播用的是內部語言;把思維結果表達出來的有形的外向傳播用的是外部語言。內部語言和外部語言雖有區別,但都是對某種具體語言的運用。語言與意識是一張紙的兩麵,不可分離。科學實驗也表明,沉思默想的內向傳播也是離不開語言的,而隻要有語言的流動和傳遞,也就有傳播的存在。

由於語言的誕生、完善和協同運作,使得猿腦與人腦分化、猿與人分離,把人從動物界分化出來組成了社會。語言是社會的黏合劑。語言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是人類的共同財富,是人類社會須臾不可離開的東西,也是人類唯一完善的隨身法寶。

二、語言符號的作用

語言符號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交際的工具,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傳播媒介之一。人們借助語言符號來使思想得以表達、情感得以傳達、知識得以交流。

(一)語言符號是人類的重要標誌,是一切傳播的核心。沒有它,就沒有人類的今天,人類複雜的思維過程和文化之火就不可能繼續下去。

(二)從語言的功能上看,語言符號是信息傳播的主要載體,“從哲學意義上來看,思想是通過語言表達的。思維是語言的‘內核’,而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吳文虎)

(三)在傳播活動中,語言不僅無法脫離意識和思想而單獨存在,而且要實現任何目的也離不開對話者的協同與合作。格頓斯認為,所有說話(傳播)必須遵循四項合作原則:

1.數量準確。說話時既不能說得不夠、講得不清楚,也不能說得太多。

2.質量準則。說話者內容是真實的,不能胡扯一通,弄虛作假。

3.相關準則。說話圍繞主旨,不說與主旨和當時狀態無關的話。

4.方式準則。說話要明白無誤,力求準確,不能含糊不清。日本學者毛利可信(1982)補充說道,不能片麵理解會話準則,因為“在聽別人講話時,我們不僅僅理解並接受話語的字麵意義”,“還必須考慮到說話人的動機、意圖、態度,而其中的關鍵便是言外之意,即含義”,所以,運用語言符號,既要遵循一定的交流與溝通的準則,還要注意聯係傳播動機、意圖和傳播背景、場合,破譯和讀解出語言符號中蘊含的弦外之音或言外之意。否則,這種“傳播合作”是不完美的。

三、語言與現實的關係

阿南古人認為,同圖片等符號不同,“語言,不管是說的或是寫的,都充滿了曖昧的意義”。塞夫林和坦卡特說:“我們有許多麻煩都是由於誤用語言而造成的,如果我們像科學家那樣使用語言,就會減少許多謬誤,使事物明晰起來。”

1.語言是靜態的,現實是動態的

語言一旦被約定俗成,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是穩定不變的,可我們用來表述它的語言卻是凝固和靜態的。

2.語言是有限的,現實是無限的

溫德爾·約翰遜指出,英語共有50萬到60萬個單詞,但它們要表述的卻是幾百萬種不同的事實、經驗和關係。《康熙字典》中的4.7萬個字和《辭海》中的9萬個詞,乍看嫌多,但它們同所要表述的無限的對象相比,又少得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