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西取益州後,有人提議要把成都的房舍屋田賞賜給將軍們,趙雲當即就反駁了,這初定益州,民心不穩,百姓不信任,切不可追求安樂,應立刻歸還給百姓們,等到益州內部穩頓,百姓安居樂業了再考慮也不遲,劉備欣慰的答應了。這點看出了趙雲是個有政治目光的人,不但有謀而且還是個仁慈之人。
定軍山一役,黃忠斬殺夏侯淵,趙雲在漢水不斷突圍曹軍,事後,劉備仔細觀察力戰爭後的場景,發自內心的說了句:“子龍一身是膽!”軍中便稱趙雲為“虎威將軍”,隻是一個名號,無實權,卻也突出了趙雲的威勇。
諸葛亮北伐對戰曹真時,趙雲和鄧芝是疑軍,可敵我懸殊,趙雲親自斷後保全了軍資和人員,不至於大損,事後,諸葛亮便要把軍中剩餘的布匹嘉獎趙雲所部,被趙雲謝絕了:“如今我軍剛剛戰敗,我怎麼能受如此獎勵呢,應該把這些布匹留到寒冬時分發給有需要的將士。”諸葛亮對趙雲的品行讚歎不已。
祁山戰場中,馬謖大敗而歸,諸葛亮引咎降職,趙雲也自貶為鎮軍將軍。
過了兩年,趙雲病逝,後主劉禪追諡為順平候。劉備時期,被封的候位隻有一個,就是法正。劉禪時期,有諡號的有諸葛亮、蔣琬、費禕,寵臣陳袛以魏國投城來的夏侯霸,後來被追諡的有關羽、張飛、龐統、黃忠、趙雲,這在當時是很大的榮譽。
趙雲有兩個兒子,這是真的,大兒子趙統,小兒子趙廣。
初定漢中,劉備不用趙雲,不用張飛,而用魏延為漢中太守,張飛就不說了,那肯定不是個能當太守的主,趙雲是元老級別的,魏延則要晚了許多,可劉備還是用了魏延,這給人們留下了疑問。
劉備西進益州,留下趙雲,還封了個中護軍,東吳派人來接回孫尚香,後來因為趙雲和張飛隔江攔截未能成功。
劉備西進益州時趙雲的官位是中護軍,稱王後是翊軍將軍,稱帝後是征南將軍,劉禪上位後遷鎮東將軍,並加永昌亭候,總得來說官位不算大也不算小,劉禪上位後還要大些。
縱觀趙雲一生,可謂淒慘,我個人覺得劉備實在是待趙雲有些薄了,五虎將中,其他四人動不動前後左右將軍,關羽還鎮守荊州,可趙雲到了死後經過薑維等人議論才被追諡為順平候。
許多人說趙雲就是護衛,我想說,不要理解官職名字的意思,趙雲在長阪坡是劉備派他去守護家眷了?沒有吧,劉備丟棄家眷是家常便飯的事,這些史書都有記載,何況甘夫人都不是他正室,丟了就丟了,是趙雲在亂軍中看見劉備的家眷了舍命前去救的,並不是什麼護衛隊長。
還有,別被《三國演義》看懵了好嗎,總是看著劉備或者諸葛亮身邊趙雲護衛著那就是保鏢了?你可看曹操的保鏢許諸、典韋被封將軍了?你可看孫權的保鏢周泰被封什麼將軍了?但趙雲為什麼能封將軍?就因為他不是保鏢,不是護衛,是可以上戰場打仗的,哪個保鏢能夠不保護主公還率軍出征的?哪個保鏢可以被封為郡守的?
因為《三國演義》弄得許多人把它當成了曆史,而正史《三國誌》卻無人問津,但趙雲的形象在我心中一直是偉岸的。
長阪坡救主體現了他的忠勇;“駁成都田園屋舍分賜議”體現了他真正為民著想的高尚品質;勸劉備舍吳伐魏則體現了他的遠見卓識;箕穀一役中,趙雲親身斷後,所部不損,保全大部分軍資,體現了他的高超統率能力;桂陽太守趙範獻上美嫂,趙雲斷然拒絕,體現了他的正直;其人生活檢點、忠軍愛國、愛護百姓、善待士兵、武力超群、渾身是膽、姿顏雄偉。
趙雲是完美的,關於他的爭議千百年來都說不清,我們畢竟隻是在讀曆史,而不是親身經曆過,史書記載的也並不詳細,但我想,在子龍迷的心中,不需要解釋那麼多,“趙雲”這兩個字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