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西卉談趙雲(1 / 2)

趙雲,字子龍,東漢冀州常山國真定縣人。

趙雲是我最喜歡的三國人物,沒有之一,也是廣大三國迷最喜歡的人物,一想到趙雲,人們理所當然的想到他的膽、勇、忠、剛,還有俘獲萬千少女芳心的俊逸麵容。

看過一則新聞,說是考古人員發現劉備墓中一條流傳下來的手稿,把趙雲說成了女兒身,在這我特麼想問問,古代重男輕女的思想在人們的腦海裏根深蒂固,女兒身以何服眾?女兒身如何與上戰場大漢拚鬥?那些寫趙雲是女兒身的小說作者,你們是從幼兒園直接跳級到高中的?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出世後就引起軒然大波,一步步野史、雜記緊隨其後,到了現代,各種版本的三國小說更是層出不窮,我不得不佩服羅貫中的超人想象力,他文學功底深厚無比,三國曆史也肯定讀的滾瓜爛熟,那麼多情節被他構造出來,看起來又那麼合理,那麼生動,那麼迷人,這就導致許多人就對《三國演義》記憶猶新,可以說羅貫中寫出了一個神話,寫出了一種思想,寫出了一個時代,但我們如果要真的了解三國,了解三國各個名將文臣,《三國演義》是不用讀的,可以選擇忘掉,多讀《三國誌》、《資治通鑒》、《後漢書》,如果你已經忘不掉《三國演義》的情節了,那也沒辦法了。

繼續說趙雲吧,趙雲首先是從屬公孫瓚的,早年,趙雲在郡衙裏當差,後來率領一些兄弟去投靠了公孫瓚。

公孫瓚有點自戀,也有點驕傲,就問了:“如今天下,袁氏一門名滿天下、勢力雄厚,你怎麼會迷途知返呢?”

這話問的是個人都知道是假話了,趙雲就說了:“袁紹雖然好,但明主不是我一個人能看出來的,而是百姓們共同商議討論出來的,他們覺得你是明主,所以我就來投靠了。”

在當時,討董已經失敗,各路諸侯紛紛傭兵自立,而袁紹當時的勢力最大,袁紹在冀州,趙雲不去投靠袁紹而去投靠公孫瓚,雖說《三國誌》記載趙雲是通過百姓們共同商議才決定的,但一個人的的前途命運是別人說說就可以影響的嗎?趙雲本人如果不同意那有什麼用?所以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趙雲起碼是個有見地的人,而非無謀之人,因為袁紹雖名滿天下但昏庸無道,即使是個世家名人也無用,而公孫瓚常年與異族鬥爭,剛猛英烈,是民族英雄,這就是差距。

後來,劉備帶著關、張來投靠公孫瓚,劉備就碰到了趙雲,這一下就摩擦出了激情火花,劉備很欣賞趙雲,趙雲也很欣賞劉備,這惺惺相惜來得過於猛烈,可趙雲忠義,劉備也畢竟在公孫瓚手下不好挖人。

公孫瓚派劉備援助青洲的田楷,趙雲也隨同前去,這又加深了趙雲對劉備的親切感,趙雲對劉備的印象已經非常不錯了,後來因為兄長過世趙雲便辭去了,臨走時還對劉備說了:“我一定不會忘記你的恩德!”

公孫瓚被袁紹打敗了,劉備在鄴城遇到了趙雲,然後,劉備如願了,趙雲投靠了他。

趙雲的忠義是沒得說的,哪怕他發現公孫瓚胸無大誌、不識大體,他也沒有脫離公孫瓚,直至公孫瓚戰敗身亡後他也沒有立刻投靠別人,跟了劉備之後他也忠心耿耿,即使一直在顛沛流離,一直在寄人籬下,趙雲也從沒異心。

劉備在新野被曹操打的大敗而逃,軍心散亂、傷亡慘重,是趙雲在亂軍中奮不顧身的救出了劉備的家眷――甘夫人以及阿鬥,羅貫中寫的長阪坡趙子龍七進七出我也不知是真是假,史書上也隻是說趙雲奮力救出了劉備的家眷,以劉備當時的兵力,趙雲就算帶兵去了也絕對是曹軍人海中的一疊小舟,可趙雲還是救出來了,這其中的艱辛危難可想而知,我想,至少趙雲的勇武、膽魄是無可質疑的。

事後,趙雲被封了牙門將軍,以劉備當時的身份,雖是皇叔但也是個新野縣令,一城之主罷了,跟隨劉備十幾年顛沛流離立了如此大功才被封個牙門將軍。

赤壁之戰後,劉備趁機奪了荊南四郡,趙雲被封了偏將軍和桂陽太守,前桂陽太守趙範把他的嫂嫂樊氏獻給趙雲,趙雲勃然大怒,拒不接受,這樊氏也是國色天香級別的,趙雲即使明麵上不接私底下也可以接啊,可趙雲不納,這點也證明趙雲不是個好色昏庸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