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病毒”包裝(1)(1 / 2)

製造病毒的目的是什麼?當然不是僅僅為了賺取病毒自身所帶來的那一點點利益,主要目的是隱藏在病毒背後的東西。我們是希望病毒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注意力,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消費者。因此,傳播病毒不是目的,而是要把隱藏其後的產品信息在潛移默化之中傳遞給消費者。如此,我們就需要給病毒進行包裝,使它所帶的產品信息不容易為消費者所察覺,以免消費者因為這些附帶信息而遠離病毒。我們要的效果是消費者自願的接受這些產品信息,而不是強迫他們接受。

(第一節)你的目的在病毒背後

前麵講了這麼多關於製造病毒的話題,但是萬物要歸宗,製造病毒的目的是依靠它銷售其背後的產品或是服務,而不是病毒本身。製造病毒,隻是手段,再與眾不同、再影響力廣大的病毒,都隻能是實現最終銷售目的的棋子。它是傳遞其背後產品或服務信息的載體。所以,不能避重就輕,隻是關注病毒自身的創造而忽略了其要攜帶的產品信息。

製造病毒的確重要,病毒的創新性也很重要,但是不管怎樣的病毒它都要包含一點,那就是所要銷售的產品或是服務,一定要想方設法將它們融入病毒之中,以便在病毒廣泛傳播的過程中,也把產品或是服務信息及時大範圍地傳播給消費者。

你的目的是通過銷售產品、提供服務,實現利潤。借助病毒傳播的力量,你的產品或是服務信息得以傳達給消費者,隻有到了消費者身邊的信息才有可能為消費者所關注。所以,我們選擇一個容易為消費者接受的病毒傳播形式來擊破消費者堅強的防線。產品信息傳達給了消費者,病毒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它就可以退出戰場,開始由銷售產品或是服務來占據主戰場了。

就像騰訊公司創造的QQ軟件,這一病毒本身的大範圍擴散並不是該公司的目的所在,因為它不能直接給公司帶來利潤。公司利潤主要來源於它向用戶提供的網絡服務,即網絡廣告、移動及通信增殖服務、互聯網增殖服務等。公司借助這些方式取得的利潤及效益是有目共睹的。當然了,騰訊之所以能取得這樣驕人的成績,離不開QQ病毒的相助,因為QQ為它帶來了數量可觀的用戶,有了這些用戶的存在才使公司的增殖服務得以實現。據稱,騰訊每橫向拓展一個新的盈利陣地,無需太多創新,無需太多市場推廣投入,僅僅是憑借其在客戶渠道的壟斷性優勢這一點,就能獲得令競爭對手羨慕不已的豐厚回報。

病毒的確相當重要,因為沒有它,你的產品信息隻會停留在小範圍的區間裏,隻是少數人談論的話題;但是若有了病毒的幫忙,你的產品信息就會像插了翅膀一樣,在市場的各個角落飛舞,成為相當多人談論的話題。

記住你的目的在病毒背後,記住要把產品信息“偽裝”好,綁在你的病毒上。

(第二節)如何“偽裝”產品信息

既然選擇了利用病毒打掩護來實現其背後真正的目的,那我們得迎合這種方式,把我們的真正目的——傳遞產品信息“偽裝”起來,使消費者不能一眼識破。那麼該如何“偽裝”產品信息呢?下麵先來看兩個成功的例子,啟發一下你的思維。

微型案例:Just Do It ——耐克的信息偽裝載體

耐克公司是大家都熟悉的,它創建於20世紀60年代,當時公司首席執行官菲爾·奈特斷定高檔優質跑鞋定會有銷路,於是發動了一場製鞋業的革命。到20世紀80年代,他又把紅紅火火的運動鞋公司變成了一部營銷機器。自1986年以來,該公司的股票收益率每年平均增長47%,在1986~1996年期間,《財富》雜誌排出的全美1000家公司中,該公司排在前10名。目前,耐克公司變成了一部體育運動機器,主辦高爾夫球錦標賽之類的賽事,同時還銷售運動器械和服裝。這麼厲害的一家公司,資金可算是雄厚,但是他們仍然不舍棄選擇病毒營銷來推廣自己。最為典型的就是它的“Just Do It”營銷項目。現在大家一提起耐克就能想到它的標誌性語言—Just Do It。不仔細去想,也許就認為這個標語就是耐克的一條經典的廣告語而已,實際上,它是耐克偽裝的產品信息。它代表著耐克的產品,它將自己變成了載體本身。雖說耐克高額聘請了世界頂尖的體育明星做產品代言人,然後以每秒4萬美金購買美國超霸杯的廣告時段播放廣告,同時用鋪天蓋地的產品推廣和贈送使零售商樂於為其效勞。但是都沒有這個小小的“Just Do It”標簽所起的作用更大。這個標簽甚至進了韋伯思特的詞典,列在美國文化的序列之中。人們每一次說出這個詞,就是在推廣耐克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