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青蒿鱉甲湯《溫病條辨》
方歌
青蒿鱉甲知地丹,陰分伏熱此劑攀。
夜熱早涼無汗症,從裏達表病可裁。
【方劑組成】 青蒿20克,鱉甲15克,細生地12克,知母6克,丹皮9克。
【用法用量】 上藥5味,取飲片,加水適量,先浸後煎,去滓分服。
【功效主治】 養陰透熱。適用於熱病後期,夜熱早涼,熱退無汗者。亦用於肺結核等慢性病而見陰虛內熱者。
【方義分析】 本方主治溫病後期,邪入陰分,夜熱早涼之證。邪入陰分不能用發散,亦不可純用滋陰,也不宜單用苦寒直折。故本方用青蒿芳香清熱透達陰分之邪,更用鱉甲入絡搜邪,滋陰退熱。兩藥相配可以深入陰分,引邪外出。再入生地、知母養陰清熱,丹皮涼血清熱。共成養陰透熱之功。
《溫病條辨》八十三條另有一同名方,不用生地,而加桑葉、花粉各6克,治少陽瘧疾,熱偏重者。因方中青蒿可以清透少陽而截瘧,臨床可以選用。
22.秦艽鱉甲散《衛生寶鑒》
方歌
秦艽鱉甲治風勞,地骨柴胡及青蒿。
當歸知母烏梅合,止嗽除蒸斂汗高。
【方劑組成】 地骨皮、柴胡各30克,秦艽、知母、當歸各15克,鱉甲30克酥炙。
【用法用量】 上藥6味,共為粗末。每服15克,入烏梅1個、青蒿5克同煎。臨臥空腹各服1次。
【功效主治】 滋陰養血,清熱除蒸。適用於“風勞病”骨蒸勞熱,肌肉消瘦,唇紅頰赤,困倦盜汗,咳嗽少痰,脈象細數等症。
【加減方】
清骨散《證治準繩》銀柴胡、胡黃連、秦皮、鱉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水煎,食遠服。功能清虛熱,退骨蒸。主治虛熱骨蒸,低熱日久不退,唇紅顴赤,形瘦盜汗,舌紅少苔,脈象細數。
【方義分析】 此為治療風勞病的名方,所謂風勞,是感受風邪,失治傳裏,變生內熱,耗傷氣血,以致勞熱骨蒸,纏綿不愈之證。故方用秦皮、青蒿、地骨、柴胡祛風透熱,解肌除蒸。鱉甲、知母滋陰清熱,當歸補血和血,烏梅斂陰止汗,諸藥協和共成滋陰養血,清熱除蒸之功。附方青骨散組成近似,不用柴胡而用銀柴胡,更善於退熱除蒸;不用當歸而用胡黃連,善治陰虛勞熱,配伍更勝一籌。秦艽鱉甲散方中青蒿用量僅5克似嫌過少,當予適當增量。
23.當歸六黃湯《蘭室秘藏》
方歌
當歸六黃治汗出,芪柏芩連生熟地。
瀉火固表複滋陰,麻黃根加功更異。
【方劑組成】 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黃芩、黃連、黃柏各等份,黃芪加一倍。
【用法用量】 上藥7味,取飲片,共為粗末。每服15克,水2盞,煎至1盞,食前服。小兒減半服之。
【功效主治】 滋陰清熱,固表止汗。適用於陰虛有火,發熱盜汗,麵赤口幹,唇燥心煩,大便幹結,小便黃赤,舌紅脈數或細數者。
【方義分析】 此為治療陰虛火旺,盜汗發熱之常用方。陰虛火旺,故用芩、連、黃柏以瀉火清熱。但因陰虛,故還宜用生地、熟地、當歸滋陰養血。複加黃芪固表補衛。使陰充則熱退,熱清則無蒸,諸證自除。如汗出較多者,可酌加麻黃根、浮小麥等,以增強斂汗之功。設若患者脾胃虛弱,納少便溏者,則不盡相宜。應適當加減,如選加陳皮、扁豆、山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