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瀉火解毒(1 / 1)

7.黃連解毒湯《外台》引崔氏方

方歌

黃連解毒湯四味,黃柏黃芩梔子備。

躁狂大熱嘔不眠,吐血斑黃均何使。

梔子金花加大黃,潤腸瀉熱真堪倚。

【方劑組成】 黃連9克,黃芩、黃柏各6克,梔子7克。

【用法用量】 上4味,取飲片,以清水先浸後煎,分服。

【功效主治】 瀉火解毒,清熱勝濕。適用於1.溫熱病熱盛,口渴煩躁,語言錯亂,不眠,舌苔厚黃而膩,脈數。2.熱痢,幹嘔,心下痞,或瘀熱、濕熱發黃及濕溫證。3.熱病吐血,衄血,甚或發斑紅紫,舌紅絳,脈滑數者,4.口舌生瘡,以及外科癰疽紅腫疼痛等症。

【加減方】

梔子金花丸《河間六書》梔子、黃連、黃柏、大黃各30克,黃芩18克。研細,水泛為丸。每服6克,溫開水送下。功能清泄三焦,瀉火通便。適用於三焦火熱,煩躁口渴,腹痛腹瀉或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數者。

【方義分析】 此為瀉火解毒之名方。主治三焦大熱,或濕熱熱盛之證。故方用純粹是大苦大寒之品,既能瀉火解毒,又可清熱勝濕。方中黃芩瀉火於上焦,黃連瀉火於中焦,黃柏瀉腎火於下焦,梔子通瀉三焦之火。故適用於一切火熱,上下表裏三焦大熱之證,以及濕熱充盛於三焦之證。若苔黃膩而厚,大便秘結或大便雖瀉而不暢者,可用梔子金花丸。因方中配伍大黃,可以瀉去積滯及濕熱諸邪。

8.普濟消毒飲李東垣引自《醫方集解》

方歌

普濟消毒芩連鼠,玄參甘桔藍根侶。

升柴馬勃連翹陳,僵蠶薄荷為末咀。

【方劑組成】 黃芩、黃連各15克,陳皮去白、甘草、玄參各6克,連翹、板藍根、馬勃、牛蒡子、薄荷各2克,升麻、僵蠶各2克,柴胡、桔梗各6克。

【用法用量】 上藥14味,取飲片,共為細末,水煎服,時時飲之。或蜜丸,每服6~15克,日3次,噙化。現代臨床常作湯劑應用。

【功效主治】 瀉火疏風,清熱解毒。適用於大頭瘟,惡寒發熱,頭麵紅腫,目不能開,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脈浮數有力者。今常用於急性流行性腮腺炎。

【方義分析】 此為治療大頭瘟之名方。大頭瘟是上焦風熱熱毒病症。治療當用疏風清熱。故方用薄荷、柴胡、牛蒡疏風散邪。黃芩、黃連、升麻、連翹、板藍根清熱解毒。馬勃清肺利咽,解毒消腫。僵蠶、陳皮祛風化痰,消腫散結。玄參滋陰清熱。桔梗利咽,甘草善於解毒,調和諸藥。升、柴相伍,可以升清陽之氣,以助祛邪,甘草與桔梗相配,可以宣肺利咽,以治咽喉不利。合而用之,故為治療上焦風熱風毒之要方。

9.五味消毒飲《醫宗金鑒》

方歌

五味消毒菊花銀,天葵地丁及公英。

清熱消腫治熱毒,內外炎症一樣清。

【方劑組成】 金銀花24克,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各15克。

【用法用量】 上藥5味,取飲片,加水適量,先浸後煎,每次口服150毫升,日3服。

【功效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適用於各種疔瘡癰癤,局部紅腫熱痛,或兼惡寒發熱,舌紅苔黃,脈象弦數者。今臨床亦常用於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等多種急性炎症。

【方義分析】 此為臨床常用清熱解毒之良方。方中銀花甘寒,善於清熱解毒,且性味平和。蒲公英苦甘而寒,亦為清熱解毒藥,善治溫熱病及癰腫,對多種炎症有效。紫地丁苦辛而寒,苦寒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消腫,辛可以消散,故善消疔瘡癰腫。野菊花苦辛而寒,可以疏散風熱,清火解毒。紫背天葵甘微苦而寒,清熱利尿,消腫散結。諸藥合用,可以加強清熱解毒之功,並涼血消腫,對多種急性熱病及外科癰腫皆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