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潤下(1 / 1)

9.麻子仁丸《傷寒論》

方歌

麻子仁丸治脾約,枳樸大黃麻杏芍。

土燥津枯便難出,通幽養液蜜丸嚼。

【方劑組成】 麻子仁125克,杏仁125克,枳實60克炙,大黃去皮125克,厚樸125克炙去皮,芍藥90克。

【用法用量】 上藥6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9克,每日1~2次口服。溫開水送下。孕婦忌用。今有麻仁膠囊,服用更方便。

【功效主治】 潤腸通便。適用於腸胃燥熱,津液不足,大便秘結,或痔瘡便秘,或習慣性便秘者。

【方義分析】 此為治療腸燥便秘的常用方。方以麻仁為主藥,再加杏仁、芍藥、蜂蜜、合小承氣湯組成。麻仁、杏仁多脂潤腸,芍藥養陰和裏,白蜜潤燥滑腸,小承氣湯瀉下通便,合用為丸,具有潤腸、通便、緩下之功。故對腸胃燥熱,津液不足,大便秘結者有效。

本方是潤腸藥與瀉下藥同用之劑,瀉而不峻,潤而不膩,故為潤腸緩下之劑。但方中畢竟配有大黃,故對孕婦仍當忌用。

10.五仁丸《世醫得效方》

方歌

五仁柏子杏仁桃,鬆仁陳皮鬱李饒。

蜜水為丸米飲下,便結氣滯可通調。

【方劑組成】 桃仁25克,杏仁炒去皮尖50克,柏子仁25克,鬆子仁10克,鬱李仁炒3克,陳皮120克,另研末。

【用法用量】 上藥5味,前5味打爛研如膏,再入陳皮細末,和勻,加適量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空腹米飲送下。每日1~2次。

【功效主治】 潤腸通便。適用於津枯腸燥,大便秘結。以及年老、產後血虛便秘。

【方義分析】 本方是純仁類潤腸通便之劑。方中重用杏仁,宣肺潤腸,配伍桃仁、活血潤腸,柏子仁益脾潤腸,鬆子仁含脂肪油63%,故善於潤腸通便。再配少量鬱李仁,有緩瀉導便功效。為何配用陳皮?五仁皆油脂之品,性滋膩滑潤,用陳皮既可理氣,又可減經滋膩之性,是配伍之至善者。故對腸燥便秘,血虛便秘等皆可應用。

11.濟川煎《景嶽全書》

方歌

濟川歸膝肉蓯蓉,澤瀉升麻枳殼從。

便結體虛難下奪,寓通於補法堪宗。

【方劑組成】 當歸9~15克,牛膝6克,肉蓯蓉酒洗去鹹6~9克,澤瀉5克,升麻3克,枳殼3克。

【用法用量】 上藥6味,水1鍾半,煎七分,食前服。

【功效主治】 溫潤通便。適用於腎氣虧虛,腸燥失潤,大便秘結,腰疼背冷,足弱少力,小便清長,脈來尺弱。

【方義分析】 原書謂:“凡病涉虛損而大便秘結不通,則硝黃攻擊,該劑必不可用,若勢有不得不通者,宜此主之,此用通於補之劑也。”故方用肉蓯蓉溫補腎陽,潤腸通便,為本方主藥。當歸辛溫而潤,養血和血,並助潤腸。牛膝有川、懷、土之分,此方當用懷牛膝,以滋補肝腎,下行沉降為助。澤瀉性降而潤,以此為佐。枳殼寬腸下氣,升麻輕清升提,升降結合,以升助降,實屬配伍之關鍵。

麻仁丸與本方同為潤下藥,但麻子仁丸性屬寒潤,故適用於腸中燥熱便秘之證,而本方性屬溫潤,故適用於腎氣虧虛,腸失濡潤之便秘,應用有別,當須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