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定然是遇到了什麼棘手問題。秦檜暗地裏高興,心想:這眼下不正是秦檜推行完顏昌路線,實現恩人生前願望的最好時機麼?
秦檜看到宋金形勢在不斷地向著有利於自己推行乞和求降政策的方向發展,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於是在宋金談判前夕,他以金國貴族代理人的威勢,一而再、再而三地對趙構進行反複地試探和考察,增強皇帝的求和信心,堅定其投降立場。南宋大臣在朝見趙構之後,隻有秦檜留下麵奏。請看一個昏君和一個奸相的絕妙對話:秦檜說:“臣僚們對議和畏首畏尾,首鼠兩端,這就不能夠決斷大事。如果陛下決心講和,可專與臣議,不允許群臣幹預。”趙構說:“我隻委派愛卿主持。”
秦檜說:“我恐怕有不方便之處,希望陛下考慮三天,容許我向您另作報告。”過了三天,秦檜又留在趙構身邊奏事,趙構想講和的思想已經很堅定了,但秦檜還以為沒有達到火候,怕高宗反複,引火燒身,又要解除他的職務,他故作無奈地說:“我恐怕別的方麵還是多有不便,想請陛下再認真考慮三天,容我向您另作報告。”趙構說:“好吧!”又過了三天,秦檜就象當初一樣,獨自留在趙構身邊奏事。他清楚地掌握了趙構確實堅定不移地要和金國講和了,便拿出自己早已草擬好的求和書遞給了他,又再次聲稱不許群臣幹預。
趙構和秦檜不顧韓世忠、嶽飛等大臣反對和金國議和,簽訂了宋金和約。盡管多人不知,但是沒有不透風的牆。趙構膽小、怕事,便裝病躲進了宮中,由秦檜代行皇帝職權,秦檜跪拜在金使麵前,代高宗簽字畫押。從此,秦檜在朝廷中的身價提高了,而宋、金的戰和問題,也開始由他左右,他籠絡群臣,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許多主戰大臣,敢怒而不敢言。
話說,李綱雖然被排斥在朝廷的決策權利之外,但他一直關心國事,一再上疏,陳述政見,繼續反對屈辱投降,支持嶽飛抗金鬥爭。由於高宗從來沒有收複幽燕之誌。從不采納他的抗金大略。心裏實在傷感,滿腹經綸又且有雄才大略的李綱,隻有請辭回家修養,當時家鄉邵武被義軍占領,他便請求在福州頤養天年,高宗許可。紹興十年正月(1140年)。李綱抱恨,逝世於福州。高宗下詔尊他為少師。
李綱一生愛國。宋代理學大師朱熹稱讚他是:孤忠偉節的一世偉人。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撰寫了《忠定公讚》:“其道則隆,其運則剝。噫,胡出處之不常,為蒼天頻卜。”意思是用李綱的治國之道,則國運昌盛,否則就國運頹廢。清代名臣林則徐,在福州李公祠也題有一聯,稱讚其為:“進退一身關社稷,英靈千古鎮湖山。”但令人感到殊為遺憾也殊為可惜的是,就是這樣的一世偉人,卻不為時代所用,不為世間所容,空懷一顆報國之心,在等閑中白白流逝了英雄寶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