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歐洲領導人似乎認為,我們正在麥卡錫的領導下走向美國式的法西斯主義。
——(美)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
伴隨著美軍在朝鮮的失敗、社會主義在東歐和中國的勝利,1950~1954年間美國國內刮起了一股極端瘋狂的反共反民主的政治風潮,因為是由國會參議員、共和黨人約瑟夫·麥卡錫(Joseph McCarthy,1908~1957)煽動而起,曆史上稱之為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
1946年,37歲的麥卡錫當選為威斯康星州參議員,進入美國參議院。在議會發言中,麥卡錫為納粹戰犯辯護,謊話連篇。在美國參議院中,他幾乎沒有一個朋友,還被華盛頓新聞界的民意測驗評選為美國最糟糕的參議員。但是,麥卡錫對自己日漸沒落的政治命運並不甘心,一直在尋找著可以進行政治投機的議題。
1950年2月9日,麥卡錫在西弗吉尼亞州惠靈市的“婦女共和黨人俱樂部”(Women's Republican Club of Wheeling,West Virginia)發表演說《政府中的共產黨人》(Communists in Government Service),聲稱他掌握了205名滲入國務院的共產黨人名單;從此展開了對進步人士的誹謗和迫害活動,企圖借此崛起為政治明星。
爾後,麥卡錫又在鹽湖城和裏諾發表相同的演說,宣稱他發現了美國政府機構中有57名“持有黨證的”共產黨人。麥卡錫的名字因而上了美國各家報紙的頭條,風雲一時。
1950年2月20日,麥卡錫又在參議院發表演說,宣稱他已穿過“杜魯門的保密鐵幕”,得到81名政府裏共產黨人的檔案資料。實際上,他說不出任何具體的人名,也提不出什麼具體的證據。
美國新聞界一麵認為他是一個“絕望的饒舌者”,他對共產黨人的追捕是“忠誠審查事務中的一出可悲的滑稽劇”;另一方麵卻又樂此不疲地刊載他所說的話,他那些聳人聽聞的斷言經常得到最大字號標題的待遇。
1950年下半年裏,麥卡錫周遊全美15個州,發表了30次反共演說,攻擊羅斯福政府和杜魯門政府是“叛賣的20年”,執行了有利於共產主義的外交政策。
其實,麥卡錫主義的興起與猖獗,正是借道杜魯門政府和艾森豪威爾政府的冷戰政策、反共狂熱和所謂的“忠誠調查”與“安全計劃”,為美國社會帶來了嚴重的惡果,致使恐慌的氣氛支配了華盛頓和整個美國。最先使用“麥卡錫主義”這一個新詞的美國漫畫家霍布·布洛克回憶說:“空氣中充滿了恐懼,隻需一個小火花就能點燃它。而這個火花就是麥卡錫。”
麥卡錫的倒行逆施將美國帶進了所謂的“麥卡錫時代”,人們相互猜忌,聞“共產主義”而色變,政府和軍隊裏的民主進步人士紛紛受到迫害和清洗,甚至連家屬和親人也受到株連,政治上一派壓抑,人心惶惶。
到艾森豪威爾執政初期,麥卡錫主義達到頂峰。1953年間,麥卡錫發起了445件初步質詢和157次調查。“美國之音”主管官員以及約30位雇員被迫辭職,一位雇員自殺身亡。同時,麥卡錫還將攻擊的矛頭擴大到了美國宗教界,攪得朝野上下不得安寧。
1954年4月,麥卡錫的兩位助手對西歐各國進行了18天的旋風式調查,宣稱美國設在西歐的海外圖書館有3萬多種共產黨人著作,引發國務院和美國許多地方開始大量焚燒書籍事件。
隨著麥卡錫及其追隨者對政府、軍隊和外交事務不斷升級的粗暴幹涉,共和黨政府對其淫威漸漸難以容忍。1954年2月,麥卡錫擴大對美國陸軍的調查,在聽證會上公然辱罵拉爾夫·茲維克(Ralph W. Zwicker)準將,並製造陸軍部長向其屈服的假象,引發美國軍隊的憤怒和波動。
4月22日至6月17日,在“陸軍-麥卡錫聽證會”上,麵對2000萬電視觀眾,麥卡錫信口雌黃、肆意誣陷的政治行徑遭到了陸軍特別顧問約瑟夫·韋爾奇(Joseph Welch)的公開揭露和痛斥,麥卡錫從此一蹶不振,麥卡錫主義也走向了衰落。12月2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譴責麥卡錫的決議,對其政治言行做出了結論性的批駁。
1957年5月2日,48歲的麥卡錫由於劇烈的酒精中毒去世。
當政府內外許多人被麥卡錫的指控嚇倒時,七位共和黨參議員簽署了反對麥卡錫的良心宣言。參議員瑪格麗特·蔡斯·史密斯是參議院中的惟一女性,她起草了這個宣言並於1950年6月1日在參議院發表了演說:“我想簡單明了地談談嚴峻的國家狀況。這就是全國性的恐慌和挫折感,這種感覺可能導致國家自取滅亡,導致我們美國人所珍視的一切走上窮途末路。”
——《美國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