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太平洋戰爭爆發(2 / 2)

1945年底,美國科學家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取得了科技史上劃時代的成就,將人類帶入以機器操縱機器的全新時代,使生產效率獲得大幅而又全麵的提高。此外,美國科學家還研製了威力更大的炸藥、燃燒彈、滴滴涕(DDT)、盤尼西林、合成橡膠和原子彈等,其中於1945年7月16日首次爆炸成功的原子彈對盡早結束戰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1941年底美國正式參戰之後,加拿大、古巴、巴拿馬、哥斯達黎加、尼加拉瓜、薩爾瓦多、澳大利亞、新西蘭、荷蘭、波蘭、南非聯盟、自由法國民族委員會和中國也相繼對日、德、意宣戰,全世界4/5的人口都卷入了戰爭。

1941年12月22日至1942年1月14日,丘吉爾和羅斯福等人在華盛頓舉行了代號為“阿卡迪亞”(Arcadia)的國際反法西斯聯盟會議,美、英、蘇、中等26國代表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United Nations Declaration),保證相互合作,全力抗擊軸心國及其附屬國。

1942年5月26日,蘇聯與英國在倫敦簽署了《蘇英同盟合作互助條約》,從根本上改善了蘇、英關係,加強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基礎。6月11日,美國也與蘇聯簽訂了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相互援助的協定。

從珍珠港事件到1942年5月,日本侵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連續擊敗美、英、荷的遠東部隊,迅速占領了泰國、香港、馬來西亞、菲律賓、荷屬東印度、緬甸、關島和威克島,加上此前侵占的朝鮮、中國和印度支那領土,控製了約5億人口和70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

在遭遇重大挫折之後,美國於1942年3月調整了太平洋地區的指揮機構,任命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 Mac Arthur,1880~1964)上將為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尼米茲(Chester WilliamNimitz,1885~1966)海軍上將為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同時加強整個太平洋戰場的海、空軍力量。從4月18日開始,組織中型轟炸機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直接空襲日本東京。5月7~8日,美國海軍航空兵又在所羅門群島附近重挫日本海軍,阻止了日軍向西南太平洋的擴張。

6月4~5日,美國海軍航空兵又在中途島海域大敗日軍,擊沉日本大型航空母艦4艘、重型巡洋艦1艘、驅逐艦3艘,摧毀日軍飛機275架,使日本海軍遭到19世紀末以來第一次失敗,太平洋上的海、空控製權也從此轉入美國手中。1943年2月8日,日軍又從瓜島爭奪戰中慘敗退走,美軍在太平洋戰場轉入全麵進攻。

史海徜徉

1796年9月19日,華盛頓總統在第二屆任期屆滿前5個多月宣布了不再尋求第3屆總統任期的決心,從而在美國政治生活中樹立了總統任期不超過兩屆的先例和傳統。此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由於戰爭形勢的需要,富蘭克林·羅斯福連續四次當選美國總統,才打破了總統任期不超過兩屆的傳統。

但是,羅斯福總統的破例並沒有形成新的傳統。1947年,共和黨主導的國會提出一項憲法修正案,明確規定總統任期不得超過兩屆。1951年2月26日,該修正案最終獲得各州的通過,成為《美國憲法第22條修正案》(22nd Amendment)。這條修正案恢複了華盛頓總統樹立的總統任期不超過兩屆的傳統,並使之製度化,從法律上杜絕了總統任職終身的可能性。

——李道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