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工業化和城市化社會的要求,世紀之交的美國基督教也推出了新的宗教哲學——“社會福音”(Social Gospel),吸引了數以千萬計的普通美國人加入到進步主義改革中來。到1900年以後,在“社會福音運動”的帶動下,美國社會逐漸形成了一支龐大的誌願獻身於慈善事業、社區福利事業的“社會工作者”隊伍,對美國社會的進步起到了不可小視的作用。
1901年9月,麥金萊總統遇刺身亡,熱衷於社會改革的副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入主白宮,接任總統職位,適時地成了推動全國性改革的進步主義代言人。針對1895~1904年間公司合並浪潮所引起的廣泛的社會憂慮,當年43歲的羅斯福總統力挽狂瀾,複活了《謝爾曼反托拉斯法》(Sherman Anti-trust Act),大規模地起訴壟斷公司,迫使北方證券公司、牛肉托拉斯、美孚石油公司和美國煙草公司等大公司解散,羅斯福本人也因此贏得了“托拉斯毀滅者”(Trust Buster)的綽號。
同時,順應時代的要求,羅斯福政府也對勞工政策做出了必要的調整。在美國曆史上,西奧多·羅斯福是第一位召集勞資雙方到白宮解決糾紛的總統,也是第一位以接管煤礦相威脅迫使資本家就範的美國總統。
從小就熱愛大自然的羅斯福總統還大力倡導自然資源保護運動,先後倡議建立了51個野生動物保護區、18個國家自然和曆史紀念地。通過國家幹預,對森林、牧場、水土、礦產和野生動植物資源進行全麵的保護,對日後美國經濟、社會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因為加強了國家對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幹預,羅斯福的施政綱要被稱為“新國家主義”(New Nationalism)。
1913年入主白宮的積極推行擴張主義政策,“學者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很有眼光和見識,善於審時度勢,在很大程度上駕馭了國會立法的方向和進程,推動國會完善了反托拉斯法律體係,促成了關稅體製的改革,創立了新型的貨幣金融體製——聯邦儲備體係(Federal Reserve System),並且在童工和工時等方麵的立法上也有建樹,帶動進步主義運動進入鼎盛時期。對於威爾遜總統的各類進步主義改革,曆史上總稱為“新自由”(New Free dom)。
1913年4月,威爾遜總統推動國會通過的《安德伍德—西蒙斯關稅法》改善了聯邦稅收結構,將關稅一舉降低到內戰以來的曆史新低,為將美國商品引向世界市場打開了廣闊的通道。1913年12月,國會通過了《聯邦儲備體係法案》(Federal ReserveAct),威爾遜總統的銀行改革方案得以實施,糾正了美國金融業長期以來的某些弊病,增強了美國金融體係防範和化解金融危機的能力,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私人銀行對美國經濟命脈的控製,受到了美國絕大多數企業家的熱烈歡迎。1914年10月,《克萊頓反托拉斯法》(Clayton Antitrust Act)在威爾遜總統的推動下獲得國會通過,宣布“不公正的商業行為為非法之舉”,並對勞工利益做出讓步,摒棄了援引《謝爾曼反托拉斯法》反對工會組織的先例。
史海徜徉
玫瑰花兒的所有豔麗,包括其溫柔的麵頰帶有的紅潤之色,全都歸於躺在土壤深處、無聲無息的生命源泉的神奇作用。……從普通的土壤裏、從人民沉靜的心靈裏將升騰起幸福之流、希望之流、決心之流,必定會使大地舊貌換新顏,增添一片光輝。
——(美)伍德羅·威爾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