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美西戰爭(1 / 1)

我曾見過成堆的屍骨,不想再看到它們。

——(美)威廉·麥金萊

20世紀初葉,在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上已經躍居世界首位的美國重整旗鼓、雄心勃勃地踏上了對外擴張之路。臨近美國的加勒比海地區和太平洋地區首先成為美國的擴張重點,而老牌殖民強國西班牙則成了美國擴張道路上的直接障礙。

1895年,古巴人民發動了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起義,次年被西班牙鎮壓。美國政府開始打著同情古巴人民的旗號,向西班牙提出抗議,伺機奪取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地。1898年美國借口保護僑民,派遣“緬因”號戰艦(Battleship Maine)進入哈瓦那港(Havan aHarbor)。同年2月15日,“緬因”號戰艦在哈瓦那被水雷炸沉,350名美軍官兵傷亡,美國隨即掀起聲討西班牙的浪潮。

美國總統威廉·麥金萊(William McKinley,1843~1901),因為目睹了內戰的殘酷,不喜歡戰爭。以西奧多·羅斯福為代表的主戰派們對麥金萊缺乏戰鬥精神感到很不耐煩。羅斯福抱怨說,麥金萊的“脊梁骨軟得像巧克力蛋糕”。一天,一位參議員怒氣衝衝地闖進國務院,大聲叫著:“你們的總統不知道宣戰的權力在哪裏嗎?告訴他,如果他還無動於衷,國會就會撇開他,行使宣戰的權力。”

好戰的喧囂不斷地在全國蔓延,最終這種喧囂也強烈地感染了麥金萊。4月11日,麥金萊總統要求國會授權使用武力,以保證古巴獲得自由。4月19日,國會通過決議,授權總統武力迫使西班牙放棄對古巴的統治。4月24日,西班牙對美國宣戰。4月25日,美國正式對西班牙宣戰。

1898年5月1日,美國太平洋艦隊在菲律賓的馬尼拉海灣(Manila Bay)擊潰西班牙艦隊,隨後聯合菲律賓起義軍攻占了馬尼拉。6月14日,美國陸軍在古巴登陸。7月3日,美國海軍在古巴的聖地亞哥港(Santiago)擊潰西班牙加勒比海艦隊。7月17日,美軍攻占聖地亞哥,被困的22萬西班牙守軍投降。不久,美軍又輕而易舉地奪取了波多黎各(Puerto Rico)。8月12日,戰敗的西班牙請求停戰。12月10日,美國與西班牙簽訂《巴黎和約》(Treaty of Paris),西班牙放棄古巴並承認古巴獨立,割讓關島、波多黎各給美國,同時將菲律賓群島的主權以2000萬美元的代價轉讓給美國。

1901年3月2日,美國國會通過《普拉特修正案》(Platt Amendment),規定古巴不得向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轉讓土地,美國有權在古巴建立軍事基地,並維護古巴“獨立”。

戰爭初期,威廉·麥金萊對菲律賓的方位十分模糊,但他很快學會了地理,並積極支持在戰後將菲律賓從西班牙手中奪過來。《紐約太陽報》報道說:“現在我們都成了好戰者,好戰者的首領就是威廉·麥金萊先生。”

——(美)保羅·F·博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