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美國內戰(1 / 3)

曆史一次又一次地證明,隻有戰爭才能使一個民族變為一個國家,而且隻有偉大的行動與普通的行動結合起來才能織造出牢不可破的紐帶,把這個國家的人民緊緊地聯結在一起。

——(德)亨利希·特賴奇克

186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是一次具有鮮明地域色彩的選舉。主要代表北方工商業資產階級的共和黨反對向各領地擴張奴隸製,但是卻不準備幹涉各州的奴隸製;而主要代表南方奴隸主階級的民主黨則堅決維護奴隸製,並且不惜以南部各州退出聯邦相威脅。

1860年11月6日,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Lincoln,1809~1865)沒有得到南部10個蓄奴州的任何選票,但是贏得了18個自由州中17個州的多數票,最終以絕對優勢當選為美國第16任總統。

林肯的當選令美國南部的奴隸主們驚恐不安,沮喪絕望。1860年12月20日,狗急跳牆的蓄奴州南卡羅來納率先鋌而走險,宣布退出聯邦。1861年1月,密西西比、佛羅裏達、亞拉巴馬、佐治亞和路易斯安那等州相繼宣布退出聯邦。2月1日,得克薩斯州也宣布脫離聯邦。

容忍一半是奴隸,一半是自由人……”。在日常工作中他不

2月4日,在南卡羅來納州的提議下,密西西比、佛羅裏達、亞拉巴馬、佐治亞、路易斯安那和南卡羅來納6個州的42名代表在亞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市集會(MontgomeryConvention)。2月8日,會議宣布成立“美利堅諸州同盟”(ConfederateStatesofAmerica),簡稱“南部同盟”。2月9日,推選密西西比州參議員、種植園奴隸主傑斐遜·戴維斯(Jefferson Davis,1808~1889)為南部同盟的臨時總統(Pro?visional President of the Confederacy),並通過了維護奴隸製度的《同盟憲法》(Confederate Constitution)。

1861年3月4日,林肯宣誓就任美國總統的當天,便接到南部叛軍圍困南卡羅來納州薩姆特要塞(Fort Sumter)的消息。4月12日,南部叛軍向薩姆特要塞發起炮擊。2天後,聯邦守軍撤走,要塞陷落,美國內戰正式開始。

內戰之初,南部諸州宣稱為建立一個“大奴隸製共和國”而戰,北部則宣布為恢複聯邦的統一而戰。在雙方的力量對比上,北部占有絕對的優勢,擁有全國34個州中的23個州,占有全國3/4的領土,自由人口約2200萬人,掌握著差不多全部的美國軍火、鋼鐵和紡織等輕重工業,僅紐約一州的工業產值就4倍於南部諸州的總產值;而南部隻有545萬自由人口和352萬奴隸,但是,當時南部擁有更多的軍事人才,其獨裁體製也比北部的民主政治更易於進行戰爭動員,還占有在南部土地上作戰的地利之便。

7月21日,倉促南進的聯邦軍遭遇南部同盟軍的猛烈阻擊,遭致布爾河戰役(Battle of Bull Run)失利。聯邦政府上下震驚,打消了3個月內速勝的預想,準備長期作戰。7月24日,林肯總統授權喬治·麥克萊倫(George Brinton McClellan,1826~1885)指揮華盛頓軍區。麥克萊倫隨即對波托馬克軍團(The Army of Potomac)進行擴編和集訓。但是,他拖延畏戰,一連數月按兵不動。10月下旬,聯邦軍又在波托馬克河一線連遭重創。11月1日,溫菲爾德·斯科特(Winfield Scott,1786~1866) 退休,政治上保守、軍事上缺乏建樹的麥克萊倫又被提升為陸軍總司令(General-in-chief)。

1862年2月,西部的聯邦軍在尤利塞斯·格蘭特(Ulysses Simpson Grant,1822~1885)將軍率領下接連奪取了亨利堡(Fort Henry)和道納爾遜要塞(Fort Donelson),控製了田納西州。4月6日,格蘭特部又在西洛(Shiloh)擊敗南軍,進一步擴大了西部戰場的戰果。在南部戰場上,本傑明·巴特勒(Benjamin F.Butler,1818~1893)將軍在聯邦海軍的配合下於5月11日攻占了南部重鎮新奧爾良(New Orleans)。

而東部戰場上的麥克萊倫依舊畏懼不前,林肯總統氣憤地解除了他的陸軍總司令職務,但仍令其指揮波托馬克軍團。迫於壓力,麥克萊倫揮軍南下。6月26日至7月2日,波托馬克軍團與羅伯特·李(Robert Edward Lee,1807~1870)和托馬斯·傑克遜(Thomas Jonathan Jackson,1824~1863)指揮的南軍在裏士滿(Richmond)城外進行了“七日戰役”(Seven Day’s Battles),結果聯邦軍戰死1734人,負傷8062人,失蹤6053人;南軍戰死3478人,負傷16261人,失蹤875人。南軍乘聯邦軍潰敗之機,乘勝渡過波托馬克河,北進馬裏蘭州,威脅首都華盛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