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政府能不偏不倚地保護每一個人,就像老天爺把陽光雨露賜給一切生靈,使無論貧富都能披其恩澤,那就是人民最大的幸福。
——(美)安德魯·傑克遜
1828年,西南邊疆的行伍英雄、因堅韌固執而綽號“老胡桃樹”(Old Hickory)的安德魯·傑克遜(Andrew Jackson,1767~1845)當選為美國第7任總統,給美國政治生活帶來了一些新的變化。傑克遜對美國建國以來由社會上層壟斷官職的風氣不以為然,主張實行官職輪流製,認為隻有讓官職不斷流轉,才能保持自由和共和體製的健康與活力。
因此,傑克遜改變以往曆屆總統很少撤換官員的做法,淘汰腐敗昏聵,大量任免官員,打破了豪門貴胄壟斷官職的局麵,向廣大的普通人敞開仕途大門,展現了政治上的平等精神。然而,這種初衷良好的官職輪流製後來與美國的政黨政治緊密結合,官職竟成了政黨機器對黨徒論功行賞的工具,開創了美國政治“分贓製”(Spoils System)的先河。
這位桀驁不馴的“老胡桃樹”在執政不久便擱置了正式的內閣會議,轉而向他的一幫政治密友和民間朋友尋計問策,其中包括阿莫斯·肯德爾(Amos Kendall)、艾薩克· 希爾(IsaacHill)、威廉·劉易斯(William B. Lewis)、安德魯·多納爾森(Andrew J. Donelson) 和達夫·格林(Duff Green),因為他們常在白宮的廚房裏討論問題而被政敵們譏諷為“廚房內閣”(Kitchen Cabinet)。
老胡桃樹”向普通人開放仕途之路的同時,卻將成千上萬的印第安人逼上了遍布苦難與死亡的“眼淚之路”。伴隨著美國西進運動的迅猛發展,傑克遜政府采取了驅趕和屠殺印第安人的殘暴政策。
1830年5月,美國國會通過了曆史上第一個《印第安人遷移法案》(Indian Removal Act),授權總統和各州用西部未建州的公地交換東部印第安人的土地,將印第安人遷移到遙遠荒僻的西部去。
隨後,數億英畝的印第安人土地被“依法”剝奪,近5萬名印第安人被迫西遷。到1842年時,東部和南部地區的印第安人被全部趕出了密西西比河以東地區。到1846年時,西北部的印第安人也幾乎全被驅趕和遷走。到1850年時,美國政府共與印第安人簽訂了245個割地條約,用9000萬美元強行買斷了印第安人賴以生存的4.5億英畝的土地。
1831年被迫交出家園、離鄉西遷的第一個印第安人部落是居住在密西西比州東部地區的綽克托人。1832年克裏克人被迫西遷。1834年奇卡索人被迫西遷。1835年切羅基人被迫西遷。傑克遜政府口頭上保證印第安人自願遷移,實際上卻動用軍隊和民兵驅趕、押解不願遷移的印第安人,被屠殺、虐待而慘死途中的印第安人不計其數,比如克裏克人死在遷徙途中者達3500人,切羅基人死亡近4000人。
美國政府的殘暴政策不可避免地激起了一些印第安部落的拚命反抗,其中尤以1832年的“黑鷹戰爭”(Black Hawk War)和1835年的“塞米諾爾戰爭”(Seminole War)
最為慘烈。1831年,世代居住在伊利諾伊州羅克河(RockRiver)河口地區的印第安部落索克人和福克斯人被迫遷往西部的密蘇裏。第二年春天,由於在密蘇裏缺乏食物和受到敵對部落的威脅,他們在酋長黑鷹的率領下返回故地,引起伊利諾伊邊疆白人居民的恐慌。傑克遜政府遂派出軍隊和民兵追剿這些印第安部落。當黑鷹率部西退、泅渡密西西比河之際,美軍發起進攻,對印第安人不論婦孺一律殺戮,寫下了西進運動中最慘無人道的一頁。1835年底開始,佛羅裏達的印第安人塞米諾爾部落也對美軍進行了長達8年之久的反抗戰爭,顯示了印第安人不甘黑鷹屈服的英勇氣概。
史海徜徉
傑克遜總統勇武好鬥,但是為人正直、心地單純。入主白宮後,他認為自己的首要工作是“打掃奧吉亞斯的牛圈”——清洗貪汙腐化的華盛頓官場,因為那個時代就連識字不多的邊疆少年也都熟悉海格利斯的故事。奧吉亞斯是古代希臘神話中的伊利亞國王,他有一個飼養了3000頭牛的大牛圈,30年沒有打掃過。後來人們借用“奧吉亞斯的牛圈”來比喻極其肮髒的地方。海格利斯是古希臘神話中勇武非凡、力大無窮的英雄,他的功績之一便是在一天之內打掃幹淨了奧吉亞斯的牛圈。可惜,傑克遜總統推行公職輪流製的努力,不僅未能淨化聯邦官場,反而始料不及地開創了美國政治生活中貽害後世的“分贓製”傳統。
——(美)塞繆爾·埃裏奧特·莫裏森